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1发展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6613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1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1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1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1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1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1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1发展史(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分工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微不足道。 奴隶社会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国家产生,奴隶制阶级对奢侈品的追求,促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发生,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水平但仍然很低。 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交通运输不发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 11世纪以后,欧洲城市兴起,使地中海、北海、波罗地海和黑海沿岸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中国是远东地区文明进步较快的国家, (郑和下西洋,丝

2、绸之路),14-15世纪,欧洲萌芽资本主义出现,(重商主义)贸易带来的利益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马车、帆船,蒸汽机运输,郑和,丝绸之路,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文摘 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规模大小不同:郑和自1405年到1433年下西洋共7次,历时28年,经事三朝,所经国家33国,船队遍印度洋各地,总航程达10万公里。比哥伦布四次西航所乘船只总数30艘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尽管比哥伦布西航要早将近一个世纪,但不论是航行次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众和素质之高、组织之严密都是此后的哥伦布远航所望尘莫及, 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所处历史条件就是中国传统的封闭式的小农经

3、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已发展到顶点,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尚处在萌芽的前夕。哥伦布西航发生在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西欧。西欧各国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同开拓疆土、扩张领土相结合;货币、黄金是驱使欧洲人远渡大洋的动力,西欧这种开放式的充满经济活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西航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们两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同,这就使得他们远航的目的的性质和影响各不相同。 经济后果不同:郑和下西洋开支浩繁,消耗国家大量储备,加重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对远航只考虑政治影响,而不顾及经济效益。哥伦布到达美洲带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和欺骗性贸易,

4、使大量金银财富源源不断流向西欧,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以引起欧洲“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获取暴利,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所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仍然是为了达到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西航把西半球和东半球,旧大陆和新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小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先作为主要商路的地中海东部地区现在转移到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经济最繁荣的国家,商业、海运和工场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

5、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新航路,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欧洲到亚洲印度新航路的步伐,从而把西方航海探险活动推向高峰。 总之,哥伦布远航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18世纪),随着城市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扩张市场的欲望增强, 15世纪末的

6、地理大发现,助长了这种欲望 国际贸易中心几度转移。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先后成为繁荣的国际贸易港口。 马车和木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财富积累和资本积累大大增加,许多是掠夺性的。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的分离加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760-1873) 机器大工业发展 交通运输速度提高(铁路) 发明了新的通讯手段 殖民地发展(英、法、德、美),保尔.贝洛什确实言之有理: “工业革命开头的几十年间,技术与其说是决定经济的因素,不如说是被经济决定的因素。”技术革新显然听从市场的安排:必须在消费者的坚决要求下,技术革新才应运而生。p657,帝国主义前期(1870-1938

7、) 欧美发生“钢和电的革命” 世界工业飞速发展 1870-1900,世界工业增长2.2倍,世界贸易增长1.7倍 贸易格局发生变化(英国的比重下降) 帝国主义频频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竞争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 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比较稳定,但初级产品中燃料和矿产品增加。 中国大量进口面纱和相关生产设备 出口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第二节 当代国际贸易,二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迅速增长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增长。 1948-1973,直接出口增长率7.8 1973-1981

8、,世界贸易增长显著减缓,世界贸易的增长 18世纪以前,缺乏统计数字 1800年1870年 贸易量增长10倍 (18401870 贸易量增长3.4倍) 18701900 贸易量增长1.7倍 (工业产量增长2.2倍) 19141938贸易量增长3 1951973 贸易量增长8.5倍 19831989 年增长6.2 19901995 年增长10,贸易,部分国家的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分布的变化 制成品贸易增长快于初级产品贸易 科技革命导致使用新的生产原料和生产技术 合成材料替代天然原料 发达国家实行保护农业的政策 发展中国家工业崛起 发达国家内部产业结构变化 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

9、、地区国家广泛 发达国家仍然占主要地位 新兴工业国家所占份额增加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大国(00第604第3),三、当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指 从一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方境内提供服务; 在一方境内向其他任何方消费者提供服务; 一方在其他方境内通过实体性介入而供服务; 一方自然人在其他方境内向其他方消费者提供服务。 服务贸易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 二战后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尤其是发达国家 国际分工的扩大促进了服务业规模扩大(生产环节细分) 国际技术合作的多样化也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咨询) 信息革命(改变生产活动习惯方式),四、国际贸易的集团化发展 地区性经贸集团数量增加 (如一些

10、区域性解决和贸易组织) 地区性经贸集团类型多样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地区性经贸集团内部贸易不断扩大 (欧盟内部贸易占该集团对外贸易的62;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6.2,亚太经合组织75),区域贸易集团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地相近的缘关系贸易往来比较频繁 世界贸易壁垒的存在寻求局部消除壁垒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贸易利益相近,易于达成共识,竞争向有序化发展 利用双边和多边协定,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进行开放的、公平的竞争。 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和标准日益趋同,与各国自身的法规相容性增加。 世界贸易从集团化走向一体化 (贸易集团的排他性逐渐消除,贸易壁垒逐渐消亡),五、当代中

11、国的对外贸易 建国后一直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主要和前苏联发生贸易 20世纪60年代后对外贸易大幅下降(中苏关系) 10年动乱中对外贸易增长更加缓慢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增长 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提高至2004年的1.15万亿美元, 在世界排名第三位, (其中,由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超过一半),我国对外贸易总额 年份 亿人民币 亿美元,1952 64.5 19.4 1957 104.5 31.0 1962 80.9 26.6 1970 112.9 45.9 1975 290.4 147.5 1978 355.0 206.4 1985 696.0 2004 11500.0,1952 1978 2004,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39.0 (2002) 代表一定的技术含量 进口产品80一生是生产资料 世界工厂 出口方向:发达国家56.6,发展中国家41 进口来源:发展中国家53.1,发达国家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