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0531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7李商隐诗两首练基础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练)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注释: 释题:公元851(宣宗大中五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不久,他又奉差赴西川推狱。这诗是留别僚友杜之作。题意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卓文君,汉代才女,貌美,善鼓琴,家中富贵,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1颈联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 。两句诗的句法相似。【答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2、襄阳向洛阳【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结合全诗,从思想感情方面谈谈这首诗与杜诗的相似之处。【答案】忧国伤世:“世路干戈”表现时局动荡,战乱不断;使节未归,军队驻防,说明边防紧迫,外患严重;诗人忧国之情自然流出。自伤身世:“醉客延醒客”言自己怀才不遇,只能借酒消愁。并以美酒佳人自我宽慰,实则表达生活之流离漂泊的无奈。【解析】试题分析: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

3、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荡不安。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诗

4、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柳 咏 柳李商隐 曾巩曾逐东风拂舞筵, 乱条犹未变初黄,乐游春苑断肠天。 倚得东风势便狂。如何肯到清秋日, 解把飞花蒙日月,已带斜阳又带蝉! 不知天地有清霜。【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 3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

5、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曾诗以柳喻人,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

6、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4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答案】 “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柳枝随风乱舞的情景,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7、,能力层级为D级。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注】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5从“万里”、“三年”两个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答案】(3分) 示例一:“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2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 示例二:“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

8、的愁苦和疲惫。(2分)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万里”、“三年”中任选一个,结合着这首诗歌的大意内容,从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在诗歌中的作用等角度,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万里”侧重的是空间渺远,“三年”侧重的是时间的漫长,在诗歌中的作用可从为诗人抒发情感做铺垫角度作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诗歌的颔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案】(3分)示例:主要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答“反衬”的手法亦可)(1分)颔联写江上春色。花、柳的“无赖”,蜂、蝶的“有情”写出了春天生命活力。(

9、1分)以明媚春光反衬自己的凄苦身世与郁闷心境。(1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抓住颔联中的花、柳的“无赖”,蜂、蝶的“有情”,答出其营造的意境氛围,然后再结合着整首诗歌的写作意图或表达的情感角度来分析,由尾联“游人意”可体会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凄苦心境,而颔联所描绘的充满生机的春色美景,自然是为了反衬哀情。所以颔联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语言运用。7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着惋惜伤感的情绪。请你针对“夕阳”写一段感悟性的话,表达积极或达观的情怀,不少于40个字。【答案】面对夕阳,我们大可不必一味地去

10、感伤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其实,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只要是充分燃烧、释放能量、有益于世的生命便都能获得永生。朱自清就曾说过:“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解析】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要求以“无题诗”为开头,不改变原意,语句连贯、通顺。李商隐把无题诗这种最能展示个人的性情、气质、素养、才思和心路历程而又最难诉说的诗歌形式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_。【答案】无题诗这种最能展示个人性情、气质、素养、才思和心路历程,并且最难以诉说的诗歌形式,让李商隐运用得出神入化,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11、【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主语的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美文欣赏:墨弄风流李商隐名吟一句,风流千古。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初识其文采之绝美,是于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彼时年幼的笔者正酣读李白、杜甫,偶悟其诗意而尤觉新奇。这一句巴山夜雨,于白少了洒脱,于杜缺了壮丽,却将那离别之痛如此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原来已是痛到无力可

12、提分离二字,双眼噙泪,仰望巴山夜雨。未到分离已思相聚,君问归期未有期,于是只得约定往后相遇凭吊之时,再笑谈今日了,只怕那笑,却也是情深而落寞能够写出如此落寞思绪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笔者由此开始对这位诗人有了好奇。随着阅读的开阔,笔者对李商隐的敬意越发深厚。“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似是写楼写花,竟将主人的心志阐明、说透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笔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孑然独立远望,却因心中默契灵感淡淡微笑。“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那份清新之意,因风雷细雨平添感伤。如此意境,令人不得不赞,不得不叹。何谓以文而生,绚烂于诗海?这便是了吧。笔者愚见,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体三种。

13、“会当凌绝顶”是一,“采菊东篱下”是二,而李商隐便是那“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三。他于现实官场生活中潦倒不得志,却因此得到了对文学诗歌天才般的灵感,成为彼时精神境界的巅峰之人,其诗歌影响延续至今。自北宋以来,李商隐的众多名吟雅句被无数文人学者反复推敲,咀嚼,研讨,争论。尤因了他那行文暧昧难懂的缠绵风格,便使得一万个人,有了能力为其同一句诗赋予一万种理解。一传十,十传百,汇聚成了李商隐的境界与风格。这又何尝不是李商隐最初的用心所在呢。于是风雅诗人李商隐的名字,便随着唐朝诗文的圣明,风流后世,永记在了晚辈后生们的心间。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笔者文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从那之后,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诗坛丰碑上那极为显赫的位置。一生悲戚郁郁的他,也足够因对文坛如此丰厚的成就与供给欣然长叹、洒脱而去了吧。而笔者相信,那一句句绮丽的诗词,带着忧愁诗意的墨香,也早已风流千古,漫步于时间之外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