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16645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练一、 力与运动相关的探究题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 信息三:_ _。 3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小明和小华提出下面的观点如图所示。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

2、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他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4、如图的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3、;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4、0;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下表4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数据。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 GN比值G/m N?Kg-1物体10.10.989.8物体20.21.969.8物体30.32.949.8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5、#160;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g值相同的城市是                   

6、;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7、160;                。 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地理纬度0°23o0630o3331o1239o5640o4055o4590o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8、      力和        力 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小车运动

9、的距离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                 二、 与声、光相关的探究题1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10、0;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这说明音调是由_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听其响度_,这说明响_与  _ 有关。2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9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 (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 _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填“靠近”或“远离”)眼

11、睛。 (2)如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图,其矫正做法是_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图,其矫正做法是_图。 (3)为了保护视力,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_; _。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

12、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2030406020304060像到凸透镜距离/cm4726221880342722像的性质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倒立实像根据上表,请你归纳出二个结论:    。  图4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

13、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 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5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1) 平面镜的作用是:_。(2) 灯泡的作用是:_。(3) 如果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6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

14、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 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进行(选填“能”、“不能”),理由是:      。 图7                    

15、60;                图8 7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  _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8所示,从A到B处分别是_ 色光。三、 与压力压强相关的探究题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将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二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6、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但第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比第二组的大。 实验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实验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性材料130104302024515545303602066040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现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得到的结论是_。 表一                       表二 2、小明同学利

17、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3、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图2所示,取两张白纸,让其平行地自然下垂,

18、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右图是小丽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她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_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_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_车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四、 与摩擦力相关的探究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 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3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