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042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Movement regulation of the water in soil,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movement regulation of the water in soil,2.1 概述(Summary) 2.2 渗透理论(theory of seepage ) 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flow net and its application) 2.4 土中渗流的作用力及渗流变形 ( Seepage force and deformation in soil),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K (Karl Terzaghi,18831963),太沙基K(Karl Te

2、rzaghi,18831963),美籍奥地利土力学家,现代土力学的创始人。 获得过9个名誉博士学位,受过多种奖励。他是唯一得到过4次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最高奖诺曼奖的杰出学者。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还建立了太沙基奖及讲座。 1923年太沙基发表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效应力原理。1925年,他发表的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被公认为是进入现代土力学时代的标志。 随后发表的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中译名)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土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经验,至今仍为工程界的重要参考文献。,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的应

3、力形态,饱和土是由土颗粒和水组成的两相体。当外荷载作用时,这些荷载是由土骨架承担还是由孔隙水承担,涉及到土骨架和孔隙水两个受力体系的问题。,土单元的断面积 A,颗粒接触点的面积 AS,孔隙水的断面积 Aw,断面竖向力平衡:,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原理,自重应力下的两种力系,(1)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加孔隙水压力之和 (2)土的变形和强度取决于有效应力而不是总应力,有效应力(effective stress)是由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应力,会使土的颗粒产生位移,引起土体的变形和强度的变化的应力。 孔隙水压力(pore water pressure)由孔隙水传递的应力,它

4、不能直接引起土体的变形和强度变化,不随时间而变化。,有效应力原理,是土体发生变形的原因:颗粒间克服摩擦相对滑移、滚动以及在接触点处由于应力过大而破碎均与有关 是土体强度的成因:土的凝聚力和粒间摩擦力均与有关,2.1 概述,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存在有水头差时,就会发生流动。水透过土孔隙流动的现象。称渗透或渗流,而土被水流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 土的透水性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渗透系数值愈大,表示土的透水能力强 均 质 土 层:土层中所有各点在同一方向上的透水能力相同。 各向同性土层:土层中任一点处各个方向的透水能力相同。 实际工程中的情况都比较复杂,一般均为非均质各向异性土层,但为

5、了使分析问题简化,这里假定研究的土层为均质和各向同性土层,2.1 概述,在许多实际工程中都会遇到渗流问题: 如水利工程中的土坝和闸基、建筑物基础施工中开挖的基坑等 在高层建筑基础及桥梁墩台基础工程中、深挖基坑排水时,都需计算涌水量,以配置排水设备和进行支挡结构的设计计算; 在河摊上修筑堤坝或渗水路堤时。需考虑路堤材料的渗透性; 在计算饱和粘性土上建筑物的沉降和时间的关系时,也需掌握土的渗透性。 因此,土的渗透性及渗流与土体强度、变形问题一样,是土力学中主要的基本课题之一。,2.1 渗透理论,二、层流渗透定律,一、渗 透 模 型,三、渗透系数的确定,分成三个问题讨论:,考虑到实际工程可对渗流作如

6、下简化: 一.是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只分析主要流向; 二.是不考虑土体中颗粒的影响,认为渗流充满孔隙和土粒所占的空间之和。,一、渗透模型,应满足的条件: 模型的流量等于真实的流量; 模型的压力等于真实的压力 模型所受到的阻力与真实渗流所受到的阻力相等。,一、渗透模型,渗流模型的流速与真实流速的关系: 设过水面积为A(m2),渗流流量为q(m3/s)则 渗流模型的平均流速为: V = q/A. 真实渗流仅发生在相应于断面A中 所包含的孔隙面积A内, 真实流速为: V0 q /A,必须指出:由上式V = q/A求出的渗透速度是一种假想的平均流速,因为它假定水在土中的渗透是通过整个土体截面来进

7、行的,而实际上,渗透水仅仅通过土体中的孔隙流动,实际平均流速要比假想的平均流速大很多。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一、渗透模型,由于真实速度很难测定,因此在工程上对于渗透速度,还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土体单位面积的水量这种平均渗透速度来代替真实速度。,描述内容:渗透能量损失与渗流速度之间的关系. 著名的达西(Darcy)渗透定律: 渗透速度: v渗流速度,cm/s。 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土截面积的水量, i水头梯度或水力坡降。 k渗透系数,cm/s。 由于土体中的孔隙一般非常微小,水在土体中流动时的粘滞阻力很大、流速缓慢,因此,其流动状态大多属于层流。,二、达西渗透定律,装置中是面积为A的直立圆筒,其侧

8、壁装有两支相距为L的侧压管。滤板填放颗粒均匀的砂土。水由上端注入圆筒,多余的水从溢水管溢出,使筒内的水位维持恒定。渗透过砂层的水从短水管流入量杯中,并以此来计算渗流量Q。 得出:流量Q与过水面积A和水头 (h1-h2)成正比与渗透路径L成反比, 即达西定律:,达西渗透实验,达西渗透实验装置,二、达西渗透定律,达西定律是由砂质土体实验得到的,后来推广应用于其他土体如粘土和具有细裂隙的岩石等。 实验证明: 在砂土中水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它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在粘性土中,只有当水头梯度超过所谓起始水头梯度后才开始发生渗流。当 水头梯度i不大时,渗透速度v为零,只有当i i0(起始水头梯度)时,水

9、才开始在粘土中渗流。 为了简化,用折线代替,故粘性土的达西公式为,二、达西渗透定律,细粒土的v-i关系,粗粒土的v-i关系,砂土、一般粘土,颗粒极细的粘土,只有当渗流为层流的时候才能适用达西渗透定律。 也就是说,对于比粗砂更细的土来说,达西渗透定律一般是适用的; 而对粗粒土来讲,只有在水力坡降很小的情况下才能适用。 当流速较小时,各流层质点互不混杂,这种型态的流动叫层流。 当流速较大时,各流层质点形成涡体互相混掺,这种型态的流动叫做紊流。,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影响渗透性的因素,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 影响

