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948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行有深度的文本细读 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 草原教学例谈,优秀的课堂从来不肯迎合儿童当下的兴趣 优秀的课堂从来都从适当的高度引领儿童 优秀的课堂意在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 优秀的课堂要求教师心中首先要有高度 并且知道儿童将要达到的高度 然后才是学生 否则,爱孩子就是一句空话 否则,我们拿什么去爱他们 帮助他们,专业赢得尊严,语文教师的专业价值体现在哪里?一手漂亮的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些只是从事语文教学这个职业所要具备的基本功。语文教师的专业价值体现在两个“读懂”:一是读懂文本发现语言的规律;一是读懂儿童发现儿童学语言的规律,帮助儿童有效地学语言。 深度(探究文本言语表达的深度 ) 力度(夯实儿

2、童言语实践的力度 ) 高度(追求儿童言语发展的高度),进行有深度的文本细读,文本与课文的区别: 文本:由作者写成,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文学的角度说,通常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的组合。一个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篇章。(百度定义) 文本强调“原生价值”(写什么),即为读者提供的信息价值:或是传达一种事实信息,或是传达一种思想情感信息。是做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课文:教科书中的正文。“课,责也。引申有推求之义。课文,推敲文字。”是被改编或删减了的“文本”,强调其“教学价值”。 李海林认为,这种“教学价值”就是“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

3、即“言语智慧”(怎样写)。用通俗的说法,也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修辞技巧。,从前我看文学作品,注意的是一般人所说的内容。如果它所写的思想或情境本身引人入胜,我便觉得它好,根本不去注意它的语言文字如何。(文本原生价值层面)反正语文是过河的桥,过了河,桥的好坏就不用管了。近年来,我的习惯几已完全改过。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如果它在这方面有毛病,我对它的情感就冷淡了好些。我并非要求华丽的辞藻,存心装饰的文章令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张,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

4、一回事这种精确妥帖的语文不是易事,它需要尖锐的语感,极端的谨严,和极艰苦的挣扎。(课文教学价值层面) 朱光潜谈文学,草原原生价值分析,从文本整体关照,作者通过这篇文章究竟要传达什么信息?表达怎样的感受?阐释怎样的思想?即文本主旨、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蒙汉情深) 从文本部分着手,关注文本特色语言、言语细节背后蕴含的意味。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朴实的语言传达着初见草原的激动。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一个“飞”字真切再现了主人迎接我们时急切地心情;“像一条彩虹”传达了我们远远望见他们时内心的欣喜。,“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

5、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握”的时间长、紧、人多。 当我们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的言外之意,捕捉并咀嚼关键词句时,我们首先自己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解释”,将每一个文字读得立体起来,将一个平面文本读成立体的三维画面,将有限的一桶水读成源源不断的一泉水,我们才有底气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左右逢源,从容自然。,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风格首先是富有北京韵味。其次是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

6、我的俗与白。”如草原一文中以短句为主,风格口语化。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 再如猫、济南的冬天;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清新自然、真诚.,即见森林 又见树木 一、篇章结构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讲述了我们一行访问陈巴尔虎旗的经过。篇章整体结构是“景”+“人(或事、情)”。叙述线索有三:一是事情发展,初入草原远迎握手敬酒话别。一是地点转换,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一是作者心情变化,兴奋(初入草原)感动(聚会)依依不舍(话别),草原教学价值分析,二、段落结构 1

7、节草原景美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一段构段方式是“景”+“感”,即情景交融。,2、3、4节三个场面:远迎、握手、

