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053152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感染和抗菌药应用.(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医院内感染防治 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刘自贵,ICU内感染病例组成,本身因重症感染而住入 医院获得感染: 感染入院者可因处理不当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外伤或术后(非感染)入院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 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有重要意义。,ICU医院感染类型与危险因素,感染来源分: 内源性(自身)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外源性(交叉)感染 感染部位分:下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 腹部感染、伤口感染、血源感染;感染与治疗器械关系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留置导管

2、相关性菌(败)血症等。,ICU医院感染类型与危险因素,CCU、SICU、RICU及NICU感染发病率不同。 外科ICU: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伤口感染和腹腔感染居多。 内科ICU:肺部感染最常见。,ICU获得肺部感染,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部其它感染 诱因:器械操作、 麻醉、 气管切开、 呼吸机或药物应用等 使吞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所致。,病原菌: G-杆菌约占60.%。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流感杆菌 G+球菌占28.5%,金葡菌、肺炎球菌、粪肠球菌等。 厌氧菌、需氧菌混合感染 真菌:念珠菌属、曲菌属、隐球菌属或卡氏肺囊虫、CMV等;,典型肺炎表现: X 线示肺

3、斑片状阴影。 支气管炎、气管炎X线无异常阴影。 医院感染肺炎病死率达35%,免疫缺陷及二重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死率-高达70%以上。,尿路感染,含有症状、无症状菌尿症及其它尿路感染。 无症状菌尿症易漏诊,在尿感中与导管相关菌尿症达37.3%56.0%。 病原菌:G-菌占80%。肠杆菌科和假单胞菌。 G+菌占20%,D组链球菌及金葡菌、真菌 诱因:导尿、保留尿管及膀胱镜检。 典型表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下腹触痛及肾区叩痛,尿脓细胞或WBC3个/高倍视野,尿细菌计数105/ml。,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院感败血症35%-45%发生在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NICU最高,达1.4/1000

4、例.日,CCU、内科ICU为6.9/1000例.日,综合ICU、外科ICU为5.3/1000例.日。 易患因素 :1岁以下、60岁以上;白细胞少;免疫治疗;皮肤破损;严重基础疾病;远距离感染灶等。导管结构,安置方法及时机。,ICU获得感染病原学特点,细菌:95%为细菌,60%-65%为G-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 G+菌:金葡菌、表葡菌、肠球菌、B组链球菌 真菌:念珠菌属,条件致病真菌、隐球菌。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疱疹-水痘病毒、肝炎病毒、CMV、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 寄生虫:卡氏肺囊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及粪类圆线虫等。,常见病原

5、菌特点,常见院感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 多属人体正常菌群,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逐渐增加。 特别是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报道日益增多。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阴沟杆菌等耐药菌株,有的菌耐药性很强,很难清除。,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ICU特殊环境、收治特殊对象(宿主)及采取特殊诊疗操作构成感染危险因素。 基础病、病情程度及免疫状态等难干预。 特殊诊疗操作是抢救治疗必需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可以实现。 环境因素及诊疗操作中易致污染和感染的诸多环节可以改善和避免。,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消毒: 呼吸治疗器械,尤其呼吸机消毒是薄弱环节 螺纹管、湿

6、化器、接头、呼吸活瓣等可折卸部分定期(24-48H)更换消毒,更换时防止冷凝水倒流,浸泡消毒后晾干过程避免污染 主机部分消毒较困难,可用甲醛蒸汽消毒,但对金属有致锈及腐蚀作用。 可用环氧乙烷消毒。,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严格无菌操作 接触病人的医护操作者,特别是吸痰时应洗手、截手套。 导尿及各种穿刺均应严格操作规程,预防污染。,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药物敏感与动态变化,抗菌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等药代学特点与抗菌活性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等。,ICU获得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加强监测: 监测器械及患者呼吸道定植菌,交

7、叉感染流行或耐万古肠球菌感染,应追溯感染源并隔离患者。 改善宿主状态: 加强营养,重建免疫防御机制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常迅速出现耐药性而使治疗失败。 临床普遍存在的耐药性,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严重感染患者构成威胁。,细菌耐抗菌药物现状, 80年-耐药G+菌、真菌。 90年-MRSA,VRE,PRP,多重 耐药结核菌。,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突变耐药(染色体介导的耐药) 质粒介导的耐药 耐药性发生机制,突变耐药性,由染色体介导; 物理因素诱发; 化学因素诱发; 遗传基因DNA自发突变。 对某种或相似抗生素耐药, 耐药性恒定,与药物接触无关。 如MRSA、耐药

8、肺炎球菌、G-菌等。,质粒介导的而药性,广泛存在于G-、G+细菌。 分型:接合型质粒(细菌间接合转移) 非接合型质粒(转化、转导) 微生物间耐药质粒转移方式: 转化、转导、接合、 异位或转座。,耐药性发生机制,1.产灭活酶或钝化酶: -内酰胺酶 200多种,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氨基甙钝化酶 G-菌产生 2.抗菌药物渗透障碍: 3.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4.细菌代谢改变及环境变化等。,产 生 灭 活 酶 或 钝 化 酶 -内酰胺酶常见类型,细 菌 底 物 染色体 质粒 头孢菌素酶 MIR-I MOX-I 肠杆菌科 头孢菌素 + - (AMPC) CMY-1,-2 克雷伯菌 氨曲南 青,头孢类

