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22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98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1、( 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 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D、网络暴力2、( A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3、( C )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 A、情理交融 B、示范比较 C、说理引导 D、自我教育4、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

2、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 A )。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5、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 B )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A、技术循环 B、市场循环 C、利益群体 D、市场结构 6、( B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7、( A )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A、网络德育方法 B、网络道德 C、网络道德规范 D、网络道德规范体系8

3、、“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 A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劳因提出,他当时研究的是家庭主妇对家庭食品的把关作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9、我国新媒体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D )。 A、政府新媒体管制权过于分散 B、新媒体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后 C、发展推进重内容规范管理,轻产业发展推进 D、以上都是10、( 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 A )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战略信息战 B

4、、信息疆域 C、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12、(D )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13、( A )是网络用户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身份证。 A、数字证书 B、PKI技术 C、分级技术 D、阻止进入技术14、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 D )。 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树立法制意识 C、培育法律技能 D、以上都是 15、( A )就是社会风尚和社会习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等形式制约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

5、移默化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社会风气 C、社会关系 D、道德教育 16、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中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始于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务始于( A )。 A、90年代初期 B、90年代中期 C、90年代末期 D、80年代末期 17、(B )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18、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 )。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6、D、以上都是 19、( A )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 A、示范 B、比较 C、引导 D、说理20、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 D )的实现的。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1、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 ABCD )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A、计算机科学B、网络技术C、通信技术D、密码技术22、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主要包括(ABCD )领域。A、对计算机病毒传播者

7、的处罚B、非法利用他人私人信息和数据的法律责任C、对网络盗版与网络信息合理使用的界定D、打击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的措施 23、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条款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其主要表现为( ABCD )。A、分类立法,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B、缺少必要的基本法C、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D、网络立法较偏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24、创新网络德育方法的原则包括( ABCD )。A、坚持主体性原则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D、坚持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相结合的原则25、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

8、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包括( ABCD )。A、孤独B、冲动C、暴戾D、谎言 26、网络低俗文化具有( ABC )等特点,这些都给网络低俗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生存空间。A、娱乐性B、低俗性C、隐蔽性D、知识性 27、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和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平台充分行使和实践自己的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ABCD )。A、网络信息访问权B、网络信息发布权C、知识产权D、文化多样性权利28、维护国际安全的建设性合作的必要性在于( ABCD)。A、威胁国家主权和政权安全B、威胁意识形态安全C、影响国家政治稳定D、破坏国家信息安全29、目前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

9、中存在( ABCD )的问题。A、社会大力发展网络而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B、互联网的超前发展与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相对滞后C、网络政策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D、技术监控的漏洞与局限30、计算机防御技术主要包括( ABCD )方面。A、网络安全协议B、入侵检测C、防火墙技术D、加密技术 31、PKI的基础技术包括(ABCD )等。A、数字签名B、数据完整性机制C、数字信封D、双重数字签名32、网络法既然是法律,就有法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包括( ABD )。A、网络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反映了国家意志,具有国家强制性B、网络法规定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社会关系的参加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时的制裁措

10、施D、|网络法表现为行为规则与技术规则的相互渗透33、网络法所调整的对象包括在该虚拟空间中网络环境平台上的活动和行为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具体表现在(ABC D )方面。A、关于网络法律关系的确认B、关于网络及其系统本身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等活动和行为的规范C、关于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各个平台上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规范D、关于与网络及其系统有关的其他各种法律关系的调整 34、网络德育的特殊方法包括(ABCD )。A、关注跟踪法B、取舍应对法C、数字娱乐法D、虚拟伦理训练法35、“网络低俗内容”主要是指网络上一些(ACD )的内容。A、趣味低级B、令人奋进C、庸俗不堪D、使人萎靡 36、中国互联网

11、行业自律公约以(ABCD )为基本方针。A、积极发展B、加强管理C、趋利避害D、为我所用37、网络具有(ABD )。A、无中心性B、开放性C、中心性D、交互性38、网络,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其本身便孕育和催生出了很多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诸如:( ABCD )。A、自由与共享B、互助与奉献C、自主与平等D、开放与兼容39、德育环境系统具有( ABCD )等特征,并被环境同化、形成人格。A、广泛性B、直观性C、动态性D、渗透性40、网民可以从( ABCD )方面影响网络低俗化。A、低俗话题的制造者B、低俗现象的观望者C、低俗现象的推动者D、网络低俗化的受害者4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12、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问题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正确42、网络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或个人。正确43、社会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具有整合功能、传讯功能、继往开来的功能和导向的功能。正确 44、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确45、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根本保证。正确46、模拟传播将任何信息都表示为0和1的不同组合,只传输0和1这两种数字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引发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场革命。不正确47、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

13、会、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正确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正确49、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点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关系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有机体”,组成社会机体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正确 50、世界观作为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它决定着我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正确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学习读本考试 考试结束考试开始时间:2016年04月09日 10时35分考试结束时间:2016年04月09日 11时47分本次考试得分:98分 2、(D )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

14、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5、( B )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的管理。 A、阻止进入技术 B、过滤技术 C、分级技术 D、开设热线6、( D )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下,通过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自觉接受网络信息的积极影响,克服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主动进行道德认识转化和行为控制,以培养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A、情理交融法 B、示范比较法 C、价值澄清法 D、自我教育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