8、敬酒 2节远迎场面: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

9、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一段写作手法是动静结合、先抑后扬。,三、写作手法 1、具象化表达抽象的感受。 学生读了描绘草原景色的第一段文字后,对草原的感受是“辽阔、美、舒服”等抽象化表达。而作者通过对自己心里想法的细腻描绘,将这种抽象化的感受具象化。 2、舛互手法的运用。 “到处翠色欲流”,将要“流”,还没有“流”;接着却说“轻轻流入云际”,所表达的是翠色浓、草原辽阔。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更加衬托出草原之静。 3、打比方手法的运用。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10、了白色的大花。 ”生动描绘草原色彩之美,表达内心愉悦之情。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把骑在马背上飞驰的蒙古同胞比作“彩虹”,喜爱之情溢于笔端。一个“飞”字,强烈的传达了内心轻松愉悦之情。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是一个隐喻,充分表达了作者在草原上行驶,视觉即将疲劳,见到河时的兴奋与激动。,4、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这篇散文的主表达方法。三个场面:远迎、握手、敬酒。前两个场面是概写,从面上写。后一个场面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离不开人,三个场面中分别有哪些人出场?男女老少、我们(远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我们(握

11、手)、干部、老翁、姑娘、我们(敬酒)。,我们来给这些人分分类:性别男女;年龄老少;身份干部、群众;路程远近几十里外、主人;性格羞涩的姑娘、勇猛的小伙。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为了突出文本主旨:蒙汉情深。,写人离不开动作描写。每个场面中给人印象最深、作者写得最详细的动作分别是哪一个?一目了然,分别是:迎、握、敬。 “欢迎、握手、敬酒”三个动作有一个共同点:动作必须有双方,是相互的。“迎、握、敬”这三个动作也最能够体现文本主旨:蒙汉情深。,四、写作背景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

12、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总之,若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

13、最大化。,追寻有力度的言语实践,言语实践与言语训练的区别 实践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百度百科) 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有意识地使受训者发生生理反应,从而改变受训者素质、能力的活动。 (百度百科) 二者根本不同是实践是内因在发生作用,由内而外,是“自控”;而训练是外因在发生作用,由外而内是“他控”。前者作用于人精神,后者作用于人的生理。,言语实践的特点,综合性言语实践是一种多要素协同参与的综合性活动。需要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方面技能,一个人的言语表现,实际是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素养的有机整合。 自主性孩子在

14、从事言语实践活动时,他们感到所做的是有用的、有趣的事。孩子才是语言学习历程中的主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为自己而做。,草原教学设计一,1节草原景之美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觉得草原景色怎样? 2、能读出这份美吗?自由读1节,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后汇报交流,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尝试用句式练说:草原美,美在 ,美在 ,美在 3、指导背诵: (1)作者来到草原,先看到什么,或看到什么?(天天底下感受) (2)练习感情背诵。 25节草原人之热情 1、草原如此之美,你觉得草原上的蒙古同胞们怎样?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概括? 2、默读25节,体会:你觉得“远迎”、“握手”、“敬酒”这三个场

15、面,哪一个场面最能让你感受到蒙古同胞的热情?选一个场面反复读,划下你认为最能体现蒙古同胞热情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3、生充分汇报交流,结合交流相机点拨促悟: 2节远迎 (1)生汇报交流:蒙古族同胞盛装远迎。 (2)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场面的热烈。 3节握手 (1)生汇报交流:握手握得时间长、力度紧。点拨:此刻握住的只是手吗? (2)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握手时感人的场面。 4节敬酒 (1)生汇报交流:你觉得宴请的场面怎样?热烈。点拨:此刻敬的只是酒吗? (2)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敬酒时热情的场面。,这是我们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流程:紧扣“景美”、“人热情”展开。先从整体读读,感受一下“景”

16、给你怎样的感觉?“人”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实际这仍属于阅读初感范畴,接着,让学生默读圈画批注,从哪些词句能够读出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点拨一番。最后,感情诵读。反观这样的阅读,学生总是在“一望而知”的阅读初感层面,重复着一些正确的废话。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似乎老师不教,自己也能达到这个层面。阅读教学“教和不教”、“上和不上”也就一个样了。,草原教学设计二,草原景之美 1、自由读读,细细体会:草原究竟美在什么地方。 2、指名感情诵读。 3、探讨写法: 作者先写看到的景,再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草原人之热情 草原人之热情 1、自由通读三个场面,体会:这样的场面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2、紧扣场面描写 点拨加深: 人 (1)回顾:每个场面究竟写了哪些人?能够不看课本想起来吗? (2)点拨:我们来给这些人分分类: (3)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