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60572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3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杨春晓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亦称个性心理学,是以 研究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心理学基本分支学科。 在这方面, 中国古代亦有着丰富的思想。 综合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主要有三大方面:即人格形成思想、人格分类思想、人格鉴定思想。 兹分析如下。 一、人格形成思想 一、人格形成思想 中国古代关于人格形成的思想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即染积说、 差异说、阶段说。 (1)染积说 这一观点的意思是说,人格是在各种因素的“熏渍陶染”、“潜 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染”和“积”最

2、初是两个概 念。最早提出“染”的概念的是墨子。他说:“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 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 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 1这里的“染”即指由外向内渗透。 后来,荀子又提出一个与之内涵一样的概念“渐”,荀子说:“蓬生 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所渐者然也。” 2这里的“渐” 也是由外向内靠近、渗透之意,与“染”同。故此,东汉的王充将两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个概念合用,称“渐染”。王充说:“十五之子其犹丝也,其有所渐 化为善恶,犹兰丹之染练丝,使之为青赤也。夫人之性,犹蓬纱 也,在

3、所渐染而善恶变矣。善渐于恶,恶化于善,成为性行。” 3古 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指“渐染”的作用。 但是外界因素的“渐染”作用, 只是人格形成过程的一个方面的 作用。 “渐染”要发挥好的效果, 还离不开被“渐染”者的能动作用。 正所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 用。这里,内因的能动作用体现为“接受和积累”。对此,荀子用一 个概念“积”来表述。其意是说,人只有不断接受,长期积累外界信 息,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积土成 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2又说: “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 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2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把古代思想 家关于人格形成的过程称作“染积”说。 究竟哪些外在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发生“渐染”作用呢?对此, 古 人亦有清晰的认识。古人认为,家庭、师友、邻里、社区、民族、教 育(教学)、圣人之言等都对人格的形成发挥“渐染”作用。所以古 人特别重视“慎交友”、“慎居处”、“慎择师”等等。目的只有一 个,就是让人格受到积极因素的“渐染”作用。 (2)阶段说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古人不仅认识到人格的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形成过程,而且还 认识到人格的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也就是说,当量的积

5、累达到一定 程度时,便发生质的飞跃。孔子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淮南子也写道:“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是强暴, 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 5这一点,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人 格发展理论有其一致性。 (3)差异说 孔子所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所言“生而同声,长而 异俗”等,都道出了人格发展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性质的差异。 不仅如此, 古代思想家还认识到由于发展速度的快慢而造成的早晚差 异。如三国魏时的刘劭就说:“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 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

6、遂为隽 器者。早智者浅惠而见速,晚成者奇识而舒迟,终暗者并困于不 足,遂务者周达而有余。” 6毫无疑问,刘劭的这一论断是非常正确 的。 总的来看,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格形成过程的“染积说”、“阶段 说”、“差异说”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格形成的规律。 二、人格分类思想 二、人格分类思想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古代思想家为了增进对人的认识,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进 行分类。如孔子、荀子、刘劭等人以及黄帝内经等著作,都在这 方面有深入研究。兹分述如下。 (1)孔子的人格类型说 孔子从德行、智能和气禀三个方面对人格进行分类,提出自己的 人格类型说。 首先,孔子从德行方面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这一划分影响了中

7、 国两千多年的全部历史,直至今日,仍深入人心。孔子对君子与小人 的界说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 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 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上达, 小人下达。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见得思义。”(以上引 文见 4)此后,荀子淮南子等著作对孔子的界说作了进一步 的发扬。 其次, 孔子从人的气禀方面

8、将人分为狂、 狷和中行三种。 孔子说: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也。” 4“狂”即敢说敢为,积极进取;“狷”即遇事拘谨,不敢作 为;“中行”则是言行合乎中庸。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再次, 孔子从智能的角度将人划分为上智、 下愚和中人。 孔子说: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 可以语上也。” 4 (2)荀子的人格类型说 荀子除了继承孔子的君子、小人观之外,又提出了新的人格类型 说。 首先,他根据“勇”的程度,把人分为上勇之人、中勇之人和下 勇之人,荀子说:“天下有中(正道之意),敢直其身;先王有道, 敢行其意;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 下

