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1113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 考点一本通 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综合4 地球上的水2019山东寿光一中期末水位是指河流或其他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海平面的高程;河流水位时刻在变化,主要受流量增减、河道形态、河槽冲刷和淤积、潮汐、风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水位变化是流量变化的反映。下面图1为北半球R河流上的一段弯曲河道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R河同一河段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01下面关于图1中不同地点水文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A容易产生泥沙淤积的是和乙等六地B河堤容易遭受流水侵蚀的是和甲等六地C采沙场适合建在等五地D江心岛容易出现在靠近乙地的水域02图2中,与水位曲线相比,水位曲线的形态(起伏状况)几乎相反

2、,在不考虑风力的情况下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流量衰减B河床形态C潮汐D蓄水工程答案:1.C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河流曲流处,凹岸以冲刷为主,凸岸以沉积为主;在平直的河道上,北半球右侧以冲刷为主,左侧以沉积为主。所以,容易产生泥沙淤积的是和甲等六地,A项错误。河堤容易遭受流水侵蚀的是和乙等六地,B项错误。等五地以沉积为主,适宜修建采沙场,C项正确。江心岛为泥沙沉积形成的,R河流位于北半球,左侧以沉积为主,一般靠近甲海域,D项错误。故选C项。第2题,由剖面图可知,水位曲线高于水位曲线I,水量增加,A项错误。河床形态会影响河流水位,B项正确。潮汐对水位的影响主要在河口地区,不会对某一河段

3、起到明显的影响,C项错误。蓄水工程会使得水位变化较小,形成曲线的形态,D项错误。故选B项。2019甘肃武威二中月考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5题。03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驱动洋流甲的是盛行西风B洋流甲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C洋流甲所在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D7月洋流甲所在海域的鱼群数量比1月多04图中洋流甲势力强大时()A美国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B南非高原草木枯萎C我国长白山迎来第一场雪D南极正值科考的最佳时间05图中河流乙的流量变化特点是()A从上游向下游减小B从上游向下游增大C中游流量最大,上游和下游流量较小D中

4、游流量最小,上游和下游流量较大答案:3.D4.B5.A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为北印度洋海区,其洋流形成与季风关系密切。夏季,洋流甲是由西南季风形成的,由于该风是离岸风,导致冷海水上泛,从而饵料丰富,鱼类较多。冬季,洋流甲由向岸风形成,饵料较少,故7月鱼类多于1月。洋流甲带有寒流性质,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选D项。第4题,洋流甲势力强大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美国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正值炎热干燥的季节,南非高原草木枯萎,我国长白山不可能迎来第一场雪,北极正值科考的最佳时间,选B项。第5题,图中河流乙从上游向下游因降水量越来越少,且流经区域越远,蒸发消耗越大,沿岸需水也越来越多,导致河流的流量越来

5、越小,选A项。2019天津和平区上学期期末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 ,底层水温平均为9.5 ;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读图,回答68题。06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A外泄河道被阻断 B湖水蒸发加剧C入湖盐类物质多 D入湖径流减少07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水体蒸发散热减少08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C中部比岸边

6、结冰早 D湖水氧气含量增高答案:6.A7.C8.B解析:第6题,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通,青海湖外泄的通道被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选A项。第7题,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湖水降温慢,从而导致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7、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选C项。第8题,冬季,青海湖的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项错误;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温度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B项正确;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受陆地影响明显,降温快,气温低,更容易结冰,C项错误;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的含氧量是逐渐减少的,D项错误。故选B项。2019湖南衡阳联考秦岭是渭河与汉江的分水岭,下图为渭河与汉江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911题。09由图可知()A渭河年径流量大于汉江B渭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汉江

8、C渭河冬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小于汉江D渭河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小于汉江10汉江9月径流量大于夏季各月,其原因是()流域内秋雨较多,降水量较多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地下水丰富,对河流补给量大地下水水位高,土壤湿度高,下渗量小A BC D11与汉江相比,渭河()A含沙量大,结冰期短B含沙量小,结冰期长C含沙量小,结冰期短D含沙量大,结冰期长答案:9.D10.B11.D解析:第9题,本题考查区域河流径流特征。受秦岭影响,汉江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渭河位于背风坡,所以汉江径流量大,渭河径流量小,且据图可知,渭河年径流量小于汉江,A项错误;渭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于汉江,B项错误;渭河冬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

9、重大于汉江,C项错误;渭河夏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重小于汉江,D项正确。故选D项。第10题,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及原因。河流径流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9月份秋雨较多,降水量较多,且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地下水水位高,土壤湿度高,下渗量小,因此径流量大,正确;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水补给地下水,错误。故选B项。第11题,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对比分析。汉江纬度低,且受秦岭阻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0 ,而渭河位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 ,所以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渭河处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汉江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故选D项。122019辽宁

10、丹东二中二模烟瘴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区域规划建设水电站,通过专家论证后某生物专家认为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水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坝拟建在M处的原因。(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3)请你为生物专家的观点说明理由。答案:(1)位于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2)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降低;结冰期变短。(3)水库蓄水将淹没原有草甸,使得食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数量减少

11、,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会减少甚至灭绝,危及生物多样性。解析:第(1)题,读图,M位于峡谷地带,峡谷口窄,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根据两图中水位高度,可知该地区落差较大,水能丰富。第(2)题,大坝建成后,水库调节径流能力强,下游较短河段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河流含沙量降低。库区水体面积大,水温较高,可能导致下游结冰期变短。第(3)题,水库蓄水后,库区的水位升高,将淹没部分原有草甸,使得食草动物失去充足的食物来源,数量减少。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会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危及生物多样性。13

12、2019辽宁瓦房店八中一模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读黑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2)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用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3)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

13、,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看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很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第(2)题,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是湖面下降。湖面下降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用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第(3)题,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

14、漠化加剧。2018全国卷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回答1416题。14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15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1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14.A15.C16.D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

15、成的,故选A项。第15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项正确。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项错误。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项错误。第16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故选D项。2017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读图,回答1719题。1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18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