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50528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姓名:刘烽华 班级:物流管理111班 学号:5400211206信仰与理性是人类精神发展史上极其重要、但又异常模糊的一对概念。何为信仰,何为理性,二者关系如何,是许多哲学家和神学家倾毕生精力加以关注和研究的主题。然而,其结果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无有定论,由此也足见该问题之艰深繁难。同时,对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也是对宗教在人类生活中究竟居有什么样的地位的问题的回答,人们一直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着艰辛的探索,到现在尚无定论。在此,我没有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意思,只想简单地运用所学、所看的一些皮毛理论及知识去探讨一下,试图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一、真理是否唯一理性与

2、信仰的关系,始终与真理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不存在所谓真理,那也就没有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了。正是由于人们认为存在着真理,才有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真理是唯一的,还是存在着至少两种真理,对于解决真理与信仰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真理是唯一的,那么,理性与信仰,要么只有一方是真理,另一方不是真理;要么双方都不是真理,它们共同从属于那个唯一的真理。如果真理不是唯一的,那么双方都可能是真理;只要承认它们都是真理,那么,有待确定的就只是它们在真理系统中的地位了。真理是不是唯一的,涉及到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如果认为世界是唯一的,宇宙是唯一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真理也

3、就是唯一的了。也就是说,与真理是唯一的相对应的世界观认为真正的世界只有一个,世界是一元的。在古希腊,凡是认为世界是一元的,也就认为对同一东西,真理只有一个。 世界是一元的,那么,这个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呢?它是物质,是精神,还是神灵?一般而言,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通常是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理性为真理的源泉的;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精神,通常是主张以先验的或天赋的理性为真理的源泉的;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神灵的,通常是以神或人对神的体认为真理的源泉的。无论是以以经验为基础的理性或以先验的天赋的理性为真理的源泉,归根到底都是以理性为真理的源泉;但以神或者人对神人体认为真理的源泉,实际上也就是以信仰为真理的源泉。理

4、性主义与信仰主义的分别,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承认神创论为根本标志的。我们通常说,毕达哥拉斯的真理论是理性主义的,柏拉图的真理论是理性主义的;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真理论却是信仰主义的。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前者不是神创论的,而后者是神创论的。既然世界是由神创造的,那么,人,包括人的理性在内,也是由神所创造的了。既然真理就在于与原型即本原的符合,在于要在思想中对世界所由之而来的东西的再现式的把握与体认,那么,本原是神,要得到真理,也就是要回到神,回到神的方式之一就是体认与把握神,而这一切都必须以对神的信仰为前提,如果对神不信仰,不信神,也就不仅不会得到神的眷恋,而且会被神剥夺认识神、体认

5、神的能力。所以,在以神创论为基础的宗教中,信仰神是绝对的第一要义。理性在其中固然也有其地位,但毕竟是从属的。因此,在宗教中即使有所谓的理性主义,也是信仰主义的理性主义,因为在其中,理性是为信仰论证服务的。同时,由于真理只有一个,而且仅仅存在于神之中,存在于人走向神的途中,这个真理也就只能是信仰的,而不能是理性的。这反映在一旦理性与信仰发生冲突,理性就必须做出让步,服从于信仰。托马斯阿奎纳的理性主义神学体系,就是一个信仰主义的理性主义神学体系。在他看来,无论是神的统治还是人的统治,都是以理性为基础。“宇宙的整个社会就是由神的理性支配的。”但是,人的尺度是人的理性,“人类行动的准则和尺度是理性,因

6、为理性是人类行动的一原理。”“正是理性在指导行动以达到它的适当的目的。”一旦涉及到神,人的尺度就得让位于神的尺度,让位于权威。“我们要证明信仰的真理,只能用权威的力量来讲给愿意接受权威的人。”而权威,则是非个体的客观理性,这种绝对化的理性精神,成为扼杀活生生的个人理性的力量。这种绝对化的理性精神,实际上是把理性的。因为理性的特征正是独立、自由与蔑视权威的,它以自身为最高的权威,而不需要其他任何权威。这是只有在个体性、主观性中的理性才具有的特征。那种非个体的客观理性,在天上,表现为上帝这一权威;在人间就表现为罗马教会这种权威。实际上只要人间的这一权威发挥出其作用,天上的权威就成为虚设,成为可有可

