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6568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工时的制与工作改善(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工时的制定 与工作改善,编著:台湾,报告人:,导论,除了少数资本密集型企业外,大多数制造企业以接单生产为主,企业竞争剧烈,库存的风险越来越高,多数处于以下经营环境中.,多批,小量生产 定单交期大服缩短 多品种,产品周期短 定单(数量,交期)多变,严酷的经营环境,要求制造工厂的管理变的更实际,反应更迅速,这势必要求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基石在于标准化,制度化. 标准化的建设依赖于计量化,在计量化的基准数据中,一直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第一篇,标准工时概述,1.1 计量化管理流程,设定标准,依设定标准展开计划,依预定计划展开作业,统计分析 原因,差异,依目标管制各作业实况/差异,修订标准

2、,很少有企业一开始就建立详细而正确的标准,都是采取踩着石头过河的方式,逐次修订建立更好的标准,1.2 标准工时结构 定义:以各作业为对象所测定的结果.他不是一个工件所有工序流程的总和,而是单一工序的时间.,标准工时应包括准备工时与单件工时,标准工时是该作业所有动作的整合,制程 1,制程 2,制程 3,准备作业,单件作业,作业单元1,作业单元2,作业单元3,作业单元4,动作1,动作2,动作3,动作4,动作5,动作6,1.3 标准工时的基本条件 1.正常的作业环境 2.确定而合理的工作方法 3.合格的作业员 4.正常的速度 我们还要认识到,人在工作时间之内不可能维持在一个正常状态下,会造成可以谅解

3、的中断,比如上厕所,喝茶解渴,稍作休息来克服疲劳等.因此,这都需要以宽放来弥补.标准工时调整为:,正常值*(1+放宽率)=标准工时,1.4标准工时的应用 1.生产排程上的应用 2.产能负荷管理 3.作业绩效管理 4.成本管理 5.装配线平衡的应用 6.工作改善的评估,总出勤工时*100%,毛效率=,(制令完工良品量*标准工时)+准备工时,有效工时=,制令完工良品量*标准工时+准备工时,净效率=,有效工时,损失工时-责任外损失工时,1.5 标准工时的限制与维护 1.必须正确科学的方法测定标准工时 不能凭经验或者主观臆断 2.必须善于调整 标准工时是客观基准,不是必须执行的必然水准 3.办公室管理

4、不适用 理论上可以测定,但是干扰因素太多导致困扰,建议不用为妙 4.工作方法未确定时不适用 遇到没有确定的工作方法,测定的标准不但困难,也不科学.,5.建立善于维护标准工时的机制 以下情况必须必须重新测定 1工作方法变化 2.生产设备变化 3.产品线变化,第二章, 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2.1 秒表法测定标准工时 2.2预定动作时间法测定标准工时 2.3综合数据法测定标准工时 2.4工作抽查法测定标准工时,2.1 秒表法测定标准工时,2.1.1测定原则 1.测时工程师必须充分了解被测对象,方法,机器. 测时工程师必须是了解该作业方法 2.必须根植于正确的方法. 测时的对象必须使用正确的方法 3.

5、必须面队实际作业进行观测计时 必须在能看清楚位置,不要担心作业员反感,躲避是不可取的 4.秒表的选择以实用简单为主 5.测时表格清楚明了 6.其他建议为着装,辅助用具要齐全.,2.1.2 归零法(单次测定法) 单次计时划分作业单元原则 1.有明确开始及终止的点 2.工时太短(低于2.4秒)不宜再划分 3.区分手动与机器作业单元 4.区分机器内手动与机器外手动 5.规则单元与不规则单元分离,2.1.3连续测时法 连续法测时比较准确,在工作开始时记录数据,直到最后一个周程如发生漏记,以代替,发生作业者没做以/代替外来单元应记录在外来单元里,2.1.4统计法整理归纳观测值的要领 .抛弃异常值 大于两

6、个标准差()的数值应抛弃 .求取合理周程数 =,40 N,i,i-( i )/,N-, 合理观测周程数 某一次测量周程数 i 该作业单元每个时值的总和 (i ) 该作业单元每个时值的总和的平方 i 该作业单元每个时值平方的和,2.1.5赋予放宽得出标准工时,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不可能随时都在正常作业状态下,实际作业经常会有一些突然或异常的状态,或者是一些可以谅解的中断主要有以下: .生理宽放 联合国国际劳动局(ILO)规定 男,女 .疲劳宽放 联合国国际劳动局(ILO)规定人体大约 .管理宽放 自行设定 .特殊宽放 一般不需理会,喝茶,擦汗等,人的疲劳,非作业员本身意愿,综合以上:标准工时正常工

7、时*(+)左右,2.2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首先介绍秒表法的问题 .生产效率达到一定的稳定水平. .评比的困难 .时间成本的耗费 .当前制造业的困境 .需要更高水平的工程师,2.2.1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历史演化,1885年,吉尔布雷斯提出动素观念 1910年,NADLER创造出动素时值表,全世 界第一个PTS的时值表 1925年,A.B.SEGAr定出动作时值 1935年,J.H.QUICK创立“工作因素法”法,非常繁琐,使用很少 1940年,西屋电子公司创立第一代,共有个数据,目前-简便易用,精度仍然很高 澳洲协会在近年,进一步简化,发展出“MODAPTS”法,只有个数据,2.2.2 MTM

