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9648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语文教学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西北师大教育学院 石义堂,一、 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一)关于“预设与生成”的概念理解 “预设”是指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超时空设想与安排。它不仅包括教师按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结果进行的理性清晰的设计,还包括对未来时空里学生学习的状态及发展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等进行的预测性的思考。 这一定义是比较科学的,基本揭示了“预设”的核心内涵和表现特征。即:第一,从发生的时间来看,预设主要发生在课前;第二,从预设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事先设计和对于教学结果的预先期待;第三,从参

2、与主体来说,预设主要由教师完成。,“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促成学习者自我主体建构的过程,它应该是教学的常态。 “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通过师生教学交互行为引导学生有序展开学习活动,从而产生教师预期的学习结果或超出教师期待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在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情感、方法与技能等诸方面得到发展的教学实践过程。,(二)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内容 预设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生成的内容与类型 生成的内容: 知识与经验的生成语文知识的增长、语文活动中听说读写经验及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 思想与情感的生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写

3、作中思想观点的产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情共鸣及美感的形成; 方法与技能的生成对语文学习方法的习得、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生成的类型:期待之中的生成、期待之外的生成 期待之中的生成主要表现为教师按照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过程中产生教师预期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情感、方法与技能,是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主要标志,也是有效教学的常态表现;具有教师可控性特点; 期待之外的生成主要表现为学生独特的、带有创造性色彩的思维成果或超出教师预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水平,是教学效果的超常表现,是意外之喜,是“可遇不可求”的,具有教师不可控性特点。,二、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一)概念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依然

4、延续了淡化语言训练的倾向。具体表现在,整个课标文本中“训练”一词只出现了一句,就是在教学建议中第四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之下的表述中有“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凡是涉及到语言训练的地方,课标基本上都是以“言语实践”或类似的词语来表述。整个课标中“实践”一词总共出现了17次。 这就需要澄清一个问题:语言训练和言语实践究竟是否同一回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训练”一词的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对“实践”一词的解释为“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因此,从概念的外延大小来看,“实践”一词的外

5、延要大于“训练”一词的外延。 联系语文教学,“言语实践”既包括学生以外的社会其他成员的言语行为,也包括学生的言语行为。当然,在课程标准中表述的“言语实践”应当是专指学生的言语行为。但问题是:“言语实践”更多是指向个体自发的言语活动,这与语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言语活动从而提高其语言素养的活动还是有很大区别。,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我们可以表述为:语文教师针对特定学生对象,按照一定计划,围绕特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开展有序的、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过程。 语言训练和语言实践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后者可以是自发的、随

6、机性的;前者必须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活动,后者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前者必须,(二)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 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只有通过正确地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两位教育家都强调了语文教学中“训练”的重要性。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能力,从根本上说,语文课程不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的课程,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任何能力的养成,最重要的方式是训练,是对这种工具的反复运用,因此,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 “训练”的必要性。,“语文一名,

7、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 说 读 写 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对于语言训练的重要性,可以从几方面理解: 第一,有序、扎实的语言训练,是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特征的最集中的形式; 第二,有序、扎实的语言训练,应当是语文课的常态内容,有助于避免当前教学中虚化、泛人文化的现象; 第三,有序、扎实的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

8、(三)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1.语感训练 语感的概念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丏尊先生。早在1924年,他便在春晖中学校刊春晖第30期上发表了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与学生一文,文中写到:“一般作为教师的,特别是国文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在另一篇文章里,他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到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

9、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叶圣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个解说指出了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一种体悟,一种特殊的理解。把语感的对象从“文字”扩大到“语言文字”而且强调文艺作品鉴赏过程中语感的作用。,到20世纪30年代,吕淑湘提出“跟中学生讲语法,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法感。人们常常说的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一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构式之间的

10、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也包括语音感,有的人学话总是学不像,就是因为对语音不敏感。 吕先生的这一观点将语感这一概念扩展到语言的结构形式的层面与表达的层面上。并大力倡导“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进步。”,语感训练的主要方式 1、朗读涵咏,体会语感 2、背诵积累,沉淀语感 3、鉴赏品味,强化语感 4、借鉴应用,巩固语感 洪镇涛语感教学提出的四个环节是: 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朗读课文,习得语感 积累语言,积淀语感,2.语言应用技能训练 (1)阅读技能训练,包括朗读技能、默读技能、速读技能

11、、浏览技能等; (2)表达技能训练,包括提炼作文题目、选择材料、完成构思、运用表达方式和锤炼语言等技能。 3.思维训练 (1)逻辑思维训练,包括概括文章主题的技能、分析文章结构的技能等; (2)形象思维训练,主要是指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三、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从“有效教学”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

12、、“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所谓效益,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效果和利益。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效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或能力发展的程度。 效率与效益在表述教学结果的意义上是一致的。,关于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有学者认为它可以解释为: 它是教师依据语文学科性质, 制定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能够相对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知、情

13、、意、能等目标的教学。这个内涵有四方面要求: 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科本身的性质, 不能上成纯粹的知识训练课、政治课或文学课。语文教学在设计上要注意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把握不同教学目标间的内在联系与有机整合,避免顾此失彼。语文教学过程应该追求效益的最优化, 应该立足学生的学, 注意激发学生的动机与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效果上应力求实现学生语文“知、情、意、能”的综合发展, 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达到了这四方面的要求,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曾毅.新课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

14、涵与特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 (11)),(二)有效教学的元素 1.有效的教学设计 (1)基于准确学情判断和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清晰、具体的目标定位; (2)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过程的教学环节设计; (3)科学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选择;,2.有效的教学实施 (1)有效的学习过程指导和扎实的学科能力训练; (2)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与学生创造性学习结果生成的紧密结合与高度统一; (3)课堂教学中具有思维与智慧启迪作用的教学对话的展开。,3.有效的教学评价 (1)及时的过程性评价措施的落实; (2)激励性评价语言及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维持; (3)合理的终结性评价手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与思考。,(三)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志 1.专业(语文)知识内涵的问题情境; 2.言语思维的历练过程; 3.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4.多元理解的过程和结果; 5.言语产品的分享时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