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56069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第一章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典型表面的加工工艺,1.1 平面加工 1.2 外圆表面加工 1.3 孔加工 1.4 成形表面加工,1.1 平面加工,1.1.1 平面的技术要求 1.1.2 平面加工方案分析 1.1.3平面的加工方法,根据平面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 非配合平面 (2) 配合平面 (3) 导向平面 (4) 端平面 (5) 精密量具表面,1.1.1 平面的技术要求,1 形状精度 指平面本身的直线度、平面度公差。 2 位置尺寸及位置精度 指平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尺寸公差及平行度、垂直度公差等。 3 表面质量 指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和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等,1.1.2 平面加工方案分析,1

2、 低精度平面的加工 2 中等精度平面的加工 3. 高精度平面的加工 4精密平面的加工,平面加工方案框图,1.1.3平面的加工方法,1平面的车削加工 2平面的铣削加工 (1)粗铣平面 (2)精铣平面 3平面的刨削加工和拉削加工 (1)粗刨平面 (2)精刨平面 平面的磨削加工 (1)端面磨削 (2)圆周磨削 5平面的光整加工 (1)平面的研磨 (2)平面的刮研 (3)平面抛光 6 电解磨削平面、线切割平面,1.2 外圆表面加工,1.2.1 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 1.2.2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1.2.3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1.2.1 外圆表面的技术要求,(1)尺寸精度 (2)形状精度 (3)位置

3、精度 (4)表面质量,1.2.2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分析,1 低精度外圆表面的加工 2 中等精度外圆表面的加工 3 较高精度外圆表面的加工 (1) 粗车一半精车磨 (2) 粗车半精车精车 4. 高精度外圆表面的加工 (1)粗车一半精车粗磨精磨 (2)粗车一半精车精车精细车 5. 精密外圆表面的加工,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1.2.3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1. 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2. 细长轴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3. 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 4. 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1. 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1) 粗车 (2) 半精车 (3) 精车 (4) 精细车,多刀加工,在车床上改装的液压仿形刀架加工示意图,2.

4、细长轴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1)细长轴外圆的车削特点及其工艺措施 细长轴加工时具有如下特点: 1)细长轴刚性很差,在车削时如装夹不当,很容易因切削力及重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产生振动,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细长轴的热扩散性能差,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线膨胀。如果轴的两端为固定支承,则会因受挤而弯曲变形。当轴以高速旋转时,这种弯曲所引起的离心力,将使弯曲变形进一步加剧。 3)由于细长轴比较长,加工时一次走刀所需时间多,刀具磨损较大,从而增加了工件的几何形状误差。 针对上述特点,车削细长轴外圆时,通常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针对刚性差的问题,可增大车刀主偏角,使径向切削分

5、力减小;改变走刀方向,使工件在切削时受轴向分力作用形成拉应力状态;改进工件的装夹方法,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以增强工件刚性。 2)对热变形大的问题,可改进刀具几何角度,如采取大前角以减少切削热;充分使用冷却液,减少工件所吸收的热量;采用弹簧顶尖,当工件受热膨胀时,可以压缩尾座顶尖的弹簧而自由伸长,避免发生弯曲变形。 3)针对刀具磨损问题,可以选用硬度和耐磨性较高的刀片材料,并提高刀片的刃磨质量,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2)细长轴外圆的车削方法 通常,车削细长轴时,多采用中心架或跟刀架。由于使用中心架车削,需要接刀,同时不能一次车削全长,而且提高工件的刚性也不如跟刀架明显,所以多数情况车削细长轴均采

6、用跟刀架。但使用跟刀架时,支承工件的两个支承块对工件的压力要适当,压力过小,甚至没有接触,则不能起到提高工件刚性的作用;若压力过大,工件被压向车刀,切深增加。车出的工件直径就小,当跟刀架继续移动后,支承块支承在小直径外圆上,支承块与工件脱离切削力使工件向外让开,切削深度减小,车出的直径就变大,以后跟刀架又再跟到大直径外圆上,又把工件压向车刀,使车出的直径减小,这样连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把细长工件车成“竹节”形。此外,跟刀架支承块的弧面形状对所车细长轴的精度也有较大的影响。,(3)细长轴的先进切削法反向走刀车削法 特点: 1)细长轴左端缠有一圈钢丝,利用三爪卡盘夹紧,以减少接触面积,使工件在卡盘

