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880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概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 交 礼 仪 日本习俗与礼仪,一、自然地理(岛国、火山国、地震国)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东北亚。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与我国隔海(东海)相望,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100多个岛有人居住。日本火山众多,全国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有50多座活火山,所以日本有“火山国”之称。日本地震频繁,每年发生地震一千多次。因此,日本又被称为“地震国”。,二、民族、语言、宗教 (一)民族:阿伊努族、大和族 (二)语言:日本以日语为国语。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5世纪,日本人开始用汉字之音表达自己的语言。8世纪

2、时,日本人借用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用汉字作字符,这就是“假名”,与汉字字同、意同,音不同。 例如“中国共产党”,写法差不多,但是读音不同。后来,留学唐朝的日本学问僧空海和尚借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平假名”;另一位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或部首,创造了“片假名”。现代日语主要由51个假名和1850个常用汉字组成。 对于日文,不要望文生义。 (三)宗教: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衣、食、住、行 1、服饰:(和服、西服) 2、 日本三大风味食品(三大名吃):生鱼片、寿司(夹菜饭团)、鸡素烧(炖牛肉)。 3、 中日酒文化比较 四、婚俗(结婚号外,宾客服装;),别具一格的日本和服,五、礼仪,(一)

3、礼仪教育与社交礼仪 1、礼仪教育 在日本,小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接受父母、亲属的礼仪教育。小学生人学后,要接受学校的礼仪教育。在小学生守则上,有关待人接物的规矩都写得清清楚楚。礼仪是日本中学生的必修课。日本青年走上社会后,还要接受工作单位的岗前培训和礼仪训练,从发型、衣着,坐立姿势、鞠躬角度、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口气与表情,到怎样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奉茶、如何与主管谈话等都有一定的规矩。,礼仪,许多单位还将厚达数百页的礼仪手册发给日本新职员,藉此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提高他们的礼仪水平。此外,日本还有不少团体和个人积极提倡、组织开展礼仪活动。,2、社交礼仪,日本人平时见面互致问候,行鞠躬礼,15度

4、是一般礼节,30度为普通礼节,45度为最尊敬礼节,只有老朋友久别重逢才一边握手,一边鞠躬。初次见面,要行90度鞠躬礼,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士一边将左手压着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一边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然后互相交换名片。交换名片时,年纪较轻和身分较低的人先递上名片。,社交礼仪,日本人在社交场合注意仪表的美观,勤修边幅,保持衣着整洁。天气炎热时穿衬衣不卷袖子,在公共场合不穿背心。日本人讲究坐立姿势,讲话低声细语,措辞含蓄婉转,笑不漏齿。接电话时,当对方通报姓名后,自己也会迅速自报单位姓名。通话完毕,等拨号者先挂断,自己才放话筒。,3、商务礼仪,在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盘根错节的集团意识

5、已浸透到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相当重视等级观念,在工作单位里,下级对上级毕恭毕敬;在社交场合,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用敬语称呼,交谈中使用的动词也要用敬体。不论举行何种性质的集会,与会者各自谦让一番后,最终总是按最恰当的等级次序落座。,商务礼仪,此外,不少日本人有相当强的集团观念,注意集团内外有别,即使平时对集团领导人有意见,牢骚满腹,但与集团外的人接触时,总是说自己集团的好话。在作自我介绍时,也是突出介绍自己所在的集团,简单地介绍自己。由于强烈的集团意识,导致一些谨小慎微的日本人局限于内部交流的小圈子里,而较少参与集团外的横向交流。,4、社交10条,日本人认为谦恭是一种美德,他们提倡在社交中克制自

6、己,尊重他人,并总结出以下10条礼俗: (1)忘掉自我。 (2)切莫自夸和自我吹嘘。 (3)要尽量避免议论别人。 (4)说话要有条理,表达清楚。 (5)避免使用直接性语言。 (6)避免攻击他人。 (7)避免道破他人的秘密。 (8)不显示自己曾施惠与他人。 (9)不忘记自己曾接受他人的恩惠。 (l0)不可说大话。,5、送礼礼仪,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非常重视送礼和还礼。日文中“馈赠”一词写作“赠答”。遇红白喜事送礼,访亲间友、做客赴宴要携带礼物。此外,还有季节性送礼习俗,每年仲夏,下级给上级、晚辈给长辈、孩子给父母送礼,以表谢意。每年岁末,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大人给孩子及孩子的老师送礼,以示关怀

