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766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沉淀,内 容: 4.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降 4.2 平流沉淀池 4.3 斜板、斜管沉淀池 4.4 澄清池 4.5 水中造粒 4.6 辐流沉淀池 4.7 气浮 重 点: 沉淀基本理论/理想沉淀池理论 沉淀池的沉淀类型及计算 难 点: 沉淀基本理论及计算,4.0 沉淀原理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 比重1,上浮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 除100um以上的颗粒。 给水处理沉砂池,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 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1)自由沉淀(Discrete 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不高; 颗粒

2、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 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Flocculent 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 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3)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Zone 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500mg/L; 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 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 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4)压缩沉淀(Compression Settling):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

3、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具备上述四种类型的沉淀过程;,4.1.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其所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为: (4-1) 所受到的水的阻力: (4-2) CD为阻力系数,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3) 达到平衡时,加速度((3-3)左边)为零,得沉速公式: (4-4),阻力系数是雷诺数的函数,当Re1时:呈层流状态 (4-5) 斯托克斯公式: (4-6) 应用:被去除的颗粒沉速远小于0.1mm泥砂沉速,即7mm/s,此时属于层流,沉速与粒径平方、颗粒与水的密度差成正比,与粘度系数成反比,2

4、. 牛顿公式 当1000Re25000时,呈紊流状态,接近于常数0.4代入(3-5)得牛顿公式: (3-7) 3.阿兰公式 当1Re1000时,属于过渡区,CD近似为 (3-8) 代入得: (3-9),4.1.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水中有大量颗粒物在有限的水体中沉降时,由于颗粒 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致使颗粒沉降速度较自由沉淀 小,称为拥挤沉淀。,称为沉速减低系数,1, 一般认为,其仅与颗粒体积浓 度Cv有关。,对于非絮凝沉淀:,Cv为颗粒物体积浓度,n为指数,m=1-Cv,对于絮凝沉淀:,K为系数,此式在Cv=025%范围适用,当体积浓 度再大时,絮凝颗粒会相互连接成网状构造。从而

5、使=f(Cv)的关系破坏。,在较高的颗粒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的 情况下,拥挤沉降过程中会出现上部的澄清水和下 部浑水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面,这种现象称为界面 沉降(成层沉淀),沉降过程分析: 沉淀筒分为清水、等浓度、过渡、淤积层等4区,界面沉降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 基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浊液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 清水区:浓度很小;(增加) 等浓度区:浓度均匀;大小颗粒不同;大小颗粒互相干扰,由于大颗粒沉速变慢、小颗粒变快,形成等速下沉现象 变浓度区:等浓度区和压实区的过渡区。 淤积层:沉速很小,浓度很大。(增加) 临界沉降点:界面沉降速率开始减小。,沉淀开始t=

6、0,浑液面从水面开始沉降,浑 液面起始高度为H0,于t时刻沉降到H的位置 ,则浑液面的沉速为:,高浊度的水、澄清池中的悬浮泥渣层沉降, 污水活性污泥沉降和浓缩都会出现界面沉降。,4.2 平流沉淀池 4.2.1 理想沉淀池理论 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 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 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 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面上。,当颗粒沉速uu0时,无论这种颗粒处于进口端的什么位置,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除,即左上图中的迹线xy与xy。 当颗粒沉速u

7、u0时,位于水面的颗粒不能沉到池底,会随水流出,如左下图中轨迹xy所示;而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时,它可以沉到池底而被去除,如图中轨迹xy所示。 说明对于沉速u小于指定颗粒沉速u0的颗粒,有一部分会沉到池底被去除。,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过流断面上其水平流速为: (4-17) 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 。 u 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u 的颗粒只能部分去除 对沉速大于等于 的颗粒而言,流速与沉淀时间有关 。 ( 4-18) (4-19) 令(4-18)和(4-19)相等,得: (4-20),将上式带入式中 并简化后得出 Qv/A反映沉淀池效力的参数,一般称为沉淀池的

8、表面负荷 率,或称沉淀池的溢流率,用符号q表示: 理想沉淀池中,u0与q在数值上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概念不 同:u0的单位是m/h;q表示单位面积的沉淀池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流量,单位是m3/(m2h)。故只要确定颗粒的截留速度u0,就 可以求得理想沉淀池的溢流率或表面负荷率。,对于沉速大于u0的颗粒,能全部沉淀去除,而沉速 小于u0的颗粒,只有位于高度h一下的颗粒才能沉淀下来。 所以其沉淀效率为h/H。对沉速为u0的颗粒,由水面沉至 池底的时间为 t0=H/u0,沉速为u的颗粒由h高度处沉至 池底的时间t0=h/u。所以,H/u0=h/u,所以,沉速小于u0 的颗粒的去除效率为:,可知,沉速小

9、于u0的颗粒只有部分能沉淀下来,其 沉淀效率等于沉速与截留沉速的比值。,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缓冲区,4.2.4 浑水异重流及平流沉淀池的构造特点,密度大的浑水进入沉淀池后,在重力作用下会潜入池的下部流动,形成所谓浑水异重流,也称密度流。 浑水异重流发生时,清、浑水交界面应能保持稳定而不相互混杂。,式中 v水流的流速;m浑水的密度;池内浑水与清水的密度差;H池内水的深度;0.20.7临界值。,Fr0.20.7,两种水体交界面不能保持

