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表现手法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621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表现手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鉴赏表现手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鉴赏表现手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鉴赏表现手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鉴赏表现手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表现手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表现手法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表现手法,复习目标: 1、积累相关知识 2、把握解题技巧,一、积累一些诗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表现技巧。,诗歌鉴赏中常见表现手法:,1、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2、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简言之: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 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 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 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例题解析,早梅【唐】 作者:【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

3、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 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 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映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

4、”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诗歌鉴赏中常见表现手法:,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 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 用

5、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衬托,一、什么叫衬托 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衬托的类型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

6、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 1、 冷暖相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

7、神奇的背景。,二、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2、动静相衬。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用“挂”字化动为静。,3、乐哀相衬。如贾至的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用了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以前两句所写的春天的绚烂的春光,反衬内心的愁恨。 又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鄰,荒居旧业贫

8、。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亲。 这首诗,则用哀景來写乐情,诗人很高兴与表弟卢纶寄宿在自己家。,4、 大小相衬。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一句,以天地之大来衬沙鸥之小,以广阔的天地反衬自己像一只孤零零的“沙鸥”一样无依无傍的落寞惆怅,传达出一个人在现实与历史长河中无力自主的无奈。 5、明暗相衬。如唐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6、正反相衬。如李白蜀道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

9、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7、 虚实相衬。如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8、明暗相衬。如唐刘方平的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9、 虚实相衬。如姜夔的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0、“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前者为“虚”,后者为“实”,这一“虚”一“实”,两相映衬,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10、以景衬境。如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11、以景衬情。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一诗句,描绘萧瑟的秋景,以增添离别的哀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送客的主人与相别的客人,于船中执手无言,遥望江面,唯有茫茫的万顷碧波之上洒下皎洁的月光。这里的江边月景,衬托了别离的忧伤。,即学 即练,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第1步)反衬。 (第2步)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斜阳的余晖, 让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但这毕竟是已下小楼的 “斜阳”。 (第3步)反衬便写出了禅智寺此时格外的幽,暗、静。,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1步)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第2步)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 出禅智寺的静寂, (第3步)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