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719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是 土地管理基本内容的?土地管理是国家用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等方面的政策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 土地管理的内容包括土地权属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地籍管理、权属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地产市场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土地利用监测、监督检查以及土地的开发、整治与保护等项工作 土地管理在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实现建设用地的宏观控制保护耕地制约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土地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必然内容 在任何情况下说到土地都

2、是包括土地质量状况的离开土地质量谈土地将没有任何可比性 自古土地分配就必须要考虑土地质量的差异分到好地的面积小分到劣地的面积大这样才公平 尤其征收赋税也需要区分土地质量 如禹贡记载冀州“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兖州“厥田惟中下厥赋贞”即冀州的“土地是白壤赋税是第一等”兖州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 再说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绝对地租、级差地租所谓绝对地租就是租用最劣等的土地所需支付的地租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划分正是基于土地质量的差异对租金的影响而考虑的说明土地交易过程也必须要考虑土地质量的差异 现实当中还存在着利用面积折算土地质量的现象 如贵州部分地方采用的“习惯亩”质量差折算比例大质量好的折

3、算比例小(见表1) 反映了质量差的土地必须以较大的面积才能与质量好的土地对等的关系 表1贵州省六盘水市“丈量亩”与“习惯亩”的折算比例 地类 折算比例 灌溉水田、菜地 1:1 望天水田、上等旱地 2:13:1 一般旱地(坡度15以上) 3:110:1 资料来源:柯刚、朱道林试析“习惯亩”在农村税费改革中的不合理性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农村经济年第2期 现实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土地交易从来只说“等价交换”而不说“等面积交换”所谓等价不过是将土地质量差异利用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已 因此土地“质量”是内在于“土地”的本质属性土地质量管理应该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2、土地(耕地)质量的涵义 目前关于土

4、地质量尤其是耕地质量更多的理解就是土层厚度、土壤状况等 早在1995年世界银行、FAO、UNDP和UNEP共同发起建立了土地质量指标体系(LandQualityIndicatorsLQI)围绕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内外专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把土地质量定义为“以一种特定方式影响特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综合土地特性”并提出土地质量属性概念认为土地质量属性不是一个特定值而是基于特定土地功能和土地利用的某种限制因素 土地特性是土地可度量或可评估的属性各种相互作用的土地特性构成了土地综合属性这类综合属性就是土地质量 FAO的这一概念从本质上阐述了土地质量的综合性即土地质量是由影响

5、土地产出能力的一系列因素决定的 具体到耕地质量随着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兴起以及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的需要对耕地质量的考察更应该是多维的 综合考虑耕地质量要素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地表要素:这是质量基础包括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构成与含量乃至地质地貌条件等 (2)气候要素:是指构成土地质量的光、温、水的“天然”要素受所处纬度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 (3)工程要素:如果说前两者是“自然”要素的话工程要素就是利用人工投入和工程设施解决天然要素的不可控问题包括光、温设施如温室大棚;用水保障设施如蓄水水库、供排水渠道等;乃至道路交通设施是改善自然地理位置差异的重要方面 (4)生态要

6、素:无污染、高品质的要求 特定区域、特定条件下的耕地质量均由其上述四个方面综合决定其质量状况 地表要素和气候要素主要由自然因素决定尽管可以通过土壤培肥、施肥改善土壤肥力但也只是微观层面的短期的 工程要素是人工层面的这反映了土地质量是可以通过整治工程得到改善的 生态要素既受自然条件影响如生长期长短会影响农产品品质等也受人类活动干扰能够控制和防止污染就能改善其生态质量 3、加强耕地质量管理需要建立明确的法律制度 既然土地质量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依法加强土地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 现行法律中对耕地质量管理的规定有一定体现 如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

7、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级”明确了开展土地质量调查的任务 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第三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采取措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减少的由国务院责令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垦与所减少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提出了补充耕地质量应与占用耕地质量相当 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

8、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 应该说土地管理法的这些规定为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但是对于真正实施耕地质量管理这还远远不够一是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无法做到批、供、用、补、查各个环节对土地质量把握和控制二是缺乏具体的土地质量标准考察评价体系在实际管理过程缺乏评判标准 因此建议: (1)在土地管理法修订过程中全面规定加强土地质量管理的内容 应将土地质量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征转用、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均需明确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强化对土地质量的考察 (2)建立耕地质量考察指标体系和标准 这一标准一是要达到立法层次作为评判耕地质量的唯一法律依据;二是要具有全面性要全面考虑土地质量的各种要素促进对土地质量的综合考察、培育与保护;三是标准应定量化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 =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o-fo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