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2475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院病生课件:缺氧.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缺 氧,谷翠芝,桂林医学院病生教研室,(hypoxia),护理学本科(国际交流方向),病理生理学,缺氧,(hypoxia),一、缺氧的概念,二、常用血氧指标,三、缺氧的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四、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五、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理生理学,缺氧,氧的利用过程,(hypoxia),病理生理学,缺氧,一、缺氧的概念,(hypoxia),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组织供氧减少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病理生理学,缺氧,二、常用血氧指标,(hypoxia),1.血氧分压(P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可分为动脉血氧分压和静

2、脉血氧分压。,正常值:100mmHg , 主要取决于吸入气氧分压和外呼吸功能。,病理生理学,缺氧,二、常用血氧指标,(hypoxia),1.血氧分压(PO2),2.血氧容量(CO2max),3.血氧含量(CO2),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量。正常值动脉血为19ml/dl,静脉血为14ml/dl。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静脉氧差( CaO2-CvO2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氧含量差值,正常值为5ml/dl,主要反映组织的摄氧能力。,病理生理学,缺氧,三、常用血氧指标,(hypoxia),1.血氧分压(PO2),2.血氧容量(CO2max),3.血氧含

3、量(CO2),4.血氧饱和度(SO2),病理生理学,缺氧,(hypoxia),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一)低张性缺氧,1.概念,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为乏氧性缺氧。,2.原因及发病机制,肺通气障碍 肺换气障碍,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一)低张性缺氧,1.概念,2.原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1)血氧变化特点,血红蛋白量与质,血氧分压 血氧容量,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 组织利用氧能力,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

4、特点,(hypoxia),(一)低张性缺氧,1.概念,2.原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1)血氧变化特点,2)皮肤粘膜颜色,皮肤粘膜颜色:发绀、青紫色,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二)血液性缺氧,1.概念,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二)血液性缺氧,1.概念,2.原因及发病机制,1)Hb含量减少,2)CO中毒,CO中毒,3)Hb性质改变,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

5、poxia),(二)血液性缺氧,1.概念,2.原因及发病机制,1)Hb含量减少,2)CO中毒,4)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3)Hb性质改变,输入库存血或碱性液体,血液pH值,氧解离曲线左移,氧解离减少,组织缺氧,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二)血液性缺氧,1.概念,2.原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1)血氧变化特点,2)皮肤黏膜颜色,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三)循环性缺氧,1.概念,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包括缺血性缺氧和淤血性缺氧,2.病因及发病机制,1)全

6、身性循环障碍,2)局部性循环障碍,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三)循环性缺氧,1.概念,2.原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1)血氧变化特点,2)皮肤粘膜颜色,全身性循环障碍,局部性循环障碍,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oxia),(四)组织性缺氧,1.概念,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2.原因及发病机制,1)药物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氰化物中毒,2)呼吸酶合成减少,3)线粒体损伤,用氧障碍,线粒体损伤,生物氧化障碍,病理生理学,缺氧,三、缺氧原因、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hyp

7、oxia),(四)组织性缺氧,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1)血氧变化特点,2)皮肤粘膜颜色改变,病理生理学,缺氧,四、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hypoxia),急性缺氧,呼吸加深加快,PaO28kPa,心输出量增加,胸廓运动增强,血流重分布,交感神经兴奋,酸中毒,(一)代偿反应,病理生理学,缺氧,四、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hypoxia),(一)代偿反应,慢性缺氧,(二)损伤反应,急性缺氧,严重缺 氧,(二)损伤反应,慢性缺氧,长期缺 氧,左心衰竭,(hypoxia),缺氧原因和类型,病理生理学,缺氧,(hypoxia),各种类型缺氧皮肤黏膜颜色改变特点,血液性缺氧,贫血 CO中毒 NaON2中毒,病理生理学,缺氧,(hypoxia),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慢性损伤,左心衰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