8、 (method time mesurement ) 方法时间衡量,以16mm电影摄象机,针对各种已经分析标准化的动作,予以摄象,每秒16框,依之计算动作基本时间.创造者称此基本时间单位为 0.00001小时 0.0006分 0.036秒,2.2.3 MTM时值表内涵,MTM动作要素略述 (1)伸手 符号R -手或手指指向目物的移动的基本动作,有细分项 (2)运动 符号M -手取工件/工具目移动的基本动作,有细分项及重量 (3)旋转符号T,以前臂为轴的手,或者手指包括运物的旋转动作,影响因 素为重力 (4)加压 符号AP,手指的按压动作等 (5)抓取 符号G,手指的控制目的物 (6)放手 符号

9、RL,手或手掌对掌握物的放松控制动作. (7) 对准符号P,将目的物对准整齐到另一物件 (8) 拆卸符号D,将两个契合物分开的动作 (9) 眼睛动作符号分为眼睛移动看ET与顶眼看EF (10) 旋转运动符号C,以肘为轴的旋转 (11) 全身运动符号为细分,如脚部运动LM,坐下SIT等,2.2.4 MTM-2时值表内涵,是MTM的第二代标准数据,他把MTM的460个数据减少为37个,变的更加简洁好用.精确度比MTM差距很小. 将动作距离,范围大幅简化合并 动作形态简化合并 动作本身合并 全身动作大幅简化. 单位为TMU 1TMU=0.00001小时 =0.0006分 =0.036秒,2.2.4

10、MODAPTS 时值表内涵,大幅简化动作形态和距离,仅21个数据 采用MOD为单位,时间比TMU长约4倍 工时分析可以采用作业单元,与秒表类似. 1MOD=0.129秒(未含宽放) 或者1MOD=1/7秒(含宽放),2.3 综合数据法测定标准工时,测定标准工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面临很多问题: .如何让车间人员没有质疑 .机器与人力并存 .成本问题 .多品种,多批,小量,定单多变的问题 应用原则: .熟悉统计学分析方法 .资深的工程人员 .取得车间基层人员的信任与了解 .多种测定方法,2.3.1综合数据法 内涵,.表格方式 .直线图方式 .变数方程式 .直接应用公式,综合数据法非常好用,是

11、绝大多数企业明日的典范,这点毋庸质疑,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建立标准元件,这些并不是立即可用的标准工时,需要其细蜜的基础科学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应由工程师开发和完成,2.4 管理工作中运用标准工时理念,标准工时是管理的基础工具,不是管理本身 案例,设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放宽率) .*. 日产量 */.个 实际上可能只有个,产生差异原因: .作业员不可能做完就马上做下一个 .新产品投线,基于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原理,一般效率比较低 .作业人员本身问题,如 资深作业员可达115% 而新手只有60%一般员工可能为100%左右,可 根据标准工时对新进人员提出其效率目标,制程工期

12、准备工时(生产批量*单件工时)*调整系数,第三篇,工作改善的方向与理念,1 消除浪费 2 提升产量与效率 3 减少品质不良损失 4 提升产销竞争力 5 安全上的改善,人员或者设备的停闲,改善工作方法来提高,减少制损率,快速反应,满足客户交货需求,容易使员工疲劳,安全隐患,3.1工作改善六步骤,步骤,步骤,步骤,步骤,步骤,步骤,选对改善主题对象,观测记录现状事实,检讨并置疑找出问题点,针对问题 构想改善方法,建立实施计划,推动以及检讨成效,3.2 改善5W1H手段,What:做什么?意义何在? Why:为什么?有何助益?不做会怎样? Where:何处做?换个地方做会怎样? When:何时做?提

13、前或者咽喉延后是否更有利 Who:何人做?换人是否更有效率?更不会出错? How:如何做,是否有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3.3 5WHY 深层分析法,要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一般人思路浮在表面,很难找出问题根源 日本丰田汽车经典范例:,现象:某设备因故障停工,维修员立即更换打润滑油的泵,恢复正常作业,阶段,主观发问,技术员解答,第一个WHY,第二个WHY,第三个WHY,第四个WHY,第五个WHY,为什么会停止?,机器负荷太重,为什么负荷太重?,两边轴承缺油,阻力变大,为什么负荷缺油?,打润滑油的泵损坏了,为什么损坏?,泵的轴心经常容易磨损,为什么轴心容易磨损?,因为没有滤网,油中杂质损坏轴心,防止

14、再发对策:凡是有打到润滑油的地方全部装滤网,3.4 特性要因图的应用,特点是因果明显,非常有条理,逻辑,现象,主因,主因,主因,主因,主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次因,3.4 流程图的应用,根据前辈经验,做车间流程图,对流程图进行改善,操作或者加工,检验,搬运,停滞,存储,时间,距离,时间/距离,时间,时间,3.5其他改善方法与技巧,作业区非效率分析 人机程序图改善 动素分析改善 对动图分析改善 运动经济原则改善 工作抽查法进行改善,云光ERP系统标准工时,前站 Q - 组装 Z - 完检 W -,标准工时=,准备时间+完成1片时间*(1+7%+4%+1%

15、),准备时间+组装1片时间*(1+7%+4%+1%),准备时间+完检1片时间*(1+7%+4%+1%),Q+Z+W,he end,例表1 美国电器统计次数,例表2, MTM分析范例,作业:在冲床冲压钢片 零部件:,部件料号:在冲床冲压钢片 工序代号:,标准工时=(150.3MTU*0.036秒+5.4秒)*(1+15%)=9.9秒,例表3, MTM-2分析范例,标准工时=(150.3MTU*0.036秒+5.4秒)*(1+15%)=10.01秒,例表4, MOD分析范例,标准工时=(36MOD*0.129+5.4)*(1+15%)=10.2秒,例表,综合数据法分析范例,1,2,3,4,5,6,7,8,8,6,4,2,10,12,工时,变动因素,表格方式,变数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