10、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土体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粘滞性等,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 影响砂性土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是:颗粒大小、级配、密度以及土中封闭气泡。 土颗粒愈粗,愈浑圆、愈均匀,渗透性愈大。 级配良好土,细颗粒填充粗颗粒孔隙中,土体孔隙减小,渗透性变小; 渗透性随相对密实度Dr增加而减小。 土中封闭气体不仅减少了土体断面上的过水通道面积,而且堵塞某些通道,使土体渗透性减小。,影响粘性土渗透性的因素比砂性土更为复杂。 粘性土中含有亲水性矿物(如蒙脱石)或有机质时,由于它们具有很大的 膨胀性,就大大降低土的渗透性。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淤泥几乎是不透水的。

11、粘性土中若土粒的结合水膜厚度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透性。 另外,土体各向异性和应力各向异性造成了土体渗透性的各向异性。 如层状粘土,由于水平粉细砂层的存在,使水平向渗透系数远远大于竖直向渗透系数;西北地区的黄土,具有竖直方向的大孔隙。那么竖直方向的渗透性要比水平方向的大得多。 可见,土的矿物成分、结合水膜厚度、土的结构构造以及土中气体等都影响粘件土的渗透性。,影响土渗透性的因素,三、渗透系数的确定,渗透系数k通常可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1)试验方法: 实验室测定法:常水头试验法,适用于透水性大的砂性土 变水头试验法,适用于透水性小的无粘性土 现 场 测定法:实测流速法:色素法、电解质

12、法、食盐法 注水法 抽水法 2)经验方法: 经 验 估 算 法 来确定k值。,实验室内测定渗透系数 就原理而言,可分为常水头试验和变水头试验。 (一)常水头法 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 常水头法适用于透水性强的无粘性土。 k 10-3 为细砂到中等卵石 土的渗透系数: 下页所示为基马式渗透仪,实验室测定法,三、渗透系数的确定,基马式渗透仪,三、渗透系数的确定,实验室测定法,(二)变水头法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变水头法适用于透水性弱的粘性土。 透水性较小 (10-7 k10-3) 粘性土 土的渗透系数: 或 下页为南55型渗透仪,三、渗透系数的确定,南55渗透仪

13、,三、渗透系数的确定,实验室测定法,现场测定法,有野外注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等,是在现场钻井孔或挖试坑,在往地基中注水或抽水时,量测地基中的水头高度和渗流量,再根据相应的理论公式求出渗透系数k值。,无压完整井抽水试验,无压非完整井抽水试验,三、渗透系数的确定,经验估算法,1991年 哈森提出用有效粒径d10计算较均匀砂土的公式: 1955年,太沙基提出考虑土体孔隙比e的经验公式:,三、渗透系数的确定,天然沉积土往往由渗透性不同的土层所组成。对于与土层层面平行和垂直的简单渗流情况,当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厚度为已知时,我们可求出整个土层与层面平行和垂直的平均渗透系数,作为进行渗流计算的依据。,成层土的渗

14、透系数(补充),平行土层层面方向: 如前图(a)所示与层面平行的渗流情况。通过整个土层的总渗流量qx应为各土层渗流量之总和,即 整个土层与层面平行的平均渗流系数为:,成层土的渗透系数(补充),垂直土层层面方向: 如前图(b)所示与层面垂直的渗流情况。通过整个土层的总渗流量qy应为各土层渗流量,即 整个土层与层面垂直的平均渗流系数为:,成层土的渗透系数(补充),一、二向渗流 如果土是各向同性的kx等于ky,则 上式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它是描述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式。 二、流网及其特征 就渗流问题来说,一组曲线称为等势线,在任一条等势线上各点的总水头是相等的;另一组曲线称为流线

15、,它们代表渗流的方向。等势线和流线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网格叫流网。,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流网的确定方法: 对于各向同性的渗透介质,流网具有下列特征: 流线与等势线彼此正交; 每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 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必须指出:只有满足边界条件的那一种流线和等势线的组合形式才是方程式 的正确解答。 为了求得满足边界条件的解答,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解析法,(2)数值法(3)实验法(4)图解法; 在工程上广泛应用的多为图解法。该法具有简便,迅速的优点。 流网绘出后,即可求得渗流场中各点的测管水头,水力坡降,渗透流速和渗流量。,2.

16、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1.渗流速度计算 根据流网的特性,任意两条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相等,设流网中的等势线数量为n,上下游总水头差为h,则任意两等势线间的水头差为 式中: 上,下游水位差 N 等势线间隔数 n 等势线数 而所求网格内的渗流速度为:,正确地绘制出流网后,可以用它来求解渗流量、渗流速度及渗流区的孔隙水压力,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2.渗流量计算 由于任意相邻两条流线之间的单位渗流量相等,设整个流网中的流线数量为m,则单位宽度内总的渗流量q为: 式中: q 为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单位渗流量,q、 q的单位为m3/d.m,设网格的过水断面宽度为b,网格的渗流速度为v,则 而单宽内的总渗流量为:,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3.孔隙水压力计算u 渗流场中各点的孔隙水压力u,等于该点以上测压管中的水柱高度hu乘以水的容重w 任意点的测压管水柱高度Hi可根据该点所在等势线的水头确定。,2.3 流网及其工程应用,渗流对工程的影响: 在许多水工建筑物、土坝及基坑工程中,渗透力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