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28446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2015 级语文必修三优化练习(二) 班级 姓名 一、基础题1、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清澈 覆辙 撤除 风驰电掣 天寒地坼 B.饯别 践约 兽槛 剑拔弩张 前车之鉴C.病殁 膜拜 抹杀 漠不关心 秣马厉兵 D.缜密 箴言 甄别 渐臻佳境 忠贞不渝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腐儒 嚅嗫 濡染 蠕动妇孺 B.婵娟 禅让 蝉联 郸城单于C.睁眼 铮铮 诤友 峥嵘

2、狰狞 D.噪音 燥热 腥臊 躁动害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把诚信看作是一种积极美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到坚守,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自觉体现于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B2012 年,我国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以赴保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C公益慈善界人士,往往会对一篇报道满意或不满意,作为判断媒体对公益慈善事业影响的依据,对媒体的认识也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D武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之所以被称作“智慧之眼”,是因为它不仅能“看”,还能够分析判断、自动识别异常并报警。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

3、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与元九书)。B、李白与杜甫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C、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D、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 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6、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B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C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

4、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D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 _。看见贫穷而情不白禁地产生同情 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A BC D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共 9 分) 流动的花朵为何难

5、以与城市融合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 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 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 5 市 17 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

6、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

7、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 !”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

8、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

9、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

10、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8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 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 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9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

11、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 ,更深也更难的问题。三、诗歌鉴赏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13 题。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 一绝 唐韩偓

12、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 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注】泉州军:唐末一支部队,据载,此支部队烧杀掳 掠,无恶不作。11、中的两个“自”字和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 简要赏析。 1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月 杜 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 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 ,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3、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三、默写14、黄鹤之飞上尚不得过, 。 15、 ,砯崖转石万

13、壑雷。16、丛菊两开他日泪, 。 17、一去紫台连朔漠, 。18、 ,潦倒新停浊酒杯。19、 ,犹抱琵琶半遮面。20、 ,此时无声胜有声。 21、 , 蓝田日暖玉生烟。22、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 运动的倡导者。23、杜甫的七言律诗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四、语言运用题2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12 年 10 月 10 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12 年 10 月 11 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

14、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陈述你的观点。(4 分) 答: 25、翻开高中语文教材,一位位作者、一个个人物如在眼前,请任选一位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句式一致。(4 分) 例句:没有坚定的信念,鲁迅就不会弃医从文,不弃医从文,中国何人领呐喊?a b. 答案与解析1、B (篮蓝) 2、 B 全部读 jin。A 项,读音依次为 ch/zh/ch/ch/ch;C 项,读音依次为 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