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42782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2)(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农药的基本知识,一、农药分类,(一)、按防治对象 杀虫、杀螨剂 按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又可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烟碱类、沙蚕毒素类、杂环类(吡唑类、酰胺类等) 杀真菌剂、杀细菌剂 按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又可分为:代森福美类、取代苯类、三唑类、咪唑类、抗菌素等 杀病毒剂 除草剂 杀线虫剂 杀鼠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二)、按作用方式 1、杀虫剂 胃毒剂取食后经肠道吸收 触杀剂接触虫体 熏蒸剂以气体状态通过昆虫呼吸器官进入体内 内吸剂被植物体吸收,并可传导 拒食剂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 驱避剂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 引诱剂可将害虫诱集而歼灭,2、杀菌

2、剂 保护性杀菌剂保护不受侵染 治疗性杀菌剂植物已经感病后,内渗作用杀菌剂,或用内吸杀菌剂直接进入植物体内 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 3、除草剂 输导型除草剂-可在植物体内传导 触杀型除草剂-只杀死接触到的植物组织 除草剂又习惯上分为: 选择性除草剂-对某些草有杀死或抑制作用而对另一些安全 灭生性除草剂-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的绿色植物体,二、农药商标,主要内容:农药有效成份通用名、作用对象、药效、农药登记证号、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毒性、注意事项,商品农药的名称及意义,商品农药的名称包括:有效成份、有效成份含量、剂型 如:48%毒死蜱乳油、10%草甘磷水剂、3%辛硫磷颗粒剂 有

3、效成份表明农药的性质、作用对象等 有效成份含量表明使用的剂量,一种商品农药可能有不同含量的规格或包装,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含量确定使用剂量 剂型表明使用的方法,农药有50多种剂型,常见的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胶悬剂、烟雾剂、颗粒剂、种衣剂、超低容量喷雾剂等。,三、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用大白鼠经口致死中量(LD50)作为指标 (一)、急性毒性 (二)、亚急性毒性 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中毒症状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中毒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 (三)、慢性毒性 有些农药虽然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环境和食物,少量长期被

4、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致癌、致畸、致突变,四、农药剂型,常用剂型有: 粉剂 细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水分含量小于1.5%。 乳油 据油珠直径可分为乳油剂、微乳剂、水乳剂。 可湿性粉剂 易被水湿润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 水剂 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胶体剂 种衣剂,颗粒剂 特点: 1、使高毒农药品种低毒化使用,如克百威,涕灭威; 2、可控制药剂有效成分释放速度,节约用药,延缓持效期; 3、减少对环境污染,避免杀伤天敌,减轻对作物产生药害风险。 类别:按粒径大小,分为微粒剂、颗粒剂、大粒剂。 油剂 缓释剂,五、农药助剂,(一).助剂的种类 1、填

5、充剂或简称填料 如高岭土、硅藻土、陶土、白炭黑、黏土等。 2、润湿剂 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易于在固体植物表面润湿与展布。如拉开粉、洗衣粉等。 3、乳化剂 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如水和油),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种液相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如烷基苯磺酸钙、聚氧基脂肪酸酯等。,4、溶剂 溶解农药原药,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5、分散剂 一种是农药原药分散剂,如悬浮剂、水乳剂等;另一种是农药粉剂的分散剂,防治粉粒絮结,利于分散的助剂。 6、展着剂 增加农药对固体表面展着性能的助剂,可提高耐雨水冲刷,提高持效性。 7、稳定剂 可抑制或减缓农药有效成分分解,有的具有抗凝作

