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672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地理区时计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区时计算 高中地理的区时如何计算?小编来教你几个计算高中地理时区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的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

2、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

3、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 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 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一个时区 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 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 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

4、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 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 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 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同学们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不过这种方法

5、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的巧妙方法示例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和应用 因而如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快速、准确的掌握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成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本人根据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对该节内容的理解程度认为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 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 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

6、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 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分清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点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点表示 5、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当学生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后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就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知道“西”求“东”用西的时间“加”上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但有两种情况:

7、1.如果两数之和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四区为3月24日下午15:00点; 求:B:东九区的区时 (3月24日晚上20: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5个时区即两地相差5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5:00)“+”相隔时区(5)即15:00+5=20: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24日 2.如果两数之和大于24:00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时间为:两数之和减去24的差 例如: 已知:A:西九区为3月24日上午9:00点; 求:B:东八区的区时 (

8、3月25日凌晨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9:00)“+”相隔时区(17)即9:00+17=26:00点 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6:00)大于(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为3月25日;时间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东”求“西”用东的时间“减”去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同样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差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三区为3月5日晚上19:00点; 求:B:西四区的区时 (3月5日上午12:00点) 解:A

9、和B两地相隔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9:00)“”相隔时区(5)即19:007=12:00点 由于两数之差(12: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5日 3.如果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时间应为:两数之差加24的和 例如: 已知:A:东八区为3月5日下午13:00点; 求:B:西十区的区时 (3月4日晚上19: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8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8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3:00)“”相邻时区(18)即13:0018=5:00点由于两数之差(5:0

10、0)为一个负数故B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即为3月4日;时间为: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区时稍有难度的是:两数之和大于24:00和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的情况但在教学中只要举例让学生多练习学生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 高中地理区时计算问题 1、确定太阳高度: (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

11、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2、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

12、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1)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2)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3)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4)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5)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3、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so-font-kerning:0.0000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