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739927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单元教学设计心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

2、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2):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

3、组成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

4、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3.如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3.1吃透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教材作

5、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但在课程改革中最现实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实现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和建构教学的单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教材中的单元走出来将其转化、重组或重新建构适宜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单元“用教材去教”如沪教版教材中第二章有关常见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学习由于气体性质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关系非常密切制法中的收集方法的选择、生成气体的检验等内容的学习都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因此考虑构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单元主题学习也就顺理成章围绕这个主题把整个单元的各项目标加以整合再分别把教学目标

6、分配到各课时中逐一落实各个突破就能达到“每课有得所得不同”的目的 3.2围绕主题制定单元设计 一个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识记或操练它应该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并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下面是笔者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为主题的单元设计: 主题名称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九年级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材选取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的素材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又由于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的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可按如下的教学思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实验

7、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样学生先知道气体性质可为学习制法作知识储备先初步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到最终掌握、熟练应用制法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2、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方法; 3、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设计、气体的收集、验证和验满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课时 教学任务 教学活动 第1课时 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

8、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1、教师利用设问、实验及影像资料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要把学生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习氧气的用途时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 第2课时 1、通过对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学习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kmno4跟h2o2和m

9、no2制取氧气的对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设计发生装置的一般思路; 3、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性质的关系 4、学生熟悉基本实验技能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用kmno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 探究h2o2生成氧气的条件同时引导学生从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两方面与kmno4生成氧气对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第3课时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同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点 教学思路: 问题

10、情景:自然界里二氧化碳总在不断地消耗、生成你知道二氧化碳消耗、生成的某些变化 归纳小结: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提出问题: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便也会倒地身亡知道其中的奥秘 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分析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联系已学的反应实例归纳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交流讨论:二氧化碳与人健康的关系 第4课时 1、能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 2、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3、能根据药品与反应原理设

11、计发生装置;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5、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1、并写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讨论有些方法能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演示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稀硫酸及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通过分析讨论确定药品; 3、引导学生设计发生装置、收集、验证及验满的方法; 4、学生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完成各项操作 4.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体会 4.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

12、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4.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对化学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agination:widow-orphan;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