6、用,称抗凝剂。 8、增效剂 本身无生物活性,但能抑制生物体内解毒霉,与某些农药混用时,能大幅度提高农药毒力和药效。 9、其他:渗透剂、发泡剂、消泡剂、防冻剂、着色剂等。,六、农药施药方法,(一)、喷雾法 1、压力雾化法 药液在压力下通过狭小喷孔而雾化的方法。 预压式 552型喷雾器 背囊压杆式 工农16型和12型 2、弥雾法 东方红18型背负机动弥雾机,3、超低容量弥雾法即旋转离心雾化法,(二).喷粉法 利于鼓风机所产生的气流把农药粉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 (三).撒施法及泼浇法 将药剂掺土撒施,或将药液泼浇。 (四).土壤施药法 撒施、条施、灌施 (五).拌种法 用药剂与种子拌匀,

7、是防治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方法。 (六).种、苗浸渍法 浸种的药剂多为水溶剂或乳剂,浸种温度一般在1025。 (七).毒饵法 用害虫喜食的食物作为饵料,如豆饼、花生饼、麦麸等,加适量农药,拌匀而成。药剂量一般为饵料量的1-3%。 (八).熏蒸法 一般用于保温大棚、仓库、茂密树木或作物田。 (九).涂抹法 涂抹于树干上。,七、农药混合使用,农药混合使用,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施药方法。 (一)、优点: 经济用药,减少使用量 提高防治效果 扩大防治对象 减少施药次数 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发展速度,(二)、混用对生物的联合作用 1、相加作用 作用机制相同的农药混用,常表现为相加作用。

8、 2、增效作用 农药混用时对有害生物的毒力大于各单剂单用时毒力的总和。 3、拮抗作用 即农药混合时对有害生物的毒力低于各单剂单用时毒力的总和。,八、常见的杀虫剂、杀螨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三唑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喹硫磷、乙酰甲胺磷、乐果、氧化乐果、敌百虫、敌敌畏、杀扑磷、水胺硫磷毒死蜱、三唑磷、马拉硫磷、辛硫磷、喹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二嗪磷、丙溴磷、乙酰甲胺磷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克百威(呋喃丹)、丁硫克百威、速灭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

9、单、杀虫双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除虫脲、灭幼脲、氟铃脲、氟啶脲(抑太宝)、氟虫脲(卡死克)、噻嗪酮(扑虱灵)、灭蝇胺,蜕皮激素及保幼激素类杀虫剂:抑食肼、虫酰肼、甲氧虫酰肼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啉、噻虫嗪 有机氯杀虫剂:硫丹 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 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松脂合剂、鱼藤酮 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 其他合成杀虫剂:氟虫腈(锐劲特)、虫螨腈(除尽)、茚虫威(安打)、吡蚜酮 常见杀螨剂:三氯杀螨醇、哒螨灵、四螨嗪、炔螨特、单甲脒、双甲脒、三唑锡、苯丁锡、唑螨酯,九、常见的杀菌剂,1、含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10、、氢氧化铜、王铜、洛氨铜、琥胶肥酸铜(DT)、壬菌铜 2、含硫杀菌剂:硫磺、石硫合剂、代森锰锌、代森锌、丙森锌、代森联、福美双 3、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戊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 4、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苯菌灵,5、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抑霉唑(万利得、戴挫霉)、氟菌唑(特福灵) 6、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霜灵、噁霉灵 7、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阿米西达)、醚菌酯(翠贝) 8、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霜霉威、乙霉威 9、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速克灵)、乙烯菌核利(农利灵)、菌核净、异菌脲(扑海因) 10、取代苯类杀菌剂:百菌清、五氯硝基苯、

11、敌磺钠、 11、吗啉类杀菌剂:烯酰吗啉、氟吗啉、十三吗啉,12、有机磷、胂、锡杀菌剂:三乙膦酸铝、稻瘟净 13、其他有机杂环类杀菌剂:三环唑、恶霉灵、叶枯唑、嘧霉胺 14、其他合成杀菌剂:霜脲氰、溴菌清、 15、抗生素类杀菌剂:井岗霉素、多抗霉素、武夷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农用链霉素 16、微生物和植物杀菌剂:大蒜素、枯草芽孢杆菌,1、按作用方式分类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特定时间内能杀死杂 草而对作物无毒害或毒害很低。但选择性是相对的,剂 量过大或在敏感期使用同样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对所有杂草和作物都有毒害作用, 主要用于非耕地或作物行间定向喷雾使用,如草