7、内能自由调节其位置,避免夹紧时形成弯曲力矩,且切削过程中发生的变形也不会因卡盘夹死而产生内应力。 2)尾架顶尖改成弹性顶尖,当工件因切削热发生线膨胀伸长时,顶尖能自动后退可避免热膨胀引起的弯曲变形。 3)采用三个支承块跟刀架,以提高工件刚性。 4)改变走刀方向,使大拖板由车头向尾架移动。由于细长轴左端固定在卡盘内,可以自由伸缩,所以反向走刀后,工件受拉力,不易产生弹性弯曲变形。而且反向走刀的平稳性也比正向走刀好,其原因是反向走刀时车床小齿轮与床身上齿条的啮合比较好。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所以反向走刀车削法能达到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反向走刀法,3. 外圆表面的磨削加工,(1)磨削方

8、式 (2)提高外圆磨削生产率的措施 1)缩短辅助时间 2)缩短机动时间,无心磨削原理,多片砂轮磨削曲轴轴颈的示意图,4. 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1)低粗糙度磨削 (2)超精加工 超精加工过程大致有四个阶段: 强烈切削阶段; 正常切削阶段; 微弱切削阶段; 自动停止切削阶段:,磨粒微刃及磨削中微刃变化,超精加工运动,1-回转运动 2-进给运动 3-往复运动,超精加工轨迹,(3)光整加工 (4)滚压加工 1)滚压加工原理 滚压加工是采用硬度较高的滚压轮或滚珠,对半精加工的零件表面在常温条件下加压,使零件受压点产生弹性及塑性变形。 2) 滚压加工特点 滚压加工与切削加工相比有许多优点,因此常常取代部

9、分切削加工,成为精密加工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如下: 1)滚压对前工序要求。滚压前工序表面粗糙度不低于Ra 5m,压前表面要洗净,直径方向加工余量为0.020.03m。滚压后表面粗糙度为Ra 0.630.16m。 2)滚压能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化零件加工表面,其形状精度及相互位置精度主要取决于前道工序,如果前工序圆柱度、圆度较差,反而会出现表面粗糙度不匀现象。 3)滚压对象是塑性的金属零件,并且要求材料组织均匀。,滚压加工示意图 (a)滚轮滚压 (b)滚珠滚压,1.3 孔加工,1.3.1 内孔表面的技术要求 1.3.2 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分析 1.3.3 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1.3.1 内孔表面的技

10、术要求,1. 尺寸精度 指孔径和孔深的尺寸精度及孔系中孔与孔、孔与相关表面间的尺寸精度等。 2. 形状精度 指内孔表面的圆度、圆柱度及素线直线度和轴线直线度等。 3. 位置精度 指孔与孔(或与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径向圆跳动,孔与孔(或与相关平面)间的垂直度、平行度、倾斜度等。 4. 表面质量 指内孔表面的粗糙度及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要求等。,1.3.2 内孔表面加工方案分析,根据各种零件内孔表面的尺寸、长径比、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内孔,其加工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类: 1 低精度内孔表面的加工 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未淬硬钢件、铸铁件及有色金属件,经一次钻孔粗糙度可达到要

11、求。 2 中等精度内孔表面的加工 对于精度要求中等的未淬硬钢件、铸铁件及有色金属件,当孔径小于30mm时,采用钻孔后扩孔;孔径大于30mm,采用钻孔后粗镗达到要求。 3 较高精度内孔表面的加工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除淬硬钢外的零件内孔表面,当孔径小于20mm时,应采用钻孔后铰孔;孔径大于20mm时,视具体条件,选用下列方案之一:钻扩铰;钻粗镗精镗;钻镗(或扩)磨;钻拉。 4 高精度内孔表面的加工 对于精度要求很高的内孔表面,当孔小于20mm时,可采用钻粗铰精铰方案。孔径大于20mm时,视具体条件,选用下列方案之一:钻扩(或镗)粗铰精铰;钻粗拉精拉;钻扩(较大孔采用镗)粗磨精磨。对于箱体零件的孔系

