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9805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讲(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视频广西女子遭扒光殴打求报警 路人围住嬉笑:等我拍完,老人倒下扶还是不扶,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门前积雪扫还是不扫,路有拾遗交还是不交?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原本无需思考的问题,竟成为许多人现实的“两难选择”?面对一个“人心不古”的时代,我们自问:究竟是世风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造就了世风?,我们需要怎样的“道德想象”,“你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在2011年,上海男子潘跃昀在救助被碾压的4岁女孩时,这样表达了自己的道德想象和选择。在“小悦悦事件”中,当陈阿婆被媒体追问为什么救人,她只是说了句“总要有人去帮助”。道德从来就不是抽

2、象的。事实上,与某些宏大批判相比,个体努力所激发的道德能量更为巨大,并由此带来了道德的良性循环、构筑着道德大厦的坚实基础。,当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初步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之时,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精神何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何在?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讨论: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沒有語言,智慧有什么用?沒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又有什么用呢?它带给人們的,决不会是幸福。一个

3、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的努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卢梭,道德内涵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和实践精神。,1、道德的起源,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观点: “神启论”:道德源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谨守圣安息日;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孟

4、子:人天生具有四种“善端”,即“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康德:道德责任的源泉既不来自于上帝,亦不来自于行为者的偏好欲望,而仅仅来自理性。道德即是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令。,“情感欲望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本能欲望和天然情感之中。,卢梭:道德源于人心中的同情心,是由自爱而扩大为爱他人。 亚当斯密:道德是对同胞的同情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达尔文:道德起源于群居性动物的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性动物都有道德感。,图一,科学的道德起源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

5、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德意志意识形态,施特劳斯:道德源于协作(实践)、源于人的相互支撑。 家庭既是经济的单位,亦是心理的单元。 以南比克瓦拉人为例,猎狩和种植是男人工作,采集则是女人的工作。 彼此相互慰藉、守望互助。,从自然状态走向道德状态是人类脱离动物界迈出的最艰难的一步。 道德和法律的需要,源于人类维持生产、分配、交换产品的共同秩序的需要。,只有随着生产进一步发展,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纷繁,天然的秩序已无法适应生产关系的进一步需要时,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才成为人们自觉的内在需要。(道德源于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的

6、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 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道德既是行为规范,亦是实现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实践精神。 人们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科学(理论思维)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2、道德的本质,实践精神是一种行动的冲动,是以指向行为为目的、要与人的行为方式相契合的精神活动,体现为善或恶。 理性的天性人类的一种自然趋向,是把潜能、应然化为现实,转化为实在的冲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具有双重意蕴:一是作为规范手段,它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进行社会调节;一是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它是人类自

7、我完善的精神追求。 前者是工具意义上的,是手段;后者是精神层面的,是目的,表征了人的自由。,“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孔子,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团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三所大学提出相同结论并向世人宣布:善恶影响人寿命。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惊讶地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2倍。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正确结论

8、。,善恶影响人的寿命,研究人员发现,善良的人长寿的原因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乐于助人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和感激之情,他从中获得的内心温暖缓解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虑;从免疫系统角度看,常常行善有益子人体免疫系统健康。 这一项研究推翻了的“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的说法。,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人既是历史发展的前提,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的存在) 道德遗产的传承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 道德教育,“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去获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共同

9、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维”:礼、义、廉、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以仁爱为本的核心价值系统,“五常”与“四维” “仁”: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 1、以“爱人”为仁 孔子主张仁智双彰,以爱人为仁,知人为智。(知人善任),2、以“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克己:约束、克制、 修养自己 复礼:合乎礼、实践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为己之学),以礼修身与为仁由己,3、仁德是生命的意境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的终身之忧和 终身之乐:“君子谋道不谋食”、“忧

10、道不忧贫”;“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追求人生修养的意境,寓意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4、仁爱是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仁”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和最高标准,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曝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孟子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居仁由义,“义”是对事情应当与否的判断及由此引发的行为,即公正、正当、正义 。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义”是人的行为准则,“义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义务感的

11、实行过程。,“礼” 左传:“让”是的主要内容,没有敬人、让人之心则无“礼”; 孔子:仁是礼的内容,礼是仁的形式仪节; 墨子:“礼,敬也。” 对尊贵的人要恭敬,对年老的人要孝顺,对年长的人要恭逊,对年幼的人要慈爱,对卑贱的人要施恩.,“智” “智”既包括对事物的认识,亦包括对道德的认识。 孔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道德之智:“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信” “信”即诚实不欺 “信”的三层含义:一是个体人格上的要求,忠诚、笃实、不虚伪;二是社会交往的原则。“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三是人主、官吏必须“取信于民”。“自古皆有死,民无

12、信不立。”,“廉” “廉”的本义指棱角,比喻为人方正、正直。作为道德范畴,“廉”指公正廉洁、立身洁白、节俭勤劳、不苟取予、不贪图不义之财等。 孔子:欲而不贪,取之有道,得之有礼。 廉是一种吏德。,“耻” 知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可谓士矣。”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知耻辱是人的一种自我觉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润泽下,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人格品质不断完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 意义,市场经

13、济与道德 讨论: 市场经济与道德是否水火不相容、相互排斥?,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经济学从根本上说的不是关于商品的科学,而是引领人类生活的科学。” 阿马蒂亚森 “结合了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建了伦理层面。” 瑞典皇家科学院,阿马蒂亚森,“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精神、价值理性的支撑。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不仅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还能够为其发展提供价值规范和定向定位的机制。否则,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成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人们的单纯的物质欲望的宣泄,就不可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经济”:经世济民,改善民生、经邦济世。 市场的经济主体是趋利

14、的,但是商品只有转让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 生产的商品对他人有用、服务于他人,即为他人服务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规则、秩序是市场得以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要求;文明秩序要求双方自愿和接受职业道德标准。 弗兰克奈特:市场经济的基础是道德共识。,市场是从自爱到普遍富裕的中介。 道德情操论的目标是造就“社会化了的人”;利己主义的情感被疏导、节制、重新指向,使得人与他人和睦相处,有远见地追求他们的幸福,利他行为成为可能。,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是迄今为止最高的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价值观的先进性,表征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15、全人类为之奋斗的价值选择。 “人类发展要求有力的社会凝聚力、进步成果的公平分配集体行动的力量是追求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 1998年人类发展报告,“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未来的新型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消除物役、消除人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把人的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视作一个历史的过程,即人的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人的解放亦是一种历史的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而是由历史关系促成的。,视频 守墓老兵:陈俊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

16、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评价标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案例 在德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是自助售票,没有检票员,只是偶尔抽查。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漏洞,于是,他暗自庆幸自己可以不用买票而乘车。在几年中,他一共因逃票被抓过三次。 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