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21771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六种容易出事故的人”一是违章作业的“大胆人”这种人在工作中存在一种侥幸心态;他有两个特点: 、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二是冒险蛮干的“危险人”;这种人的心态是争强好胜,是一种“逞能心理”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 、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三是冒失猛撞的“勇敢人”这是一种冒险心理,它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分两种情况: 、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

2、,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四是肓目听从指挥的“糊涂人”这是一种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 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表现有两个方面:、是自觉从众,心悦诚服、甘心情愿与大家一致违章。、是被迫从众,表面上跟着走, 心理反感。五是吊二朗当的“马虎人”这是一种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同仁居多) b. 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C.是个

3、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六是盲目侥幸的“麻痹人”这是一种习惯心理,由于一些习惯行为造成人的麻痹行为。正确的习惯性动作对于常规性止常工况下的作业是有效的。但在异常工况下,就可能受习惯性心理的作用,而忽视异常工况下才出现的特殊信息而造成失误和不安全行为,造成肓目侥幸行为。七是满不在乎的“粗心人”这是一种无所谓心理, 表现为尊章或违章心不 在焉,满不在乎。主要 有三个特点: .是本人根本没意识到危 险的存在,认为章程是 领导用来卡人的。 .是对安全问题谈起来重 要,干起来次要,比起 来不要,不把安全规定放眼里。.认为违章是必要的,不违章就干不成活。八是投机取巧的“大

4、能人”这是一种逆反心理, 是一种无视社会规 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 “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九是凑凑合合的“懒惰人”这是一种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 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表现在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节省时间,得过且过。十是急于求成的“草率人”这是一种求快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具有一种任务感,竭力尽快先找某个目标或完成某个指标任务而不够冷静, 不能全面感知、评价整个系统的即时状态而酿成事故。十一是心神不定的“好奇人”这是一种好奇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

5、。是对外界新异刺激的一种反应。以前未见过,感觉很新鲜,乱摸乱动,是一些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而影响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因周围发生的事影响正常操作,造成违章事故。十二是手忙脚乱的“急”性人这是一种紧张心理,当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或非常规事件时,这 些突然而又强烈的刺 激会引起严重的心理紧张,一般还伴有作业量的突然增加,作业时间紧迫,因而使大脑歪曲感知信息而陷入混乱,能力下降,造成事故或扩大事故。十三是固执已见的“怪僻人”这是一种经验心理,单纯凭自己的直接经验,认为违章不会出事故,或者认某项安全规定是庸人自扰,根本不必要,不知道违章的危险性。十四是休息不好,身体欠佳的 “疲惫人”这是一种心理疲劳。疲劳是由于生活劳累、工作紧张、缺少休息和睡眠、营养不良、精神压力等原因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现象。所表现为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感知不清晰、动作紊乱失调、记忆和思维障碍、情绪低落、意志衰退等症状。疲劳不仅会危及身心健康,还会降低 工作效率,引发事故。十五是变换工种的“换行人”这不是一种心理因素,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变换工种而具有许多种前述的心理 因素,如从众心理、紧张心理、好奇心理等。十六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这种人和“换行人” 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换行人”有工作经验, 而“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更多地表现在好奇心理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