10、稳定,互相混杂;Fr0.20.7,交界面保持稳定。,弗罗德数的另一种表达式 :,条件:泥沙浓度100mg/L,0.5温差;或泥沙浓度275mg/L,R为沉淀池的水力半径。在给定条件中,此式可用于判别 沉淀池中是否会出现浑水异重流。 同时,判别式指出,增大Fr可减轻浑水异重流的影响。,当池内发生异重流时,即使用布水板在进水断面上均匀布 水,进池浑水还是会潜入池下部流动,所以在进水端面沿着 深度方向均匀布水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沿池宽方向需均匀布 水,为了适应异重流的影响,许多水厂开始从池表面积水,有 的还将集水槽向池中部延伸,甚至达到池长1/4的距离,仍能 取到清澈的沉淀水。,平流沉淀池常采用溢流堰

11、活穿孔集水槽。以溢流堰长度除 出水流量,得到出水单宽流量,沉淀池出水溢流堰的单宽流 量一般不宜超过20m3/(h.m)。(5.56L/(s.m)),除浑水异重流外,还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池内水流:,. 温差引起的温度密度流; . 进水布水不均和出水集水不均等引起的短流; . 风浪引起的环流、水流的紊动等。,池内水流的流态,可由雷诺数来判定:,明渠中的水流,雷诺数大于500即判 定为紊流。所以,平流沉淀池中的水流 一般皆为紊流。紊流会降低池中杂质颗 粒的去除率。,增大水流的Fr可减小浑水异重流的影响,同时也可 减小其他上述各种水流的不良影响,所以现代平流沉 淀池采用较高的流速,一般为1020mm/

12、S,最高可达 50mm/S。 提高流速有一定的限度,以免流速过大,水流紊动 过强,使沉下的杂质重新被水冲起。 采用较小的水深,可使R减小,从而增大Fr,提高 水流稳定性。平流沉淀池池深一般采用2.53.5m。 在平流沉淀池中设置多条导流墙,可增加水流断面 湿周,从而使得R减小。所以,现代的平流沉淀池常 具有窄而长的池型。 L/B4, L/H10,每格宽度应在38m不宜大于15m。,总结,平流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4) 存泥区及排泥措施 泥斗排泥:靠静水压力 1.5 2.0m,下设有排泥管,多斗形式,可省去机械刮泥设备(池容不大时采用) 穿孔管排泥:需存泥区,池底水平略有坡度以便放空。 机械排

13、泥(效率高,多选用):带刮泥机,池底需要一定坡度,适用于3m以上虹吸水头的沉淀池,当沉淀池为半地下式时,用泥泵抽吸。 还有一种单口扫描式吸泥机,无需成排的吸口和吸管装置。沿着横向往复行走吸泥。,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 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主要为短流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 (1)进水的惯性作用; (2)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 (3)较冷或较重的进水产生的异重流; (4)风浪引起的短流; (5)池内存在的导流壁和刮泥设施等 2.凝聚作用的影响。 实际沉淀时间和水深所产生的絮凝过程均影响了沉淀效果,实际沉淀池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3.沉淀区有效容积V1 或 4

14、.沉淀池长度L 式中: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 平流速, mm/s;。 5.沉淀池总宽度B,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7.污泥区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 容积V: 式中:S 每人每日的污泥量, N 设计人口数,人; T 污泥贮存时间,d。,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9.污泥斗的容积V1 式中:S1 污泥斗的上口面积,m2; S2 污泥斗的下口面积,m2。 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 积V2 式中:L1 梯形上底边长, m; L2 梯形下底边长,m。,沉速公式及使用条件,h1,B,0,t,A,t,自由沉淀的静水试验,h,取样口,直径

15、100mm;高度15002000mm沉淀筒,自由沉淀颗粒去除率 1.T=0,水中悬浮颗粒在整个水深中均匀分布,悬浮固体浓度为C0,去除率为0; 2.随着时间的推移,在t1、 t2 、t*、 tn等时刻取样,分别测得悬浮固体浓度为C1、C2、C*、Cn。 3.那么在t1、 t2 、t*、 tn 等时刻,沉速分别为h/t1 =V1;h/t2=v2; h/t*=v*; h/tn=vn; 4.令p1、p2p*pn表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占原有悬浮物浓度C0的比值,称为剩余量,即: P1=C1/C0;P2=C2/C0P*=C*/C0Pn=Cn/C0 相应的去除量为:1-P1、1-P21-P*1-Pn,取样口水样中的残余悬浮物浓度与沉速关系,v=h/t,1P*,以沉速为v分析整个水样中悬浮物的去除量: 1.t*时刻,沉速大于v的颗粒在取样口上部的整个高度h中被100去除了,这些颗粒的去除量为:1P* 2.沉速小于v的颗粒 Vn2 ,由于颗粒当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取样口上部的整个水样高度h中还残存一部分,以沉速Vn2的颗粒为例,在沉淀时间t内的下沉距离为hn-2= t* Vn2,在hn-2的距离内不含Vn2这些颗粒了,Vn2的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