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5313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模块综合检测卷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卷一(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论是在社会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正确。答案:A2梭伦语:“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

2、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坚持()A民主原则B公平原则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解析:梭伦改革奉行“折中”的指导思想,正是这一思想,导致改革存在着很大局限性。答案:D3据学者们推测,梭伦改革后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10 000人,贵族可能是2 000人。只要有一半甚至1/3的平民出席公民大会,就足以在公民大会中形成多数。梭伦改革后的公民大会()A促使贵族统治走向瓦解B利于制约和抗衡贵族权力C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D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解析: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只要有一半甚至1/3的平民出席公民大会,就足以在公民大会中形成多数”可知这样就有利于牵

3、制贵族,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容易导致多数人暴政指的是雅典公民参政忽视道德,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的措施,故D项错误。答案:B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多事”指的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的是新兴的地主阶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东周时期分封制逐步崩溃,导致诸侯混战不绝,故A项错误;“经济变革”指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项正确;“多

4、事”指的是诸侯混战,而非百家争鸣,故C项不恰当;“封建主”指的是诸侯,D项错误。答案:B5商鞅变法时制作“商鞅铜方升”标准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又加刻诏书发到地方,其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C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D促进秦国的强大解析:题肢四个选项都是“商鞅铜方升”制作并加刻诏书送到地方的影响。但“商鞅铜方升”是秦统一度量衡的主要措施,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有利于加强集权,巩固统一。答案:B6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梭伦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5、A B 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氏族制度遭到打击,以血缘为基础的旧制度逐渐被以财产为基础的新制度所取代。而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7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选项变法措施评价A梭伦改革: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B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租调制是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D王安石变法:市易法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解析: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从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并且推行县制,取

6、消分封制,以任命制取代世袭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调制实施的基础,故C项错误;市易法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政府肯定要承担购买货物和运输货物的开支,故D项错误。答案:B8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期“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孝文帝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说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A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中存在的缺陷有 ()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利息偏高,农民

7、负担沉重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实施青苗法的影响。青苗法未触及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A10.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这幅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历史事件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 BC D解析: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错误,故选D项。答案:D11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英国宗教改革的相同点有 ()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

8、改革的影响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A BC D解析:加尔文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不是国王,英国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国王亨利八世,所以排除。答案:B12“兴修近代的灌溉系统;引进棉花的栽培;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鼓励对外贸易;派遣留学生;开办各种学校;将大约2 000本欧洲著作译成阿拉伯语。”材料描述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B俄国农奴制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凯末尔改革解析:根据题干中“重新开辟亚历山大港”“将大约2 000本欧洲著作译成阿拉伯语”等信息,可知此材料描述的国家应该是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近代埃及地主阶级改革家,故A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

9、皇俄国的改革,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进行的改革,故C项错误;凯末尔改革是土耳其进行的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A1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D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解析:两句材料对比,一方面反映农民的政治、经济处境有了很大变化,说明改革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农民未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说明改革具有不彻底性。答案:B

10、14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解析: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近代化道路,没有经历王朝战争(德国)、社会革命(英国)和独立战争(美国),故答案为A。答案:A15俄日两国均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解析: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资

11、产阶级力量弱小,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则是根源。答案:A16有关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是()A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B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C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颁布“二一九法令”,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取一块份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图片中的人物分别为:梭伦、商鞅、穆罕默德阿里和亚历山大二世,根据所学可知,B项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答案:B171871年,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

12、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有()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学习西方技术,大力殖产兴业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A B C D解析: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来看,“殖产兴业”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故是措施,而非目的,故排除含的选项。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8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

13、析正确的是 ()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年份1868年1871年1973年1875年地税6.1%51.2%70%80%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关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D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解析:根据“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可知,表中地税的提高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因而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是有关系的,故A项错误;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允许土地买卖,并不是只针对农民,故B项错误;表中的地税是根据日本国内的土地征收,与对外扩张无关,故C项错误;

14、表中信息显示地税逐年增高,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答案:D191898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导致慈禧这一做法的最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些维新人士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D项的说法错误,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答案:B20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兴中会 B保国会C强学会 D同盟会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如“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符合材料描述。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