7、无的了。这一人间权威不仅控制着对圣经的解释,凡对圣经的解释与罗马教会不同的,都被控告为异端,除非放弃异端思想,就会被处于刑;而且控制着阅读圣经的资格与权利,除了神职人员和神学院的学生,其他任何人是无权也无法阅读到圣经的。与此相对,路德认为信仰是非理性的。 路德认为,理性与信仰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理性是属世的,只能及于今生的事。它虽然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光,但是,“它不能发现解脱罪恶和死亡、赶往正义和生命之路。”而信仰则只涉及人与上帝的关系,只涉及灵魂的拯救,与今生之事无关。“人的福音不及此世之事。它仅关心灵魂。促进和解决此世之事不是我的职责。而是皇帝、贵族和行政官的工作。他们所依赖的不是福音,而是理

8、性、传统和公正。”理性与信仰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在信仰看来是正确的,在理性看来则可能是谬误的,反之亦然。“信仰所加于我们的,正是理性要求我们放弃的。”路德认为,理性不可及于信仰,在于理性是有限的,它不可能理解宗教中的许多事情。对于上帝,路德认为,上帝永远是正义的,他超越人的理智,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如果人们可以理解他,他就不是上帝了。而亚里士多德将理性被分成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一者对应于世界的本原,即人们的认识活动,一类对应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即人们的日常道德活动。他认为,人的灵魂的“有理性的部分也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考察那些具有不变本原的存在物,另一部分考察那些具有可变本原的存在物。”这一

9、区分,实际上是对柏拉图的人生观上的两重世界理论的一种变通的说法,是将两种世界内在于人,所谓主动理性对应于本原世界,所谓被动理性,对应于感官世界。2、 信仰与理性 两重真理说,在其最初的意义上,是要为个体的理性挣得一块地盘,在信仰至上的世界里为个人理性的自由开辟一条道路,实际上也就是争取个人的思想自由。在信仰至上的世界里,理性并非没有其地位。对此,丹皮尔说:“如果人们以为经院哲学以及后来由它产生的正统的罗马神学反对或轻视人的理性,那就完全错了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的理性原是为了了解和检验神与自然而形成的。他们自称要对整个存在的体系给予理性的说明,只不过在我们看来他们的前提有问题罢了。”但这里,理性

10、是为了证明信仰。而信仰,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体理性,或者说是集体无意识,它要求个人理性思维的结果绝对不能超出其确定的界限。而要求个人理性思维的结果绝对不能超出信经或教父的专横的界限,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个人思想的自由。要条破这种限制,就必须在信仰之外,为个人的理性思维开辟一个新的场地,这个场地就是世俗世界。这就有必要将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信仰的世界,一个是世俗的世界。个人的思想不能在信仰世界里有自由,在世俗世界里却可以有自由。这一倾向,与世俗国家力图摆脱教会的控制、确立自己在世上的权柄的欲望合拍,因而得到了世俗国家的有力支持。同时,教会内部严重的腐败,也引起了对教会进行改革的呼声,要求纯洁教会;而纯

11、洁教会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对世俗事务的管理从教会中剥离出去,使教会致力于对精神事务的管理。纯洁教会的呼声与世俗国家摆脱教会控制的欲望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促成了新教运动。这一点可以从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主张政教分离的中世纪哲学家威廉奥卡姆身上看到。他对他的保护人德国皇帝路德维希说:“请你用刀剑保护我,我瘵要用笔保护你。”可以说,如果没有世界君主的保护,任何宗教改革都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路德因为有世俗君主的保护而取得成功,而胡斯则因为缺少这样的保护而被罗马教会处死,其改革也夭亡了。世俗君主需要在世俗事务方面的自由,这在完全没有个人的思想自由的世界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世俗君主也需要一定的个人思想自由,而新教

