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0740645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初中语文七上《24《梦溪笔谈》二则》PPT课件 (6)(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方虫,傍不肯,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它的内容涉及天文、生物、地理、气象、农业、文学、建筑等各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的科学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关于梦溪笔谈,作者简介,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艺文、书画、技艺、器用、异事等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

2、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1、了解课文记述的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的生动事例。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以”等。,蝎( ) 喙( ) 钳( ) 穰( ) 傍( ),( xi ) ( hu ) ( qin ) ( rng ) (png ),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

3、全班讨论 解疑。,方: 蔽: 岁: 大穰: 谓:,正当,正在 遮盖 年成 庄稼大丰收 称,叫,喙: 皆尽: 搏: 悉: 旬日: 旧:,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全部消灭 搏斗 都,全 十天 过去,先前,“为” 1.方为秋田之害: 2.二虫尽为所吞: 3.项为之强: “之” 1.秋田之害: 2.则以钳搏之: 3.旧曾有之: 4.土人谓之“傍不肯”: “以” 1.岁以大穰: 2.以钳搏之:,成为,被(表示被动),因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它,代词,指子方虫,语气助词,无意义,因,用,它,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

4、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子方虫,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 围。,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生物治虫现象,青蛙吃害虫 金龟子吃蚜虫 啄木鸟吃害虫 猫头鹰 吃田鼠 ,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

5、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傍不肯,四句话,短短70字,就生动地讲述了一件事哦情,你认为这在构思和语言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 1、善于取舍,详略得当。 2、字斟句酌,语言凝练。,傍不肯,北京东单到秀水街一带马路边的每棵大槐树上都有一两个牛皮纸信封,信封朝上的口开着,中间被一颗摁钉摁在树上。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回事吗?,北京市绿化局检查执法处的工作人员解开了谜团:原来信封里面装的是一种名叫“蒲螨”的寄生性螨虫。它能寄生在树木害虫叶柄小蛾体内,杀灭害虫。而一般的喷药方法则对叶柄小蛾没有多大效果。据悉,这种“以虫治虫”、环保的消灭树木害虫方法,如果试验成

6、功,有可能在全市推广。,1.了解课文记述的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梵天寺,喻皓,贻以金钗,讫,胠箧,履,fn,q qi,ho,chi,l,y,q,帅,shui,便实钉之,钉板,dng,dng,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3、但/逐层布板讫 4、盖/钉板上下弥束,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 钱帅登之, 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统治,介词,在,才,层,担忧,代正建造的木塔,说,铺排,

7、所以,用,但是,当初,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以上是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先交代建塔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

8、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没有办法,暗中,秘密的;派,使坚实,更加紧密相束,终了,完毕,只,钉(用钉子钉)木板,遵照,于是,就,自然,当然,通“服”佩服,精熟,赠给;用,把;询问,因为,打开的箱子,走,踩踏,支撑,患:嫌,担心 方:才。 布:铺排 密:暗中,秘密地。 贻:赠给。 问:询问,打听。 耳:语气词,不译。 但:只。 讫:终了,完毕。 实:使坚实。 钉:用为动词,用钉子钉。 使:派。 如:遵照。 遂:于是,就。,盖:因为。 弥束:紧密约束。 相:互相。 联:连接。 如:像。 自:自然,当然。 履:走,踩踏。 持:支撑。 伏:同“服”,佩服。 六幕:上

9、、下、左、右、前、后六面。 胠箧: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附:参考译文)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知识回放1,之: 代词 结构助词,的 “故时有物外之趣” 动词,到去 “至之市”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吾剑之所从坠”,而:表

10、承接关系,接着、然后。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表转折关系,却。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表修饰关系,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知识回放2,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1.喻皓得知“塔动”后,他的表现如何? 2.他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透露出喻皓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3.“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 说明匠师的认识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了向钱俶交代而又不失面子,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两则

11、故事,文字简洁生动。梵天寺木塔仅用130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请你写一个片段,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一个人对人热情,文中不用“热情”、“十分热情”之类的字眼,要让读者自己得出“此人热情”的结论。力求简洁生动,不超过200字。,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而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注释:【台观】古时宫殿前的高台,台上建楼观。 【城堞】指城上女墙 【蛟蜃】古人传说中的海中蛟龙类动物,说它能发洪水,能吐气为楼台。 【欧阳文忠】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翻译下列句子。 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 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根据你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一下“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