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139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153张)剖析.(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 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 学体系更加完整。,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 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

2、,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 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 主义演变。,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 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 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 生了巨大影响。,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而造就了各具时代特 色的文化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官府垄断教 育的局面被打破,科技文化

3、发展,学术思想异常活跃,为后来 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政治、经济联系加 强,对外交往扩大,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中国科技文 化在当时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影响。,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隋唐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 有兼容并蓄、全面繁荣的特点,许多方面在世界领先。它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圈”的源流,而且在 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4.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 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 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和外传。其

4、他领域也取得一定成就, 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5.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 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 学技术虽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 转为停滞。文化领域专制色彩浓厚,同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成为文学主流,很 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续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5、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 向 案,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2高考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 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 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解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由“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可以排除B项;“由认为贵族的 存在已不合时宜”,可以排除A项;由“商人和学者可有 可无”,可以排

6、除C项。法家重视实践,反对权贵,崇尚法律权,威,轻视学问,重农抑商,故选D项。,答案 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2012高考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 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 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考点 儒家思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子的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答案 B,解析 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 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 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 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的观点,题

7、干无从反映;D项是孔,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2011高考广东文综A,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 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 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 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 意思来看,孟子的主张主要是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并没 有涉及“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故排 除A、B、D三项,选C项。,答案 C,考点 儒家

8、思想。,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段话的意思,即“行仁,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续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1.通过社会热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 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政治和经济大变 动,导致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在社会上形成 “诸子百家”。,(2)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 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

9、形成:各种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4)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 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 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 (2012年安徽皖南高三联合测评)2011年西安世园会 会徽取名“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 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 ),A.道德经 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答案 A,解析 解答本

10、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主张万物的本原是道,道生自然。老 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故正确答案为A项。,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根据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评价,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 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 如康有为的代表作孔子改制考中就宣称孔子是托古改 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就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 新派变法理论的合理性。,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例题 (2012年山东潍坊三县期中联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 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

11、化 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 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 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比拟的,所以梁启超说: “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两 项是儒家学说影响形成的原因;D项是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在 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 B,解析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以车马图片中不同部

12、件寓意,构建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 说的情境,例题 (2012年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次质检)韩非继承和总 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理论。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 “韩非子”。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 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 应该是 ( ),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A.车轮 B.车架 C.马鞭 D.马匹,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韩非子法家思想中,“法”指 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 用的种种手段;“势”指权位、势力。如果将韩非学说比喻 为一辆

13、马车,那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样:君主是驭 手,臣民和佣人是拉车的马,势是打马的鞭子,法指车轮,术是 控制马的两根缰绳。,答案 A,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二 宋明理学,1.(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 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 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考点 心学。,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解析 材料说

14、明“四民”从事的职业与其自身条件相符, “四民”应努力做好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四民”职业 不同,但都有益于民生。“四民异业而同道”观点的前提是 “四民”要认真做好各自的职业。由此可得出答案为D项 。材料体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A、B两项与材料内容 不符,材料强调的是“道”,而不是百姓生计,故C项不对。,答案 D,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2.(2012高考海南单科,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 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 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考点 三教合一

15、。,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 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 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故D项正确;A项错在夸 大了佛教传入的影响,B、C两项在材料中无从反映。,答案 D,解析 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佛教的冲击。题,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3.(2012高考海南单科,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 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点 宋代理学。,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

16、生万物”“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 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 并把握内在关系,容易错选C项。,答案 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两项;题干认为“阳,第十二单元 单元知识总结,4.2012高考广东文综A,39(节选)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 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 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 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 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 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 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 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