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逻辑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9533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念逻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概念逻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概念逻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概念逻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概念逻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念逻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念逻辑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逻 辑 学 概 论,政研中心人文组 翟文茜 助教,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盲人摸象的故事,大象就是一个大大的簸箕 大象就是一个像柱子一样的东西 大象就是一堵墙 (概念不准) 下面这个对不对呢? 大象就是有着脑袋、鼻子、尾巴和四条腿的动物,属性与概念,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人们认识的对象 属性:对象自身的性质、与其它对象的关系 特有属性(本质属性):一种对象所独有、其它对象都不具有的属性 概念:反应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词语,概念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词语 概念和词语之间并不一一对应 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汉语中实词都是表达概念的,而虚词一般

2、不表达概念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例如“马铃薯”、“土豆”和“洋芋”;ERP与“企业资源计划”;HR与“人力资源” (P14)“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夜半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 熙雍年间,某号称“大诗人”者所作宿山房即事啰嗦诗,概念与词语,概念形成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词语 概念和词语之间并不一一对应 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人各有志”、“长大成人”、“人老珠黄”、“人力资源”,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共同)特有属性,如“

3、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如“人分为男人和女人” 提问:“中国直辖市”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各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子:概念外延中的一个对象,如“张三”、“鲁迅” 属种(子类)关系:外延缩小前后的概念 属概念和种概念是相对关系,如“人/男人”、“男人/中年男人”中的“男人”概念 种概念的最低层次为分子 符合“Is-a”关系。如“车”和“家庭轿车”是属种关系,而“家庭轿车”和“家庭轿车的轮胎”不是(后者是整体/部分关系),例题,图书是传递科学知识的出版物,可以分为专业图书和大众图书。( ) A. 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 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 C. 明确

4、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 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例题 答案,图书是传递科学知识的出版物,可以分为专业图书和大众图书。( B ) A. 明确了内涵,但没有明确外延 B. 没有明确内涵,但明确了外延 C. 明确了内涵,并且明确了外延 D. 没有明确内涵,并且没有明确外延,概念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内涵较少的概念外延较大(属概念);内涵较大的概念外延较小(种概念)。如:团员、团干部、优秀团干部,学生、我们学院学生、我们学院今天来上逻辑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概念内涵与外延,明确内涵与外延,是明确概念的质与量,是明确概念的充要条件 威尼斯商人片段 例:X为实数。X与-X哪个大?X与

5、2X哪个大?,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 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 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 A、都对 B、a对、b错 C、都错 D、a错、b对,例题,a“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 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 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A ) A、都对 B、a对、b错 C、都错 D、a错、b对,例题 答案,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肯定(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 否定(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不小于0的实数”、“非负实数”,普遍概念和单独

6、概念,单独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只有1个 中国 鲁迅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假设不考虑并列) 黄继光的亲生母亲 普遍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多于1个 中国人 鲁迅的小说,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体:就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对象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或群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组成这个集合体的那些个体都具有。 从属性上看,某个集合体一旦形成,它就会具备一些只为它自身所具有,而组成它的那些同类个体对象都不具有或者不都具有的属性。,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对象是集合体的概念 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够读完的(一天可读完一本,但不能读完全部) 非集合概念:不是集合概念的

7、其他概念 鲁迅的小说最长不超过3万字(每一本都不超过),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判断技巧(一种反证法) (P21)一定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考察分析 假设用作非集合概念 尝试找到一个分子,代入上下文 如果发现代入后不合适,则说明假设错误,即不是非集合概念、只能是集合概念 例: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我是人 所以,我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例题(多选),1.“我国著名森林有小兴安岭森林、西双版纳森林等”中,“森林”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E.负概念 2.“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划线部分是( ) A. 集合概念 B.

8、非集合概念 C. 负概念 D. 正概念,例题(多选) - 答案,1.“我国著名森林有小兴安岭森林、西双版纳森林等”中,“森林”属于( B, D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E.负概念 2.“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划线部分是( A, C ) A. 集合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负概念 D. 正概念,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关系,指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欧拉图 用圆(或一个封闭区域)表示概念的外延,用一个平面上多个圆(或封闭区域)之间的关系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A 既属 概念B (的外延)于 A又属 (的外延

9、) 于B的 分子,概念间关系,根据外延有无相同部分,分为相容关系(有相同分子)和不相容关系(无相同分子) 中国人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3种概念之间相互存在的不相容关系(没有任何东西既是牛又是马或风),概念间关系相容关系 (1),同一关系:外延完全重合 凡是概念a的对象都是概念b的对象,反之亦然 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P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与“中国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北京” 同一关系要和多词一义相区分,如“西红柿”与“番茄”不是2个概念、而是1个概念,a b,概念间关系相容关系 (2),真包含关系:后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前一个概念的外延内,但又不重合 凡是概念

10、b的分子都是概念a的分子,但有些概念a的分子不是概念b的分子 如“等边四边形”与“正方形”,“文学作品”与“小说”,b,a,属种关系,概念间关系相容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前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后一个概念的外延内,但又不重合 凡是概念a的分子都是概念b的分子,但有些概念b的分子不是概念a的分子 如“大学生”与“学生”, “小说”与“文学作品”,a,b,种属关系,概念间关系相容关系 (4),交叉关系:前一个概念的外延和后一个概念的外延相交叉 有些概念a的分子也是概念b的分子,但有些概念a的分子不是概念b的分子;有些概念b的分子也是概念a的分子,但有些概念b的分子不是概念a的分子 如“军人

11、”与“医生”, “学生”与“团员”,a,b,概念间关系不相容关系(1),不相容(全异)关系:前一个概念的外延和后一个概念的外延没有共同部分 所有概念a的分子都不是概念b的分子,反之亦然 如“风”与“马”, “风”与“牛”,“马”与“牛” 有些概念不在一个论域,如“风”与“马”、“风”与“牛”;有些概念在一个论语,如“马”与“牛”在“家畜”论域,a,b,概念间关系不相容关系(2),同一论域中的矛盾关系:两个不相容关系的概念,其外延加在一起正好与论域重合 所有概念a的分子都不是概念b的分子,反之亦然;但任何一个分子要么是概念a的分子,要么是概念b的分子 如“金属”与“非金属”, “男人”与“女人”

12、,a,b,论域c,概念间关系不相容关系(3),同一论域中的对立关系:两个不相容关系的概念,其外延加在一起比论域小 所有概念a的分子都不是概念b的分子,反之亦然;有些分子既不是概念a的分子,也不是概念b的分子 如“大学生”与“中学生”, “马”与“牛”,a,b,论域c,例题,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每个句子中划线概念间的关系 1. 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 2. 一个人的知识(A)不外乎是直接经验知识(B)和间接经验知识(C)两种。 3. 小说(A)和剧本(B)都是文学作品(C)。,例题 答案,1. 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 B C A D 2. A B C 3. C A B,概念间关系的应用,例: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曾经对他的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概念间关系的应用,例: 一个人与别人下象棋,连输3盘。他的朋友问他结果如何,他说:“第一盘棋我不曾赢,第二盘棋他不曾输,第三盘棋我要和他不同意。” 问题: 1. 这个人有没有撒谎?为什么? 2. 如果是乒乓球比赛,这种文字游戏还是否有效?为什么?,本讲内容回顾,概念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种类 概念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