12、甘膦、 百草枯。,(一)、除草剂的分类,十、除草剂,触杀性除草剂 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传导性很差,只能杀死杂草 接触到药剂的部位,未接触药剂的部位不受影响,使用 这类除草剂需均匀喷雾使药滴覆盖杂草全株才能达到较 好的除草效果,如乙羧氟草醚。 内吸性除草剂 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经输导组织传导至 其他器官造成杂草死亡,因此防除多年生杂草最好选用 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2、按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分类,在杂草出苗后使用,对出苗的杂草有效,但大多数品种不能防除未出土杂草。 A、茎叶处理剂(苗后除草剂) B、土壤处理剂(分播前处理剂和播后苗前处理剂) 在杂草出苗前施用,对未出土的杂草有效,对出

13、苗杂草活性低或无效。 土壤处理剂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特别是土壤墒情、有机质含量。如乙草胺、氟乐灵。,3、按使用方法分类,1、除草剂的吸收 A、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吸收:根吸收和幼芽吸收。 B、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吸收:角质层吸收、气孔吸收、质膜吸收。 C、剂型对除草剂吸收的影响; 2、除草剂的传导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被根、茎、叶吸收后必须在体内移动才能达到作用部位。,(二)、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三)、除草剂的杀草原理,1、抑制光合作用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抑制色素的合成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脂类的合成 4、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5、抑制微管与组

14、织发育,(四)、除草剂使用方法 1、土壤处理法 播前土壤处理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苗后土壤处理 2、茎叶处理法 播前茎叶处理 生育期茎叶处理,(五)、常见的除草剂,1喷药量 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 2喷药时间和次数 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预测,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后及时喷药保护。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雨后补喷。,药效,剂量,十一、农药使用应注意的事项,3药害 作物的种类、发育阶段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一般在幼苗期和孕穗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一般以气温和日照的影响较为明显。高温、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都容

15、易引起药害。 4合理混合使用农药。 5提高使用技术和操作水平。做到:看天气,看病、虫、草害及农作物的情况用药;药量、施药时间掌握要准;用药时要混匀、打匀,不漏打。 6安全用药 有不少药剂对人畜有毒害作用。在贮藏、配制、使用和操作结束后,农药和器具都要有专人负责,要随时注意安全。,1. 混用品种之间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如水解、碱解、酸解或氧化还原反应),保证正常药效或增效,也不影响药剂的物理性状。 (1)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会产生中和反应,从而降低药效有些还可能产生药害。 (2)多数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混用,粉剂不能 与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混用。 (3)混合后乳剂被破

16、坏的农药不能混用。如石硫合剂、砷酸钙等含钙 的农药,不能同乳剂混用,否则,乳剂易被破坏,产生沉淀,从而降低药效,还会发生药害。 (4)杀菌剂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许多杀菌剂对微生物有杀伤作用混用易使微生物农药失效。,十二、农药混用的一般原则,2. 不同品种混用后,不能对作物产生药害。 (1)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敌稗混用,混用后会使水稻产生药害; (2)波尔多液不能与石硫合剂混用,二者混用后,不仅会破坏两种农药的原有杀菌能力,而且会使作物出现落叶、落果和灼伤病斑等严重药害症状,因此,使用这两种农药需间隔30天以上。 3. 农药混用后不增加毒性,保证对人畜安全。,4. 混用要合理。 一是品种间搭配合理,如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单用拿捕净、盖草能即可防除,两者混配,虽然从药剂稳定性上可行,但是既不增效,也未扩大防治范围,没有必要。 二是成本合理,农药混用是为了省工省时,提高经济效益,如混用后,追加成本很大,则不宜采用。杀虫剂混用要本着增效、优势互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扩大杀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