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841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6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目录,考 情 分 析,20112015年河南中考考情一览表,续表:,规律总结: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与检验方法等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也是高频考点。近几年中考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性质进行考查。预计2016年考查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考点一 空气,考点二 混合物和纯净物,考点三 制取氧气,考,点,梳,理,考点四 催化剂,考点五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1. 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

2、氧化碳_、其他气体和杂质_。,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78%,21%,0.94%,0.03%,0.03%,【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并_。 (2)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_等份,并做标记。 (3)用_夹紧胶皮管。 (4)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弹簧夹,【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放出大量的热,过一会儿火焰熄灭。 (2)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且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_。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白烟,【

3、实验误差分析】,该实验选用药品的条件是:药品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或液体(若生成物是气体,则该气体必须能被吸收)。 由于木炭、硫、蜡烛等燃烧的产物有气体,故不宜选用,但若事先在集气瓶内放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则可选用它们作为实验药品;由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能选用;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既能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等反应,故也不能选用。,注意事项,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 a. 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的气体,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在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 b. 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_

4、,能支持燃烧,具有_性,磷、硫、木炭、铁丝等能够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_,放热;化学方程式为:_。,无色,无味,不易,略大,比较活泼,助燃,白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_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火焰),放热,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明亮的蓝紫色,微弱的淡蓝色,【特别提醒1】 该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_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放热,生成_色固体。,【特别提醒2】

5、 该实验集气瓶中水或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白,火星四射,黑,c. 检验方法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若观察到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则说明该瓶气体为氧气。 d. 验满方法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移至集气瓶瓶口,若观察到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e. 用途:主要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2)氮气 a. 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小,b. 化学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c. 用途 .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 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

6、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 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3)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和氡的总称) a. 物理性质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b.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_。 c. 用途 . 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 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很不活泼,4. 空气污染与防治,(1)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_(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 (2)大气污染的危

7、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其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可吸入颗粒物,【实验原理】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装置】,1. 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装药品。c. 从下向上,从左到右固定实验装置。d. 点燃酒精灯。e. 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收集气体。f. 把导管移出水面。g. 熄灭酒精灯。,(2)分解过

8、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装置】,注意事项:发生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末端的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 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不同,通过_法制得,属于_变化。,沸点,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和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1.概念,2.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质量,化学性质,(1)催化剂的质量

9、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2)催化剂只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结果。 (3)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而言,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反应不能进行。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二氧化锰并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5)催化剂具有多样性,同一反应往往有多种催化剂。,4. 判断依据,判断物质是否是催化剂,不仅要看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改变,还要关注物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3.特点,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其中氧气的作用是提供氧,它具有_性。 【特别提醒】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

10、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由_物质生成_物质的反应。表达式为A + B AB。,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由_反应物生成_其他物质的反应。表达式为AB A + B。,3.氧化反应,另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氧化,典 例 精 析,典例1 (2015河南,1)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 SO2浓度 B. O2浓度 C. N2浓度 D. H2O浓度,A,类型一 保护空气,答案,【解析】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而氧气、氮气和水都是空气

11、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解析,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破坏,变式训练1,C,答案,类型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典例2 (2015天津,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红色固体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答案,解析及名师点评,B,【解析】 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生成红色固体, A错误;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

12、出蓝色火焰,B正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C错误;点燃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才会剧烈燃烧,没有点燃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不燃烧,D错误。 【名师点评】 物质燃烧的现象是记忆难点,可根据是否剧烈燃烧,有无发光、火焰或火星产生,是否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等进行记忆,也可利用列表比较法重点对部分关键词进行记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镁条 D 红磷,变式训练2,B,答案,类型三 多功能瓶的使用,答案,B,典例3 (2015温州模拟,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 中,可以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收集、干燥等操作。下列 对

13、应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方式:瓶内装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由a进入 B. 方式:瓶内装满水后用排水法集气,由a进气收集氧气 C. 方式: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由a进气收集氧气 D. 方式:排出瓶中原有的氧气,由a通入水逐步排出氧气,解析及规律总结,【解析】 瓶内装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应从b进入接触浓硫酸吸收水,A错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难溶于水,应从a进入,利用气体的压力将水从b压出,B正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应从b进入,C错误;要用水将集气瓶中原有的氧气排出时,由于水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所以水应从b进入,将其中的氧气经a排出瓶外,D错

14、误。 【规律总结】 多功能瓶具有洗气、干燥、检验和收集等多种用途。当用它洗气、干燥或检验气体时,必须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试剂,气体由b进入(即“长进短出”);当用它收集气体时,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由b进入(即“长进短出”),比空气小的由a进入(即“短进长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需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气体由a进入(即“短进长出”),同时,排出水的体积就等于气体的体积。,下图是实验室常用装置。,答案,变式训练3,(1)若连接甲、乙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检验乙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 (3)若将甲、丙装置相连,用丙装置干燥氧气,则丙装置中应装入什么药品?A导管应和丙装置哪一端导管相连?,备 战 演 练,1. (2015北京)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 其中“a”代表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2015河北)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 A. 硫 B. 木炭 C. 红磷 D. 蜡烛,C,答案,一、选择题,B,3. (2015长沙)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 B. 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 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