12、本身对于罗马教会而言,也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自由思想,同时它又是在世俗君主的保护下得以取得自己的成功的;所以,个人的思想自由,在新教中也部分地得到了实现,虽然是以信仰自由、要求宗教宽容的形式出现的思想自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教派别都主张思想自由。加尔文教(归正宗)就没有主张思想自由,它们反对的只是罗马教廷的专制与腐败,只想在世上建立一个清廉的、有效地控制社会生活的教会。马克斯韦伯说:“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意味着要废除一种非常松弛的、在当时几乎不内实施、近乎流于形式的控制,而倡导一种对于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各个领域的一切行为都加以管理

13、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是极其难以忍受的、但却又得加以严格执行。加尔文教的教规,在人们看来是一种绝对无法忍受的对于个人的宗教控制形式。宗教改革者在这些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所抱怨的不过教会对生活监督过多,而是过少。”为了加强宗教对社会的控制,宗教改革反对异端的态度和行为上,与罗马教廷是如出一辙的,有时甚至连罗马教会也自愧弗如。塞尔维特就是在日内瓦为加尔文逮捕并以最残酷的火刑处死的(以文火慢慢烤死的),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教权专政,与罗马教皇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所以,思想自由,在宗教范围内,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即使信仰自由,也不是主张两重真理的,而是主张真理是唯一的。但与天主教不同的是,新教虽然同样主张真理

14、是唯一的,并且真理只存在于上帝那里,但是不象天主教认为只有教会归根到底只有教皇才能拥有真理那样垄断真理,而是主张人人在这唯一的、只存在于上帝那里的真理面前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认识真理,通过与上帝的直接交通而接近上帝、达到上帝与上帝合一,从而认识这唯一的真理。并且,只有上帝才能够确认什么是真理,人类是无权确认什么是真理的。这意味着人间所有自称自己的认识才是唯一的真理的人都是狂妄的,都是在僭越,都是在试图取代上帝,因而都是不合法的;更不用说用惩罚压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了。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剥夺教会对真理的桷认权。在真理问题上,新教之新,主要就在这一点上。而且这一点,只有路德宗真正做到了。因为这样,就

15、必须实行宗教宽容。凡是主张实行宗教宽容的新教,教做到了这一点。但加尔文教、安立宗都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理性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彻底批判宗教,批判天启真理。批判宗教的有力武器就是用天赋理性或者说自然理性取代天启真理。只要认识真理的理性不再是由上帝通过启示赋予他挑选出来的选民的,信仰至上也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据。既然这个世界是理性的世界,而理性又不是由上帝赋予人的,而是人固有的,因此,人的理性就不是上帝所赐的,人也就不是由上帝所造,世界也就不是由上帝所造,上帝就不是造物主了。这样,信仰上帝,也就成了一种不符合理性的行为了。信仰失去了理性的根据,失去了理性的根据的信仰,就是一种虚假的、应当被抛弃的东

16、西。宗教成了人的理性精神的枷锁,应当予以彻底摧毁。这是十八世界启蒙运动的必然结论:真理的源泉在于人本身。人人都有理性,人人都可以认识真理,而真理的标准则是共同同意,或者说全体一致。从真理标准引出的政治结论就是:应当废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 但是,人又必须有点信仰,必须有某种东西作为自由安身立命的基础。处在信仰真空中的人,是迷茫的、迷途的人。没有信仰怎么能行呢?人既然不能信仰上帝这个虚幻物,就只能信仰一个实在的、真正属人的东西,或者人为的组织,或者人自由拥有的至高无上的、至尊至贵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当时看来,就只有理性,或者良心。笛卡尔以“我思”来确证“我在”,这开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先河。他已经不需要上帝来确证“我在”了,但是,他还需要上帝来保证“我思”的真理性。“我在”(存在)是由“我思”(理性活动)来确证的,而理性活动的真理性(即价值)则是由上帝来保证的。这就为拈人发展出“理性认识事实,信仰保证价值”提供了一条思路。也就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