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48012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马小吴菊君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高楼崛起,遍地繁华,农村却截然相反:人口流失严重,盖起一栋栋小洋楼,里面却只有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关键词: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加强教育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快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短暂的返乡后,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木屋房子成了小栋别墅,泥泞小路成了直直的水泥路,随处扔的垃圾现在也有固定的焚烧处的确,农村的环境变好了,但是人情味却变少了。每逢过年过节,村口总有一个孤独的背影在眺望,看看远处的人是否回来了;每逢打电话,总有稚嫩的声音在亲亲的叫着爸妈;爸妈再次出门时,总有老人拦着哭闹的孩子

2、,让他们快点上车,一边抹着孩子和自己的眼泪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只剩下孤独的老人带着孤独的孩子,父母给孩子的爱的缺失,教育的缺失,这又怎么会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呢?一、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祖辈抚养监护。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爷爷奶奶们自然不希望孙子受到一丁点苦,所以在平常多是溺爱、迁就、放任的管教。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较少。祖孙两代由于时代的不同,年龄的巨大代沟,老人对孩子也不敢多管,不会多管,怕引起子辈们的不满,致使“留守儿童”几乎处于毫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便助长其自私任性,

3、霸道蛮横等叛逆心理,呈现“代沟”明显,相互沟通难的现象。换言之,祖辈们往往用他们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孩子,思想比较保守,方式比较简单。而现在的孩子比较早熟,喜欢时尚,爱玩手机游戏等,所以老人的很多观念很难让孩子接受。另外,老人年纪大了,精力有限,身体欠佳,很难好好的照顾孩子,所以,留下空巢老人照顾孩子,很难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二、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影响。祖辈们由于时代局限,他们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也不能较好地辅导孩子学习。孩子放学后可能只想着玩,有时都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更不用说上学好好学习。平时虽然和父母常用电话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

4、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老师联系家长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读过一些书,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便利。而有的父母就没读过书,就不会和孩子很好的沟通,这样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不便。小学生的父母年纪都在中年,他们又往往要去给后代创造经济条件而忽略孩子的教育学习问题。对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问题,父母的态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些父母因在外打工,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他们对子女的

5、要求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并经常与教师或祖辈等取得联系。这样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及学习都比较乐观。但有一些父母在外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在他们心目中滋长了“读书无用论”思想,对子女的学习很少过问,顺其自然,认为“能读就读”,这是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针对以上这样问题,我认为:第一,学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主动担任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使其父母安心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人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如果父母双方都出去打工,那也要选好监护人,让负责、有能力的人来

6、监督孩子学习,指导孩子学习。如果让祖辈来监护孩子,就需要叮嘱他们对孙辈的要个要求,不偏爱,不溺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第二,监护人或老师反映的学生问题,双方都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所以老师能关注到他的一言一行。如果老师给监护人反映孩子不良的学习表现,而监护人却一味地偏袒孩子,这就容易造成孩子错误的思想认识:学不学习不要紧,反正家人会撑腰。学生这样的错误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老师不敢管,监护人偏溺爱,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很偏激,自私,极端。从小就这样,那么孩子长大后肯定很难融入社会。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与老师要共同解决,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

7、快乐成长。第三,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小学低年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依赖成人、老师,听老师的话,这一时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他们有了行动选择权,有时往往试着挑战家长和老师的权威,这就是有些叛逆。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这一时期要格外注意,给孩子一点空间,给他们一点适应时间,“放”的时候又不能“松”。总之,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幸事,对一个老师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灵健康需要他身边的我们来积极引导,需要社会的爱心来呵护,最希望的就属孩子父母对他们生活、学习的关心,而不是一味地用物质来满足他们。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关系重要,愿每个家庭都会孩子认真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