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5909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主观作业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关系学主观题第一章 公共关系得到概念和涵义公共关系: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提高,争取支持,而有计划地开展的的总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人际关系。这就是说,人际关系的产生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人际交往是人类的本能,人际关系是人

2、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群关系: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学”。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过语言、行为等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意见、情感、信息的过程。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功能及应用范围公共关系的信息功能:信息功能;公众信息的来源:制约和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环境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因此,公共关系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内源信息和外源信息。1、内源信息;2、外源信息。公众信息的内容:

3、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的信息中心,面对的信息包括:1、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1)产品形象信息(2)组织形象信息2、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各个关系的信息功能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折射组织其他职能部门无法取代的。公共关系的功能:公共关系的功能主要指围绕“塑造形象,优化环境”的总体目标展开的传播沟通活动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和效能,主要包含以下五个功能:一、信息功能;二、参谋功能;三、宣传功能;四、协调功能;五、服务功能。公共关系:即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告知公众:行使让公众知道的权利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的因素、

4、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组织内部设公关部门的模式和特点:1、 部门隶属型:所谓隶属型就是公关机构隶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2、部门并列型:即公关部门与组织的其它职能部门平行并列,处于同一层次3、高层领导直属型:即公关不隶属于哪一个二级机构,而是直属于组织的最高层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特点,首先公关部在组织中有着很高的行政权利,具有较大的沟通权限,可以直接和最高行政长官沟通,并代表最高行政长官与其它部门进行沟通,直接介入决策,同时有着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试论述公关人员的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和能力:第一,组织能力。为了使公关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公关

5、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所谓组织能力是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事某项活动,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实际操作能力。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目标指向型的活动。公关人员不仅要善于周密地设计和筹划公关活动的目标和计划,为实现目标和计划制定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而且还要善于从事实际组织工作。第二,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语言、文字、动作等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观点、意见明确有效地传播给他人的能力。公关工作是一种传播活动,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信息传播和意见沟通是公关工作的基础,因此,公关人员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否成功或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演说的能力、解释的能力、说服的能力、

6、谈判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做结论的概括能力、文字写作的能力和非语言的传播能力等。第三,宣传推广能力。宣传推广能力是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实际工作能力。一切公关活动,都是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引导舆论、促成舆论,从而提高组织声望和信誉。组织要想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取得信誉,除了做好自身的工作外,还要围绕建立形象和保持信誉这两个方面做好宣传工作。第四,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上与各类不熟悉的人进行交往、沟通的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公关人员是本组织形象的体现者和代言人,肩负着沟通公众、环境、社会的重任,他们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才能大胆潇洒地走向各种社交场合,施展自己的魅力

7、和才能,树立起本人的良好形象,并为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展开有力的社交攻势。第五,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人创立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和新的环境等,以满足自我或适应自我变化的能力。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从事公关工作需要花费人们相当多的劳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只有不断求新、求异才能技高一筹,领先一步,才能达到扩大影响、树立形象、推销产品、争取公众的目的。第六,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应付情况突然变化能力。公关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事件和场合,甚至可能发生意外。如何使自己在不利的形势下扭转局势,如何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处乱不惊,以自己的语言或行动挽救可能出现甚至已经出现的失误,

8、这就需要公关人员具有灵活的头脑、冷静的思考、果断地处理及技高一筹的应变能力。第七,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公关人员要经常同社会公众打交道,如果有人凭白无故地指责你,指责你的组织,你该怎么办?倘若缺乏自我调节的控制,不能做到豁达大度、忍耐容人,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公众的指责、意见和建议,那么就无法取得公众的谅解,更谈不上妥善地处理各种纠纷了。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顾客公众,名流公众,媒介公众:顾客公众指购买、使用本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名流公众是指那些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知名人士;媒介公众又称新闻界公众,

9、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工作人员。公众的科学涵义:指与一个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群众或组织,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顾客公众及其沟通目的:顾客公众指购买、使用本组织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沟通目的是为了促使顾客形成对组织及其产品的良好印象和评价,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实现组织和顾客公众的共同利益服务。建立良好顾客关系的意义和目的: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的意义和目的在于:第一,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一个组织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产品或服务能够得到顾客的接受和欢迎。良好的顾客关系有利于企业组织的市场销售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

10、益。顾客关系是企业市场经营的生命线。第二,良好的顾客关系体现企业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顾客关系要求组织将顾客的利益和要求摆在首位,通过满足顾客的需要求和权利来换取组织的利益企业在经营观念和行为不端上要自觉地为消费者所有,为消费者所治,为消费者所想。这种经营观念和行为必然表现为企业良好的公共关系,即企业在市场公众心目中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名流公关的作用和意义: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为组织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意见咨询。借助于社会名流关系网络为企业广结良缘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提高本组织的知名度加强内部公众沟通的作用和意义: .加强内部公众的沟通的目的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培

11、养组织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形象意识第六章 公共关系传播和媒介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形式可以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也可以是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小团体传播及其特点:小团体传播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种传播形式,即群体内的人际沟通活动。特点:1、沟通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2、沟通的意见多元化;3、沟通受到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制约。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公众传播及其特点:面对相对集中的、较大的公众群体。传播者与公共的大规模现场参与。多媒体综合使用。

12、大众传播及其特征:是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大众传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这些媒介组织包括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台以及以大量生产为目的的音乐、影像制作公司等。在西方社会,传播媒介是以公共法人或企业法人的形态存在的,在我国,是以企业组织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事业机构。可见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组织的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印刷术和电子传

13、播技术的发展。高速轮转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的印刷得以实现,远距离传播技术使广播、电视成为了主要的传播媒介。如今,激光印刷、通信卫星、网络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使大众传播在规模、效率、范围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是社会上的普通大众,即“一般人”,不分群体和阶层。即只要接收到大众传播信息的人都是大众传播的对象,说明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一般大众信息需要为目的的,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分阶层和群体。(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传播组织作为以信息为产品的产业,其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大众所看的报纸、电

14、视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的,即信息具有普通的商品属性。但是信息又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产品,人们对信息的消费是精神上的消费,即意义的消费。意义是社会文化的产品,这里所指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包括法律、宗教、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等等方面,因此我们说信息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不是说大众传播没有互动性,只是互动性很弱,受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写信进行信息反馈,但是这种信息反馈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具有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是传播渠道,传播组织作为单方面的传播组织,其传播的内容,受众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接收到,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没有灵活

15、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于媒介组织的传播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大众传播是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传播活动,其传播内容与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具有直接关系,其传播过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很多国家将大众传播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英国学者J.科纳认为: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过程是“通过大型组织的工业生产活动产生出来的,这种生产组织的政策和职业规范存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结构中来”。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认为“大众传播应在国家的调控的范围内”。这些观点强调了大众传播和社会制度的关系。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大众传播都有各自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这些制度和政策都在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上起作用第七

16、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知名度:知名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是评价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即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美程度自我形象及其自我形象分析:自我形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 (二)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三) 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四)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公众辨认与分析 (二)组织形象地位测量 (三)组织形象要素分。形象设计的主观性:企业形象虽然是在企业实态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但是作为评价主体即社会公众来说,它是认识主体对企业客体的反应,因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评价带有主观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