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2265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时,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非选择题答案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凡是答题不规范一律无效。3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定,做到“诚信考试,杜绝舞弊”。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一单元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

2、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这说明商朝社会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3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4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

3、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5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6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B体现皇权独尊地位C保证

4、皇位世代永续D震慑分裂势力7秦王嬴政遣老将王翦击楚,王翦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句中“不得封侯”的原因是A秦国的武将不得封侯B秦王的地位不足以封侯C秦国不再裂土封侯D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已废除8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分封制的发展B军事实力的强大C小农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秦朝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精英政

5、治取代了大众政治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BCD10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11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其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被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B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12有

6、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察举制度1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14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

7、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15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1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

8、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顾问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中央的并列机构17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这说明明代内阁A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B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C与宰相具有相同地位和职务D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18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黄景昉在馆阁旧事中写道:“文渊阁为禁中深严之地,门榜圣旨,闲杂莫敢窥者。跟随班从,至阁门止,惟一、二书写仆得从入,各给牌为验。”文渊阁“禁中深严”主要是因为内阁A为丞相办公所在B是处理政务的场所C为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D阁员参决政事品级极高19雍正七年(

9、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因军事需要而设置B参与国事决策C提高了行政效率D由皇帝的亲信组成20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彻底解决了决策失误的问题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21对下表中清朝军机处职能(部分)的表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大臣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

10、再交皇帝御览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参与议政B监察百官C参与决策D遵旨承办22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23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

11、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24清代嘉庆朝礼亲王昭梿曾说:“自明太祖后,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须于其司挂号后,始能达入九重,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宪皇帝(雍正帝)夙知其弊,乃命内外诸臣,凡有紧密事务,改用折奏,专命奏事人员若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可见当时奏折制度的实施A要求皇帝具备勤政意识B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C较好地理清了君相关系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25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

12、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

13、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将此术推行全国。请问此术的推行意义何在?27(12分)中国古代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和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

14、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材料二 汉之刺史、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自辟”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郡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