7、。,送礼礼仪,日本人送礼的内容丰富多彩,礼品包括土特产、工艺品或其他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日本人送礼时喜欢单数。送礼品讲究装潢,往往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美观的红白纸绳和缎带。送礼时要双手捧着送上。受礼也应用双手,并要微微鞠躬。日本人很注重礼尚往来,除了办丧事等特殊情况接受赠礼后不宜立即还礼外,一般都要尽快还礼,或等待适当时机给予回报,所蹭礼品的价值应与赠礼价值大体相等。,送礼,为了保持关系和增进情谊,日本人在新年来临前夕纷纷给亲友师长寄贺年片。此外,许多日本人讲究礼节性书信往来,如按照时令寄早春 (梅雨、暑期、寒冬)书信,根据不同情况寄祝贺信、慰问信、感谢信、通知信等。,6、家访礼仪,在日本,

8、到他人家中做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并按时赴约。进门前要按电铃、通报姓名。进屋前,主动摘帽、摘围巾、脱鞋、脱大衣。寒暄后,即把礼品献给主人。做客时要讲礼貌,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人家的卧室、厨房。交谈完毕和茶余饭后,由客人主动表示谢意和提出告别。回到住所后要打电话告诉对方,并再次致谢意。,六、茶道,1、不喷洒香水; 2、不佩戴首饰; 3、饮茶规矩:第一圈浓茶,一人一口。,七、禁忌,日本人举止庄重,谈吐文雅,图吉利,避凶祸,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有不少忌讳,归纳如下: 1、语言忌 参加别人的婚礼时忌说“完了”、“断绝”等词。参加葬礼时,忌说“频繁”、“又”等词。与男士交谈时,忌问收入、物价等;;与

9、女士谈话时忌问年龄及婚配情况。对老人忌用“年迈”等字眼。和残疾人谈话时,忌说 “残疾”之类的词语。应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的人”,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的人”,称哑巴为“嘴巴不自由的人”。众人一起评论他人时,忌谈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禁忌,2、数字忌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概念很敏感,忌讳“4”(与“死”发音同)、“9”(在日语中有一种发音同“苦”字谐音)。因此,在喜庆场合和剧场、影院、医院等场所,一般不便用这几个“不吉利”的数字。 3、衣着忌 在正式场合忌衣着不整;参加别人的婚礼时,男士宜穿深色西服,系白领带;女士宜穿色彩明快的服装,但艳丽的程度忌超过新娘的服装。参加葬礼时,男士应穿黑色西装或燕尾服,

10、系黑色领带,女士应穿黑色套装或黑色连衣裙,忌衣服颜色过于明快。,禁忌,4、筷子忌 日本人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忌舔筷(用舌头舔筷子)、迷筷( 拿筷子在餐桌上晃来晃去)、移筷 (连续夹两种菜)、扭筷 (扭转着筷子用嘴舔粘在筷子上的饭粒)、插筷 (用筷子插着菜送进嘴里)、掏筷 (用筷子从菜的当中扒开挑菜吃)、跨筷 (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剔筷 (用筷子当牙签剔牙)。 5、邮信忌 忌邮票倒贴。向受灾人发慰问信时,忌用双层信封。折叠信纸时,忌将收信人的名字头朝下。,禁忌,6、馈赠忌 赠送礼品时,忌赠送容易破损的玻璃制品,最忌讳以梳子作礼品。 7、颜色忌 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因此忌用绿色作装饰色; 忌紫色,认为紫色不牢靠,因此忌用紫色纸或紫色布包装食品等。 此外,在商品上,日本人忌用荷花(丧花)、狐狸(贪婪)、獾(狡诈)等图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