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1296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说明:1全卷考试用时为5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2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横线上。3考生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作答,不能使用其它颜色字迹笔和涂改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卷/卡相应的位置。)1化石是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它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人们可以根据化

2、石了解地层的年龄及研究人类的起源。下列化石可以用来证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直立人遗址的是( )A. 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 北京人遗址中的3枚牙齿、4个头盖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C. 北京人遗址中出土的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D. 北京人使用的10方件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2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部落居住者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A. 水稻 B. 玉米 C. 粟 D. 红薯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

3、华文明的核心是(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4归类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时,把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你认为他这样归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5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 冶铜业十分发达 B.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 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4、D.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6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右图为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中的甲骨文仿古碑林。该文字反映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C秦朝D东汉7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A. 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C. 周天子注重节俭 D.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8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9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又被封为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5、)。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某一项措施,该措施是A. 奖励耕织 B.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C. 改革户籍制度 D.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10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仁”和“礼” D. 实行“法治”11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的官僚机构中,被称为“百官之长”是( )A. 郡守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太尉12清朝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的

6、书斋有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和上联有关的历史人物( )A. 刘邦 B. 秦始皇 C. 项羽 D. 汉武帝13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统治者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而采取的政策。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A. 吸取秦亡教训 B. 恢复社会经济 C. 限制土地兼并 D. 巩固封建统治14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而推行的措施是( )A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发展农业B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铜

7、钱 D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15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A. 休养生息 B. 文景之治 C. 王莽夺权 D. 光武中兴16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A. 州牧势力的膨胀 B. 农民起义的打击C. 王莽施政的危害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7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A佛教的传入B张骞出使西域C西汉诸候把封地分给其子弟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旅18下图是建于河南南阳的张仲景“医圣祠”,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 )A. 他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

8、疗学的基础B. 他发明了“麻沸散”在世界上首开麻醉手术之先河C. 他编写了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D. 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19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A. 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 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C. 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 D. 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20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材料反映了( )A西晋社会道德沦丧,唯

9、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B西晋统治者昏庸无能C西晋大封同姓诸王引起八王之乱 D八王之乱后西晋社会混乱不安2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B. 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C. 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D. 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23. 通过历史图片挖掘背后的历史信息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历史学科能力,通过以下图片,你可以了解到哪一

10、场战役的过程( )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24下列图片(胡人牛耕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北方民族交融B江南经济开发C中外之间交往D北方政权分立25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A. 因地种植 B. 适时耕作 C. 注重兴修水利 D. 讲究耕作方法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26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西)周分封7

11、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其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材料二:公之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材料四:地方权力到中央权力的集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管

12、是分权还是集权,都是某一时代特定的产物集权组织机构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较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为进一步解决材料中出现的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监视州内部的地方官吏和豪强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建立了什么制度?(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

13、国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能照抄材料)(3分)2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材料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四:魏主下诏:改革要逐步展开的,先变本,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