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656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认识的规律和真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 二、真理的辩证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2、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二、真理的辩证特性,(一)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这并不是说有两种真理。绝对性真理是指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真理是指真理的相对性,它们是同一个真理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1、绝对性真理(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所具有的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的本性。,1、绝对性真理(真理的绝对性),第一

2、,从真理的内容上说,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第二,从人类认识的本性上说,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2、相对性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指一定时代、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又总是有局限的,是不完全的。 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2、相对性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第一,在广度上而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第二,从深度上而言,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关系,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但又是内在同一的。 首先,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其次,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

3、过程。,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就构成了绝对真理。,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它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绝对性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一颗“水珠”,它既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一个终点,同时又是进一步向绝对真理迈进的一个新起点。,4、反对两种形而上学观点,独断论: 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在它看来,任何真理一旦被确立下来,就是终极真理。 “两个凡是”,4、反对两种形而上

4、学观点,相对主义: 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任何认识都是亦是亦非,亦非亦是的,因而是靠不住的。从而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庄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世上本无是非,所谓的是非无外是出于人们的“成见”和“偏心”,5、方法论意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反对过时论和教条主义。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二)真理和谬误,1、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相背离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二)真理和谬误,2、谬误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时代和实践水平的限制局限了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 主观原因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二)真理

5、和谬误,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三、真理的检验标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真理检验观 唯心主义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的标准; 旧唯物主义用客观事物本身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权威”标准 “我的意见”标准 “多数人的意见”标准 “是否有用”标准,唯心主义的真理检验观,(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真理的本性要求在检验真理时,必须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方能判断两者是否相符合。,(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由实践的特点决定: “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列宁 普遍性(与理论共同具有) 直接现实性(高于理论),(三)实践检验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确定性 2、不确定性 3、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