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考专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448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高考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业高考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业高考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业高考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业高考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高考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高考专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一,农业专题(高考专题讲座),一.(2008年全国)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当地1月平均气温为3,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图例中还有“油菜”等明显的提示信息,故答案选B,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一.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A,【解析】在区位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市场。,二 .江苏北部沿海滩

2、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1. 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 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花费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意,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碱性特征。C,2.本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造改良的主要措施及可行性。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盐碱地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如果缩短滩涂改造的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以

3、降低盐度。,36.(2101年全国文综)(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得利于糖分积累。,(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

4、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答: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3. 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答:(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

5、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解析】3、相对于美国而言,巴西还有较大比例的内陆耕地资源待开垦,所以其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技术力量美国更优,大豆对水热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气候条件不是主因,

6、而材料中强调的是技术与管理,不是劳动力数量。,C,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分析:在四个答案中,对比美国和巴西,很容易排除ABC,只有D选项符合两者对比后巴西的优势。,分析:中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材料可知A选项正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7、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 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 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B,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2 2.A .,来源:学*

8、科*网,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3.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D,(2008年全国文综)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分析:从降水的水汽来源、河流补给来源分析。土尔扈特汗国受西风影响大,水汽丰富,河流众多;伊犁河谷虽然水汽来源少,但地形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多。 【答案】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

9、乌拉尔何等),距离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A,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引湖水灌溉 海水淡化 改进灌溉技术 建水库调节径流 A B C D,B,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

1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D,(2011年全国文综),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

1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答: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地理条件有:热量资源丰富(纬度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

12、和销售产品。,(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36.(2010年北京卷)(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1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36.(2010年北京卷)(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6分),答: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