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2316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决问题总复习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数组 刘梦洁【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总复习【教材简析】 本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20以内计算的同时渗透进行的,让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理解题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为后面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梳理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在梳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加减法的内在联系。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

2、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回顾整理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领回顾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预习了我们所要复习的内容,你们都完成预习单了吗?【设计意图:通过填写预习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二、梳理归网 主体内化(一)小组交流,台前汇报谈话:下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的预习单?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修改你的预习单。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单?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汇报,投影他们小组的作品。预设:我们组写出了4个算式5+4=9 4+5=9 9-4=5 9-5=4。谈话:派个代表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好吗?预设:5+4=9 用左部分加右部分等于总数。同样4+5=9,用右部分加左部分等于总数。减法就是用总数减去做部分等于右边部分,用总数减去右边部分等于左边部分。谈话:哦,你说的可真清楚,你们都听明白了吗?那通过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看看学生能说到什么程度,然后做简单引导:4+5=9这个算式中的4和5是部分,总数是9,放在减法算式中,就用这个总数去减掉4这部分就等于5这部分。)追问:你们听明白了吗?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棒,通过课前预习,小

4、组交流合作,不仅说出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列算式,而且还研究出来了这些算式之间的关系,你们真有探究精神,太了不起了!【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能够让所有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通过观察发现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注意到重点难点之所在,并把梳理的知识网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谈话: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题看看你们的掌握情况吧。(一)梳理解决问题中有关加法的内容1.白棋子和黑棋子一共多少枚?。谈话:你会算吗?在你的题纸上试一试吧。预设:5+4=9(枚)追问: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吗?预设:求一共有多少就是要把白棋子和黑棋子合起来。总结:哦,白棋子是一部分,黑棋子也是一部分,求总数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你说的真清楚。追问: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谈话:我们来看第二题2. 谈话:谁能来读一读题?找一名学生读题:我已经吃了9个,原来有几个?谈话;你会做吗?试一试吧。谈话: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列算式。谈话: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已经吃了9个,还剩下4个,原来的就是把他们合起来。总结:哦,我们这些香蕉一共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吃了的,另一部分是还剩下的,求原来的就是让我们求(总数)。我们要用加法。谈话:看来这个也难不倒你们,我们继续看。3. 谈话:这个你会吗?试试吧。追

6、问:说能说说你是则么做的?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谈话: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预设:我们问题,让我们求总数,我们就要把这3部分合起来,用加法。4、总结解决问题的加法类型。总结: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做的这几个题目,(板贴这几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棋子;原来有几个香蕉)这些都是让我们求的(总数)。谁能说说求总数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预设:把各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贴:总数=部分+部分+(二)梳理解决问题中有关减法的内容。谈话: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做题梳理出了加法的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继续往下看,敢于挑战吗?1. 谈话:你会做吗?谁能口答?预设:16-4=12个谈话:你们同意他这种

7、做法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问题让我们求的是部分,我们要用总共的减去左边部分。谈话:你说的可真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2. 谈话:哪位同学能读一读题?你会了吗?试一试吧。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为什么用减法?预设:因为是让我们求还剩几个?谈话:哦,还剩的是这些苹果的(一部分),那这些苹果还有哪些部分?(吃了的3个)这部分我们叫做已知部分。那我们要求还剩的部分,就要用总数-已经知道的部分,就是不知道的部分。3. 谈话:谁来读题?你会做吗?试一试吧。谈话: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预设:求捞走到部分就是要用原来的-鱼缸里还剩的两条。谈话:这里的鱼都分为哪

8、些部分?(捞走的部分和还剩下的部分)。求捞走的就是要用总数减掉还剩在鱼缸里的。4.总结解决问题的减法类型。总结: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做的这几个题目,(板贴这几个问题:还剩几个苹果;捞走了几条鱼;妈妈捉了多少条)这些都是让我们求的(部分)。谁能说说求部分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预设:用总数-已知部分。板贴:部分=总数-已知部分(三)综合练习。1. 谈话:打开课本110页,找到左下角的这幅图。仔细观察这幅信息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找那个找信息最快的同学起来说信息,如果说对了就问你怎么数的这么快?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如果不对就问同意吗?在找同学起来数,说出好的方法:找树干。)预设:左边有8棵树

9、,右边有6棵树。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多少棵树?学生口头列算式:8+6=14(棵)谈话: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谈话: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今天来了10个同学滑雪,图中有6个同学。谈话:你真棒,不仅找到了文字信息,而且还从图片中找到了信息,真了不起。那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王飞后面还有几个人?谈话:你会做吗?预设:10-6=4(名)。谈话: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王飞后面还有一部分同学,求部分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部分。2.这个你看明白了吗?你会做吗?在题纸中列出算式。原有的是总数,卖出去的是一部分,还剩的也是一部分。篮球:求还剩的部分=总数-卖出去

10、的部分。毽子:求卖出去的部分=总数-还剩的部分。跳绳:求总数=卖出去的部分+还剩的部分。这里需要总结吗?(四)加减混合运算与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1. 谈话:谁来读题?你会做吗?做在你的答题纸上。(1)7-2+3=8(人) (2)7+3-2=8(人)先看第一种,找同学说怎么想的?预设:原来车上有7人,下去了2人,又上来了3人。谈话:(演示数形结合图)原来车上有7人,下去了2人,那这部分就是车上剩下的部分,我们用7-2表示,又上来了3人,我们要把车上剩下的部分,与这部分合起来,求总数,因此最终我们要用加法计算。7-2+3.第二种,那这种方法,我们最终要求的是什么呢?使部分还是总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1、原来车上有7人,上来了3个人,这些就是所有人的总数,用7+3表示,又下去了2人,我们要从总数中去掉下去的部分,就是求剩下的部分。所以最终我们要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2. 谈话:这个你会吗?在答题纸上试试吧。预设:用掉了4支就要先把这4支去掉,然后再把买来的合起来,最终求总数用加法计算。【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三部分进行,在于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加法、减法这两种类型的题目如何解决,然后进一步提升加减混合运算与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一边练习一边提升,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梳理。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谈收获谈话:同

12、学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在练习中,我们梳理出了这么多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复习的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板贴)你们都学会了吗?谁能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看黑板回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是不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更加清楚了呢?今后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复习更多的知识好吗?【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很大的难度。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运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数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养成。最终让孩子把已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复习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运用学生进场容易犯的错误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真观察、反馈所学知识,然后给予纠正错误,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我把学生平常做错的题改编成是灰太狼做的,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这就为提醒学生今后做题时不要出现同样的错误做好铺垫。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式的练习,能使学生很快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