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092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南方地区(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分区地理 南方地区,一、自然状况,32,20,100,120,读“南方地区”,回答: 山脉: A_; B_; C_; D_; E_; F_;,秦岭,大巴山,巫山,岷山,大别山,武夷山,读“南方地区”,回答: 山脉: G_; H_; I_。 地形区: J_; K_;,南岭,横断山脉,雪峰山,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南方地区”,回答: 地形区: N_; O_; P_; Q_; R_。,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读“南方地区”,回答: 河流: _; _; _; _; _; _;,淮河,长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读“南方地区”,回答: 河流: _; _;

2、_; _; _; _;,京杭大运河,湘江,赣江,闽江,珠江,怒江,读“南方地区”,回答: 河流: _; 湖泊: _; _; _; _。,澜沧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读“南方地区”,回答: 矿产: A_; B_; D_; E_; F_;,六盘水煤矿,淮南煤矿,大冶铁矿,马鞍山铁矿,攀枝花铁矿,读“南方地区”,回答: 矿产: G_; H_; I_; J_; K_; L_;,石禄铁矿,大余钨矿,德兴铜矿,铜仁汞矿,个旧锡矿,平果铝矿,读“南方地区”,回答: 矿产: M_; N_。 电站: _; _; _;,锡矿山锑矿,水口山铅锌矿,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读“南方地区”,回答

3、: 电站: _; _; _; _; _; _。,天生桥水电站,水口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岩滩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二、人文状况,1.人口与生活: (1)人口:占全国55%, (2)民族:汉族占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3)生活:食大米为主食,住注意通风散热,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行水陆运输发达,玩游泳、龙舟竞赛,2.农业生产鱼米之乡 (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

4、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不利条件: 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 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

5、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主要农作物(产品): 种植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甘蔗为主。 渔业:河湖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经济林木的生产,本区经济林木种类很多,如茶、油桐、 漆树、毛竹、杉树、樟树、椰子、橡胶树等。,杉树,马尾松,毛竹,茶,油桐,漆树, 热带、亚热带主要水果产区,分布于两广丘陵。出产有多种亚热带和 热带水果(香蕉、荔树、桂圆、菠萝等), 其中柑橘的产量最大。海南岛还出产椰子。,桔子,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桑蚕,橡胶,剑麻,椰子,椰子,樟树,

6、3、工业: (1)矿产资源、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情况,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南方地区的煤、石油资源较少。能源供应紧张,制约经济。 如何解决本地区能源供应问题? 修建核电、水电站; 北煤南运;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沪宁杭工业基地 南方南部外向型工业地带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2)工业发展:,三、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措施: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 补充 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种植适宜在红壤中生成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如在丘陵地区的河谷盆地种水稻,把丘陵缓坡辟为茶园,在山丘顶部植

7、树造林等。,1、红壤的利用和改造 红壤特点: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2、洪涝整治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涝灭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1)淮河水灾治理: 多灾成因: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流域水系被打乱,淮河失去了自然形成的独立入海通道。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淤积,在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之后,淮河流域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灾害频繁,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治理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总投资40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于2006年10月21日在南京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总体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淮河结束了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

8、史。淮河下游及洪泽湖地区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治理成效:淮河入海水道被证明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越的工程,为确保下游2 000多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自然原因:主要为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加之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流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节,容易引起河水暴涨。 人为原因:主要是长江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长江下游地区的河湖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等,影响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排洪能力。,(2)长江的治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治理: 一方面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修水库、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等),下游地区加固江防大堤、建分洪、蓄

9、洪工程等。 另一方面要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开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防林工程。,(3)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区位条件,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 为河流峡谷地带,蓄水条件好; 处在阶梯过渡地带,水能丰富;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大且冬季不结冰; 库区地质条件稳定安全。,工程作用: 防洪: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目前,许多河段的现有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荆江河段更为严重。三峡处于长江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段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三峡水库,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大大提高整个流域的抗洪能力。 发电:

10、发电是三峡水利工程又一重要功能,对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航运: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发挥其“黄金水道”作用,生态效应,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有效减轻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生态效应,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 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移民任务艰巨,且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可能诱发地震及滑坡等; 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 三峡地区

11、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可能加剧蚊虫滋生,影响人群健康。,(3)长江、淮河污水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长江、特别是淮河的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而且还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逐年减少。政府加强了对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的综合治理,并对流域内的污染源进行了重点限期治理。虽然局部环境得到改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许多河流未来一段时间仍然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保护和治理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1)生态问题: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 原因:能源短缺,乱伐森林 危害:单位土地的产值

12、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土层较薄,水土流失容易形成石质裸露,要想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变得更不稳定,加重水旱灾害。,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合理开发:,(2)综合开发利用: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系列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丘陵山地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本区气候、土壤、生物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立体农业)。,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4、西南地区的

13、交通建设:,(1)交通落后: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资源丰富,地形崎岖、气候多变、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2)区位条件:西南地区有漫长的国境线,与越南、印度等国相邻,邻国经济相对落后。 本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但开发潜力巨大。 对外开放的深入,利用沿边贸易,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步伐,(3)资源优势明显: 水热资源丰富。但农林资源中耕地短缺。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且地域组合好。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适宜于发展成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 能源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70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省是

14、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号称“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 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首先发展交通。,交通建设方案,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 南昆铁路:昆明南宁 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川藏铁路:成都拉萨,(4)西南交通建设出海公路泛亚铁路 南昆铁路,克服修建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崩塌、错落、滑坡、高地震区、地热、岩爆等地质灾害严重) 、投资额度高等重要因素。,意义:大大缩短到拉萨的距离,填补川西北、藏东南、甘南地区没有铁路的空白,对扩大西部地区路网规模,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沿线资源开发与产业布局,带动沿线“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打通我国与南亚陆路经贸通道。,5、海南岛的开发 (1)开发海南岛的意义:海岛及其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矿产资源和优良港湾。同时,开发利用海岛,有利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证国家安全。,(2)海南岛的开发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海洋资源优势等 地理区位优势: 位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