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1154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讲稿2017.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就“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和在坐的各位老师共同学习。什么是教师?什么是教师职业?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教师的“德”“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会被人骂为“缺德” “看这人德行”。今天我们讲的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

2、德,据有关部门不久前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第十二位的;数中偏下。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好的,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教师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行业抹了黑。“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句话警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说,一个人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身正为

3、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6年修订)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

4、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学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防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体罚现象,还有时发生,个别还相当严重。有的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侵犯学生隐私;没收学生物品;限制学生自由;(上面几点,如果学校有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定,不能算不守法。)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

5、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不敬业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作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着和尚还老想着能不能不撞钟!二是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心太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再小也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再大也不干,见活就推,得空就蹓,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教学成绩一塌糊涂。三是缺乏教学激情,倦怠心理严重。四

6、是课外辅导、因材施教,这些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他们来说都成了过高的奢望。干起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五是不爱岗,从事厌恶教育事业、厌恶学生。谈不上乐业、勤业、精业。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7、”不关爱学生表现:有的教师不把学生当人看,而是当成盛装“知识”“美德”的容器;不与学生沟通。师生感情淡薄,有如呢菩萨高高在上,毫无表情。 重智轻德,只教书不育人,只做经师不做人师;亲疏倾向明显。爱富嫌贫;爱乖巧听话,厌个性鲜明学生;爱成绩好的,厌恶成绩差的;亲家长有权势的学生,疏家庭贫困学生,疏普通百姓家庭学生;爱白天鹅,不爱丑小鸭等等;五是动撤给学生贴标签。伤人一刀,身上留痕。伤人一语,心上留痕。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掉一个天才。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魔鬼教师”。六是体罚学生没商量。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

8、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导致学生违纪甚至违法有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连书也不好好教。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

9、,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不为人师表具体表现:一是部分教师品质不良,文明习惯不好:二是上课衣着不得体。穿着浓装艳抹,追求时髦,却教导学生如何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三是不遵守校纪校规。经常上课却迟到早退,要求学生重义轻利,自己却为蝇头小利与人争吵,不注意公众形象。四是语言粗俗,随地吐痰;五是个别教师家庭道德败

10、坏,不能正确处理家庭内部关系;六是工作中不讲相互配合,不讲团结,不顾大局,要么是整天牢骚满腹,跟领导撒气、闹意见;要么是采取极端行为,到处乱举报,乱告状。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江苏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他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

11、书。”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二、新规范的突出特点1、突出了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2、体现了时代性。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3、提高了针对性。应该说旧规范有“热

12、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但还是被范逃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4、增强了概括性。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5、注重了操作性。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

13、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歧视学生、变相体罚、保护安全、关心健康”等,通过这些词语,细化了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在“教书育人”一条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等词句。在“为人师表”一条中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还将“热爱学生”中的“热爱”改为“关爱”一词,将“无私奉献”改为“乐于奉献”等,更具有操作性。 2016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中涌

14、现出了许多抗震救灾英雄教师。谭千秋老师,地震时他张开双臂死死护住了4名学生,自己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深的凹陷下去,学生得救了,谭老师却离开了;张米亚老师,地震发生时他双手死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救出孩子;向倩老师,身体被折成三段,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为学生筑起生命的港湾。从中我们看到了地震中英雄教师们用生命演绎了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精神”。三、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问题 我把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忽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有的教师只注重提高学历,只满足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注重以良好的师德熏陶学生,把教书育人的

15、本职工作降到最低层面,变成了典型的“教书匠”;有的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照本宣科,一本教案用到老,不注重进修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长期低下;有的教师只重视职称的提高,不重 视人格道德的提高,忽视道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只图安逸,不思进取,以文凭、职称掩盖自己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是报以满腔热情,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家长制作风严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给予心理压力、呵斥和 责骂。有的教师还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漫骂。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导致有些教师除了以强制性手段让学生听课、维护课堂秩序外,根本无法把学生的心拴在课堂上。三是变相体罚和体罚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对学生动辄罚作业、罚劳动、罚站,午餐时不让吃饭,到放学时间不让学生回家,以致一些本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劳动、作业等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成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可谓得不偿失。极少数教师素质低下,不注重师德修养,甚至打骂学生。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法和 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学生的身心留下创伤。伤人一刀,身上留痕。伤人一语,心上留痕。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掉一个天才。教师成了学生心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