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23058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效性)[1].ppt(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箱:sxyzm617 电话:13588570402,浙江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 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姚 志 敏,从“效率”走向“效益”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如何理解“效率”与“效益” 教学现状的几个误区 例谈教学设计注意点,5,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理解,一、如何理解“效率”与“效益”,教学的有效性有三重意蕴: 有效果 有效率 有效益,6,正确把握“效率”与“效益”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关注“双基”,追求效率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关注“双基”与“过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以效率促效益,7,二、教学现状的几个误区,一个现代

2、版的寓言故事三个馒头:,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吃馒头,吃了一个没有饱,就吃第二个,吃了两个还是没有饱,就吃第三个,吃下去三个肚子饱了。吃饱之后他就后悔了:早知如此,不如就吃第三个馒头了,前面两个都浪费了。,8,这仅仅是一个寓言,相信生活中没有人会真的这么想。 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一定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就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应学会重过程重能力,9,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 应学会摆脱“题海术”,上课还是老样子,从头讲到脚 应学会创新,主动提效,10,新课程标准将“学习过程”本身作为教学目标,不是让它服务于学习结果,而是通过活动的过程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锻炼学生的意志,实

3、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情感与态度。,11,从这次新生代课堂展示与县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表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比较完美地诠释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了 “同课异构”的教学魅力。更可喜的是,课堂教学正从重“效率”向重“效益”迈进,12,“同课异构”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对教者,并且对教师群体、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同课异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13,三、例谈教学设计注意点,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们的引入形式丰富多彩,颇为新颖,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4、重视教与学的有效性,从中得到不少教学启示。,14,(1)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要有效服务于教学,不哗众取宠,15,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认知冲突求知欲 数学活动情境: 活动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故事情境: 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实验情境: 实验动手、观察、分析,16,()注意概念例题、教学的设计,概念教学 (1)采取“归纳式”进行概念教学,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 (2)正确、充分地提供概念的变式; (3)适当应用反例; (4)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 (5)精心设计练习。,例题教学:好的例题必须 (1)具有很

5、好的示范性、典型性、模仿性和科学性。 (2)能很好的凸显本节知识和知识的应用。 (3)能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学习,具有拓展性变式训练。,17,()注意互动活动的安排设计,高质量互动是课堂生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让互动充满: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经验的提升;情感的沟通,不拘泥枝枝节节,应把握总体环节。不要铺垫太厚,还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不要过多师生对话,多让生生有效互动。不要旁观等待,要敏感信息,适时介入。要多思考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8,()注意课堂评测方法的设计,课堂评测方法应该包括: 结果性评价:问题串、小题组、分层议练题,变式议练, 过程性评价:课堂观察表,学生小组评价,成长记录,

6、注意:评价方法必须具有激励作用,必须关注过程,必须具有数学特色。,19,(5)注意适当采用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如抽象概念,数形结合思想等) 教学模具展示,图片展示, 学生活动工具的准备(如折纸拼图) 注意: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从而感悟数学。,20,(6)注意教学的结束设计,几种主要的结尾形式: 知识归纳总结式的结尾 学生发表认识或感想式的结尾 知识发展与知识应用介绍式的结尾 情境激励式的结尾,作用:归纳知识,体现价值,升华情感,激励学习,21,一位知名的数学教育家说过,一段难忘的课堂教学结尾是一堂课的华彩乐章!它留给学生的是一个永恒的回

7、忆!可能过了二十年,学生已经记不起所学的数学公式、定理、法则。但他却能对这堂课至今历历在目。,22,一、对新教材、理念的领悟,二、对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感悟,三、对一堂好课的觉悟,23,一、对新教材、理念的领悟:,教材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材编写、设计的内容尽显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应顺势设计教学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也是一种“美”的艺术,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我们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让学生探究的教学,“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 - 美艾伦柯林斯,24,二、对课堂预设

