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750767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精品)《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精品)《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品)《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精品)《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广州市南石中学 曾国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性质,能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转化为“”或“”的形式;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不等式性质的过程,初步体会不完全归纳法是探索数学规律的一种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操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问题情境任意两个有理数存在大小关系,两个表示数的式子也有相等或不等关系,比如已知代数式和。如果,你能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并说出每一步的依据吗?(学生回答问题1)教师归纳:根据等式的性质,我们对方程

2、两边的代数式实施了加、减、乘、除运算,把方程化成了“”的形式。如果已知,要求不等式的解集需把它化成“”或“”的形式?那么不等式变形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它有没有类似等式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引出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研究的对象及其意义,为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作准备。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实施相同的运算,结果仍相等。对一个不等式的两边实施相同的运算,结果会怎样呢?探究(一)不等式的两边加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学生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请举例说明你的看法;试着用符号语言描述你得到的结论不等式的两边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会怎样?教师用多媒体辅

3、助教学,利用数轴作直观地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上述问题,并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1。教师板书:性质1如果,那么。探究(二)不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仿照前面对不等式性质1的研究方法学生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1请举例说明你的看法;2试着用符号语言描述你发现的结论。3不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会怎样呢?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数轴作直观地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上述问题,并归纳出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教师板书:性质2如果,那么()性质3如果,那么()类比等式的性质,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体会不完全归纳法是探索数学规律的一种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4、。三、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不等号改变的规则的理解,着重使学生清晰地理解为什么不等号要变号,什么时候不等号需要变号,什么时候不需要变号;能对不等式的计算过程以解方程的计算过程为基础来模仿计算,但特别强调的是当出现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是必须变号的,而且改变不等号的时间是在不等式左右两边都同时乘除负数的时候,而不是在解题的最后一行才改变不等号的,因此在引入、理解、巩固性质3的过程所花时间最多。通过堂上练习巡视的初步观察,发现学生对性质3的理解运用仍然生疏,虽然对三条性质可以背诵理解,但一接触到有难度的而且涉及性质3的练习的时候,就会惯性地把性质3等同性质1、2来使用,从而没有加深对性质3的巩固印象。通过该节课,我觉得教师在对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一定要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必要的重点内容肯定要花费时间反复多练,不能轻描淡写而忽视学生的掌握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