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56197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级管控指南(模板)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附件 3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目目 录录 1.适用范围 2 2.编制依据 2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2 4.职责分工 2 5.风险点识别方法 2 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2 5.2 风险点识别方法 .2 6风险评价方法 .2 7.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2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3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3 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3 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4 附件 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9 附件 C 风险矩阵法.11 附件 D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 14 附件 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18 2 3 1

2、.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相关规定等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和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4.职责分工 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 、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 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 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 险管控。 5.风险点识别方法 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

3、划分要求 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5.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 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活动分 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人的不安 全行为进行识别。 6.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 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 定。考虑指南的普遍适用性,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 7.风险分级及管控原

4、则 4 按照鲁政办发201636 号要求,企业应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 明确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企业选用的风险分级方法划分为五个等级的,上报时将 四、五等级风险合并为一个风险等级作为第四等级。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 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 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本指南应事先确定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 个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

5、限。 附件 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 附件 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附件 C 风险矩阵法 附件 D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 附件 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5 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 A.1 物的不安全状态 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 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 b) 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 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 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

6、、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 A.1.2 物料 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 粉尘 与气溶胶; 运动物。 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 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 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 腐蚀性物质(腐蚀 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 c) 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 传染病媒介物; 致 害动物;致害植物;

7、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 射线、 离子、 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 非电离辐射(超 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 A.2 人的不安全行为 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 6 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 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

8、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 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 其他。 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去掉其他防护物。 A.2.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 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 有误。 A.2.7 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

9、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 A.2.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 险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 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 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 其他。 A.2.10 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 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A.3 作业环境的缺陷 A.3.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 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机械、装置

10、、用具、日常用品配 置的缺陷;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 不够; 信号缺陷 7 (没有或不当) ;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 A.3.2 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 力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给排水不良; 外部噪声; 自然危险源 (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 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A.4.1 安全生产保障 a)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b)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c)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d) 违反法规、标准。 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 a)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

11、术、设备、材料有关 的隐患) ; b)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 的危险) ; c) 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 A.4.3 作用与职责 a) 职责划分不清; b) 职责分配相矛盾; c) 授权不清或不妥; d) 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 A.4.4 培训与指导 a)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 ; b) 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 c)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 d) 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 ; e)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 f) 缺乏技术指导。 A.4.5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 a) 人员选择不当 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 生理

12、、体力有问题; 心理、精神有问题。 b) 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c)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 8 d) 工作安排不合理 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 人力不足; 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 e)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A.4.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 全,不实际等) ; 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 A.4.7 设备和工具 a)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 b) 未验收或验收不当; c)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

13、节、装配、清洗等不当) ; d) 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 ; e)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 造成) ; f) 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 g) 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 A.4.8 物料(含零部件) a)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 b)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 ; c) 包装的缺陷; d)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 e)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 f)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 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 A.4.9 设计 a) 工艺、技术设计不当 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 设计

14、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 ; 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 ; 无独立的设计评估。 b)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 c)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 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 ; d) 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 9 A.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 a)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 b) 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 c)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 d) 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 A.4.11 相关方管理 a)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 b) 对承包商的管理 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 无工程监

15、管或监管不力。 c) 对供应商的管理 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 (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 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 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 d)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 A.4.12 监控机制 a)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 b) 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 ; c)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 d)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 e)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 f) 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 A.4.13 沟通与协商 a)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 b)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 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 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 ) c) 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 d) 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 e) 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