8、与生成的感悟:,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看教学的结果,同时“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关注。 课改以后,教学的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有形的当然是结果,一味的强调“果”同样会丢掉一个更为重要的、无形的“思想”,当然这个“思想”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现的发展。,25,21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与评价,课案分析一,26,三、对一堂好课的觉悟:,华师大崔允霍教授用 “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这十二字精辟地道出了精彩好课的真实含义。,27,(一)精彩的好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教学和效果:,(二) 每堂课后教师都会去反思 : (三)精彩的好课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 。,(四)精彩

9、的好课教师能抓得住学生学习的生长点 和切入点。,(五)精彩的好课既重视双基落实,还重视学生错误 的反馈与纠正。,(六)精彩的好课还要重视学生考试方法和心态的 调整。,28,四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注意点,(一)对课程理念的把握,1. 要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努力体现“学生发展为本”。 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 创设情境、激发热情、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29,2. 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三维目标结构 教学设计要通过三维目标结构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组织以及教学环境的构建统一起来,形成有序的教学运行系统。,整合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结构

10、 教学设计要通过整活四个结构要素,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变革。,30,3. 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要面向未来的人才在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求。 四种重要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31,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初中学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 这是一个总模式。按照这一总模式和新课程

11、所要求的教法多样化原则,我们绍兴县的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实践创新,提出了许多具有生机活力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五、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32,1. 课堂教学模式范例,(1)课堂教学模式之一:“引导发现”模式,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发现猜测推理验证建构知识 说明:这种模式是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广泛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问题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33,课案分析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与评价,34,(2)课堂教学模式之二:“活动参与”模式,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实践活动分组研讨交流学习活动总结 说

12、明:这种模式也是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知识。 注意:活动要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35,课案分析三,教学设计与评价,20.1.2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36,(3)课堂教学模式之三:“讲解传授”模式,教学结构: 温习旧知提出问题分组研讨讲解新知例题示范模拟议练归纳总结 说明: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教学中它仍然是一种模式,但是要对它进行改革,即有取有舍,改革陈旧的被动教学做法,吸取知识展现的系统性逻辑性,重视过程教学,注意体现学生主体。 注意:重新建构“讲解传授”,重在改革被动式教学。,37,课案分析四

13、,二次函数复习(一) 教学设计与评价,38,(4)课堂教学模式之四:“自学辅导”模式,教学结构: 提出要求分组自学自学提问讨论交流答疑讲解自我练习 说明:这种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拟定自学提纲,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注意: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学辅导的提纲。,39,江苏省: 洋思中学教学经验,40,(5)课堂教学模式之五:“讨论交流”模式,教学结构: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形成结果交流反馈总结归纳 说明:这种模式是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研讨进行,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 注意: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是老师应该关

14、注重点。,41,课案分析五,二次函数实践与探索(三) 教学设计与评价,42,明确三点: (1)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 (2)没有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最优最佳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模式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实践证明,目前实现有效教学过程最好的是活动式与讲解式互相补充、合理结合。,43,六、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教学目标要体现纲要对目标的三维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具体在“单元”或“课”中的落实,因此既有结果性的目标,也有体验性或表现性的目标。 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过程

15、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4,案例:“有理数加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并知道哪些问题适用有理数的加法。 (2)能按法则把有理数的加法分解成两个步骤完成: 确定符号;确定绝对值。 (3)熟练、准确地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45,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过程及本身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1)能初步解释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 (2)懂得初步的算法思想。 (3)学习“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体验用矛盾转化的观点认识问题。,46,七、教学设计五步骤,1背景分析。 (1)

16、学习任务分析。重点:本堂课的核心概念、数学思想方法;前后相关的知识; (2)学生情况分析。重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潜在距离。 2教学目标的设计。重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做哪些过去不能做的事。 3课堂结构的设计。重点: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教学活动顺序。 4教学媒体的设计。重点:适应学习需要,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 5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概括活动的“问题串”;变式训练;反思活动;过程性评价。,47,课案分析六,6.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教学设计与评价,48,八、课堂教学五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 (3)组织变式训练; (4)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 (5)根据教学目标,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