12、加工,一般采用钻或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在这条加工路线中当工件毛坯上已有毛坯孔时,第一道工序安排粗镗,无毛坯孔时则第一道工序安排钻孔,后面的工序视零件的精度要求再作安排。 5精密内孔表面的加工 对于精度要求更高的精密内孔表面,可在高精度内孔表面加工方案的基础上,视情况分别采用手铰、精细镗、精拉、精磨、研磨、珩磨、挤压或滚压等精细加工方法加工。,内孔表面加工方案框图,1.3.3 内孔表面的加工方法,1. 钻孔 2. 扩孔 3. 铰孔 4. 镗孔 5. 磨孔 6. 深孔加工 7. 内孔的精密加工 8. 箱体的孔系加工,1. 钻孔,钻孔是采用钻头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的一种方法。 钻孔时钻头容易产生偏斜

13、,从而导致被加工孔的轴心线歪斜。为防止和减少钻头的偏斜,工艺上常采用下列措施: 1) 钻孔前先加工孔的端面,以保证端面与钻头轴心线垂直。 2) 先采用90顶角直径大而且长度较短的钻头预钻一个凹坑,以引导钻头钻削,此方法多用于转塔车床和自动车床,防止钻偏。 3) 仔细刃磨钻头,使其切削刃对称。 4) 钻小孔或深孔时应采用较小的进给量。 5) 采用工件回转的钻削方式,注意排屑和切削液的合理使用。,2. 扩孔,扩孔是采用扩孔钻对已钻出、铸出或锻出孔的进一步加工的方法。 扩孔常作为精加工(如铰孔)前的准备工序,也可作为要求不高的孔的终加工工序。,3. 铰孔,铰孔是对未淬硬孔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铰孔

14、主要用于加工中小尺寸的孔,孔的直径范围一般为3150mm。铰孔对纠正孔的位置误差的能力很差,因此,孔的有关位置精度应由铰孔前的预加工工序保证。此外,铰孔不宜于加工短孔、深孔和断续孔。,4. 镗孔,镗孔是在扩孔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常用的孔加工方法,可以作为粗加工,也可作为精加工,加工范围很广。 镗孔刀具因受孔径尺寸的限制,一般刚性较差,镗孔时容易产生振动,生产率较低。但是由于不需要专用的尺寸刀具(如铰刀),镗刀结构简单,又可在多种机床上进行镗孔,故单件小批生产中,镗孔是较经济的方法。此外,镗孔能够修正前工序加工所导致的轴心线歪斜和偏移,从而可以提高位置精度。,5. 磨孔,采用磨头对淬火孔进行孔

15、的精加工方法,一般在内圆磨床上进行。,内圆磨削工艺范围,行星式内圆磨削原理图,无心内圆磨削原理图,6. 深孔加工,一般将孔的长度L与孔径D之比(L/D)大于5的孔称为深孔。 (1)深孔加工的工艺特点 由于零件较长,工件安装常用“一夹一托”方式,孔的粗加工多选用深孔钻削或镗削,对要求较高的孔则采用铰削、珩磨或滚压等工艺方法。 深孔加工存在的问题: 1) 由于深孔刀具一般都比较细长,强度和刚性较差,从而将导致加工的孔轴心线歪斜,加工中也容易发生引偏和振动。 2) 刀具的冷却散热条件差,切削温度升高会使刀具的耐用度降低。 3) 切屑排出困难,不仅会划伤已加工表面,严重时会引起刀具崩刃甚至折断。 针对

16、上述三方面问题,工艺上常采用如下措施: 1) 为解决刀具引偏,宜采取工件旋转的方式及改进刀具导向结构。 2) 为解决散热和排屑,采用压力输送切削液以冷却刀具和排出切屑;同时改进刀具结构,使其既能有一定压力的切削液输入和断屑,又有利于切屑的顺利排出。,深孔加工示意图,(2)深孔钻削方法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深孔钻削常采用加长麻花钻在普通车床或转塔车床上进行。 (3)深孔精加工 经过钻削的深孔,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直线度,以及使表面粗糙细化等,可采用镗刀头镗孔和浮动镗孔(浮动铰孔)。,7. 内孔的精密加工,当套筒零件内孔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很细时,内孔精加工之后还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1)精细镗 精细镗由于最初是使用金刚石作刀具材料,所以又称金刚镗。 (2)研磨 研磨孔的原理与研磨外圆相同。 研具通常是采用铸铁制的心棒,表面开槽以贮存研磨剂。内孔研磨的工艺特点 尺寸精度可达IT6级以上;表面粗糙度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