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111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能写好书法范文 怎样能写好书法大家都知道写书法可以陶冶性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书法呢?下面可以看看小编带来的这篇文章一起来学习下 怎样能写好书法【1】 (一)奇异的给构形式 有人说凡是有文字的民族就会产生书法艺术 这从逻辑上讲似乎有些道理 但是这里有个基本条件的问题就是文字形式和结构要素必须适应书法艺术的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音符文字几十个字母符号重复拼配应用自然比较简化由此而形成的书法无疑是单调的 中国汉字属于表意的独体文字基本上是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结构原理创造出来的 一字表达一意或数意单字多达四、五万个一般常用的字也超过六、七千;点画的组成相差悬殊少则一笔多者

2、几十笔前人曾说“字如人面”每个字各有模样可谓千姿万态 这就天然具备着极大的可为性与可塑性非常利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也是汉字在世界文字的共性中所形成的特性决定的 (二)历史的脚冶精炼 汉宇在数千年悠久岁月里经过数次的进化与变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书体结构发展成各宗各派的艺术风格 历史遗留下来的标有文字的甲骨、钟翩、石鼓、瓦当、肉器、古玺、兵器、钱币、语版、绢帛、竹简、木簇、崖刻、碑揭以及历代书法家的墨迹等等实物都可作为书法艺术的杏作珍品 这些异常丰厚的历史遗产汇成了烟云浩瀚和群星繁茂的文化宝库在经久地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具有深奥的探索性和强烈的感召力吸引人们不断地去攀登书法艺术新的高峰 中国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3、: (三)妙合的书画映辉 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夭然的亲密关系是彼此相得益彭的 这里且不说u书画同银”也不讲“书为心画”、而指的是:(I)书画用笔约定同法.人们知道国画与欧美油画的用笔大不相同但与书法的用笔技巧颇为相似不论是画松竹梅兰还是山水人物都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并在画面设里和分间布白上互有借鉴 (2)书画相映欣然成趣一幅秀美雅致的国画作成之后必为书法题辞落款留有位里在恰如其分地写上几笔之后顿然会给画面增添奇光异彩共臻佳妙 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往往又是优秀的书家不仅“同源”且已同路了 至于观赏爱好者自然会把书法与绘葱并览无余的 疆无功而受弹刻入狱 乾隆时又投乾隆所好而学赵体深得乾隆欢心复任刑

4、部尚书于是赵体开始风靡 究竟才能写好书法【2】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 在这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本文拟对这些思想给以总结以期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下面具体分析之: 一、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 虚

5、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 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沈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 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即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志精神 与此相对炽情创作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昔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

6、于草书焉发之 怀素在自叙帖中也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苏轼在送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心态 此外古人还提到一种游戏创作心态既非虚静也非炽情而是一种随意的涂鸦式创作其目的是消日即打发时光 二、动机与书法创作 古人对动机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的认识是很早的 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就说: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东晋的王献之不作应酬之书即使王公大臣求字也不例外原因就是王献之认为应酬之作是迫于外在压力而非内在动机故不便发挥创作水平 宋代的苏轼亦说:无意于佳乃佳 对动机与书法创作的关系的最精彩概括是清代的周星莲和刘熙载的两段话

7、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写道:废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 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 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已意不期工而自工也 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也说:信笔固不可太矜意亦不可 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随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两相融而字之妙从此出矣 前一段话认为动机太强则创作效果反而差 后一段话认为动机太强或太弱均不利于创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只有适中的动机强度才能创作出最好的作品 这一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现代心理学就动机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动机太弱人的潜能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解决问题的效果比较差;如果动机太强

8、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反差太大思路陷入狭窄状态人的机体各部分不能有效协调因此解决问题效率也差 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下解决问题的效率最好 三、情绪与书法创作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古人认为书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 孙过庭在书谱中写道:(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 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孙氏通过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分析道出了书写内容对书写者情绪的暗示作用 其次古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 对此元代的陈怿曾在翰林要诀中作了精辟的概括:喜怒哀乐各

9、有分数 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张旭创作心态的描述即是明证 此外唐代的张怀瓘在书议中亦说: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苏轼亦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宋代的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也说:栖迟卑冗壮猷伟气一寓于毫牍间 书者抒也或抒发积极情感或泻泄消极情绪 这一认识是符合书法艺术活动的心理规律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法活动以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想象与书法创作 古人认为书法

10、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 书法之象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型如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雷电等 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 唐代李阳冰在上采李大夫书中对此有生动的说明:于天地山川得玄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漫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抵咀嚼之势随手变化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性状者矣 尤其随手变化、任心所成八个字道出了表像加工和心象转换在

11、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对此唐代的张怀瓘亦有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之说 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分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 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 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 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功能 五、灵感与书法创作 古人关于灵感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的论述很多不过古代书论并没有灵感一词而是用神合或天人合一表示 元代的郝经在移诸生论书法书中写道:必精穷天下之理锻炼天下之事纷拂天下之变客气忘虑扑灭消驰澹然无欲皢然无为心手相忘 纵

12、意所如 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皢然而化然从技入于道 凡有所书神妙不测尽为自然造化不复有笔墨神在意存而已 这段话道出了灵感产生的条件、状态和结果 条件是:精穷天下之理锻炼天下之事纷拂天下之变客气忘虑扑来消驰澹然无欲皢然无为心手相忘纵意所如 灵感状态是不知书之为我我之为书的天人合一状态灵感爆发的结果是创造出完全合于自然造化的艺术作品 此外古人还认识到酒对灵感爆发的催化作用如新唐书艺术传中写:(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杜甫亦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钱起在送外甥怀素上人诗中亦写道: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陆游在草书歌中也有醉中草书颇入微之句 古人关于

13、酒能促进灵感爆发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酒的作用有三:一是对大脑皮层有麻醉作用使大脑减弱了对机体的控制机体可以处于自由活动状态;二是大脑本身的焦虑和紧张被解除进入自由联想状态消除了思路狭窄现象;三是酒醉使书法家远离尘世的不平、烦恼、怨恨、欺诈免受世俗的干扰从而恢复自我回归自然倾听自己心灵的独白、体察大自然生命的气息而这又是书法家创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六、个性与书法风格 个性与书法的关系是古代书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个性差异导致书法风格的不同 古代有书如其人之说早在汉代扬雄就提出书为心画之说元代的郝经提出书法即心法说明代的项穆又提出书为心相说清代的刘熙载提出书为心学说 在此基础上古代书论家又就不同个性者及其书法风格进行了界说 唐代的孙过庭在书谱中列举了九种个性及其相应的书法风格: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质直者则俓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