9、不俗于乱世之民; 仁之所在无贫穷, 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共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 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 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也。轻身而重货, 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 也。” 2这里的上勇是大智大勇,中勇次之,下勇是匹夫之勇,逞一 时之快。 其次,荀子根据“勇”的性质,将人分为狗彘之勇者,贾盗之勇 者,小人之勇者,士君子之勇者。荀子说:“争饮食,无廉耻,不知 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 例,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

10、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举国而与之不为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士君子之勇也”。 2这一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划分,实质上是在小人之勇与君子之勇的基础上,将小人之勇分化为 三种,并与士君子之勇相对。 再次,荀子根据德行,将人分为通士、公士、直士、悫(qu, 诚实之意)士、小人五种。荀子说:“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 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 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 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 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

11、 敢以其所独甚: 若是则可谓悫士矣。 言无常信, 行无常贞, 唯利所在, 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2这实质上是在君子与小人的划分 基础上,将君子分成四种,并与小人相对。这样进一步分化而具体, 更增进了此依据的准确性。 (3)黄帝内经的人格类型说 黄帝内经对人的划分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从秉持阴阳 之气的多少,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少阳之 人,太阳之人。二是从五行的角度,将人分为金形之人,木形之人, 水形之人,火形之人, 土形之人。前者侧重于心理,后者侧重于生理。 两类相互搭配, 又形成二十五种复合型之人。 就阴阳五种人格的本性、 德行而言,黄帝内经灵枢写道:“太阴

12、之人,贪而不仁,下齐 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 也。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 有容,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居处于于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得意自足的样子),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 顾是非, 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 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 是谛(shd,做事精细审慎)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 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 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 是谓至治。” 7此外,黄帝内经还从情态、年龄、体型、勇怯

13、等 方面揭示人格的特征,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刘劭的人格类型说 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所著人物志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心理学 著作。在这部著作里,他对人的材能、性格、智勇以及鉴定方法等作 了系统的研究。 首先,刘劭从材能的角度对人进行分类。从总体上说,他把人分 为兼德、兼材和偏材。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材,即清节家、法家、 术家、国体、器能、藏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之 材,并对各材的特点和宜任官职作了界说。 其次,刘劭根据阴阳五行生成说,类推出人的五种性格:即木- 弘毅、金-勇敢、火-处理、土-贞固、水-通微。然后在此基础上 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种类型, 并对每一种性格的总体特征及其

14、优缺点 予以精僻界说。根据原文内容,兹列表如下(参见体别第二)。 方差来源 性格总的特征方差来源 性格总的特征 性格的优缺点 性格的优缺点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强毅之人 狠刚不和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许 柔顺之人 缓心宽断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之人 气奋勇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惧慎之人 畏患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凌楷之人 秉意劲特 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辨博之人 论理赡给 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弘普之人 意爱周洽 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狷介之人 砭清激浊 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 休动之人 志慕超越 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

15、在疏越 沉静之人 道思回复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之人 申疑实石舀 朴露劲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韬谲之人 原度取容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再次,刘劭还从智勇关系,将人分为英才型、雄才型和英雄兼备 型。人物志写道:“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 其大体之别名也。夫聪明者,英之分也。 不得雄之胆, 则说不行。 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 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 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 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 为雄,韩

16、信是也。然皆偏至之材,人臣之任也。故英可以为相, 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zhng)世。高祖、 才集猎头人才研究 项羽是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 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 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6刘劭的 这一界说是从人的心理素质出发的。 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则从人的外 表出发,认为文胜质则弱,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将 此二说联系起来理解,则更有益于正确地对人做出判断。 此外,刘向、诸葛亮、唐太宗、司马光等亦对人格的类型有所论 述。 三、人格鉴定思想 三、人格鉴定思想 在古人看来,知人是最难的一件事。如庄子就说:“凡人心,险 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8诸葛亮也说:“夫知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 良而为诈者, 有外恭而内欺者, 有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