9、tem1-2,shv-1 肠杆菌科 青霉素,头孢 + oxa1-3 肠杆菌科 苯唑西林 - pse1-4, 大肠杆菌 羧苄西林 - + ESBL tem3-29,42,43 肠杆菌科 超广谱 - + SHV2-9,PER-1 克雷伯菌 酰胺类 - + 金属酶 CTX-MI,M2,MEN-1 氯脓杆菌 羧苄西林 + + 青霉素酶 LAT-1,BIL-1 克拉维酸 +,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某些金葡菌、表葡菌、D-链球菌、G-菌可产生此酶,使氯霉素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 氨基糖甙钝化酶:多由质粒控制,基本由G-菌产生。产生灭活酶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包括磷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核

10、苷转移酶等).,抗生素渗透障碍,细胞壁障碍或细胞膜透性改变,抗生素不能进入胞内达到作用靶位而发挥抗菌效能。 G-菌对许多抗生素固有耐药性即胞壁中类酯多糖蛋 白复合物成非特异性屏障所致。 G+菌耐多粘菌素,是因多粘菌素难透过细菌厚细胞壁所致。氨基糖苷抗生素难穿透肠球菌等G+菌细胞壁, 与青霉素或头孢合用对有阻碍胞壁的细菌有协同作用。,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改变靶位酶 如细菌可改变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使酶与磺胺药亲和力引起耐药。 改变靶位生理 导致对抗生素耐受,如某些链球菌和G-菌可降低其粘肽成分保持细菌形态和活力中的重要作用,使耐青霉素类。 复制靶位 获抗生素耐药性,如肺炎链球菌、金葡菌能改变其青

11、霉素结合蛋白结构或产生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后者与-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而耐药。,其他耐药性原因,细菌代谢状态改变: 营养缺乏或外界环境变: 如MRSA产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与-内酰胺类抗菌素等亲和力降低,故对所有-内酰胺类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 大量抗菌药物应用: 杀灭敏感菌后,耐药菌大量繁殖成优势菌,可导致各种难治性感染。,细 菌 耐 药 机 制 示 意 图,细菌耐药性防治,建立细菌监测网,掌握耐药性资料。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掌握局部、联合及预防用药指征。 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隔离耐药菌感染者。 质粒消除、耐药质粒结合转移抑制研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类型与作用机制 抗菌

12、药选用原则 特殊细菌感染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抗 菌 药 物 类 型 与 作 用 机 制,类 型 药物举例 作用机制 -内酰胺 青、头孢类 抑胞壁后期合成 繁殖期杀菌 磷霉素类 抑胞壁早期合成 繁殖期杀菌 糖肽类 万古霉素 替可拉林 抑胞壁中期合成 繁殖期杀菌 氨基糖苷 庆大霉素 丁氨卡那 抑制蛋白合成 静止期杀菌 大环内脂 红、阿齐 抑制蛋白合成 快效抑菌,抗 菌 药 物 类 型 与 作 用 机 制,四环素类 强力霉素 抑制蛋白合成 快效抑菌 氯霉素类 氯霉素 抑制蛋白合成 抑菌剂 林可霉素类 克林霉素 抑制蛋白合成 广谱抑菌 氟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 抑DNA合成 静止期杀菌 磺胺类 S

13、MZ 抑叶酸、DNA 静止期抑菌 利福霉素 利福喷叮 抑RNA合成 静止期抑菌 链阳菌素 普鲁斯丁/喹奴斯丁 抑制RNA合成 高浓度杀菌,抗 菌 药 物 作 用 机 制 示 意 图,抗菌药选用原则,1.尽早确立病原诊断 2.熟悉选药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 3.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及免疫状态用药: 新生儿、老年人、孕妇、 肝功能减退 肾功能减退 免疫缺陷。,抗菌药物经验选用,感染来源:院内感染 院外感染 感染部位:浅表感染/深部感染 全身感染/局部感染 膈肌以上/膈肌以下感染,抗菌药物经验选用,G+球菌: PNC,苯唑青,大环内脂,庆大 G-杆菌: 氨苄,庆大,氯,唑啉,第2,3代头孢,氟喹诺;

14、 绿脓杆菌: 庆大,丁卡,喹诺酮,头孢哌酮、他定、匹肟、吡肟、克定,泰能等 厌氧菌: 甲硝唑, PNCG, 克林霉素 深部真菌: 酮康唑, 氟康唑, 5-FC;,联合用抗菌药物,优点: 连续阻断作用 SMZ+TMP叶酸代谢双重受 阻抗菌活性. 作用于不同点 青与氨苄青作用于PBP3,美西 林作用于PBP2. 增强抗菌作用 抗胞壁药+氨基苷疗效. 减少耐药性 TMP,RFP,SM单用细菌基因 突变,合用突变率1/万. 酶抑制剂应用 克拉维,联合用抗菌药物,适应症: 混合感染单一药不能控制:盆腔感染,基础病并感染; 严重感染: 败血症、SIE,难治性感染; 长期用药易耐药: 抗结核合用可阻止或延缓

15、抗药性。 减轻毒副作用: 两性霉素B+ 5-FC治隐球菌脑膜炎。,联合用抗菌药物,用药原则: 仅用于少数病例; 合用后可实现协同或累加作用; 一般两联,其中一种对病原菌有较强抗菌活性; 根据体外抗菌药敏试验选用。,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针对传统升级疗法失败原因而提出降阶梯治疗: 遗漏主要的致病菌 致病菌已产生耐药 适应症: 院内感染中危及生命的严重病例 目的: 最快速的重击以迅速控制感染,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 Therapy,方法: 细菌学未明的严重医院感染 快速应用尽可能好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获得致病菌后或临床症状改善后停用广谱抗菌药 使用有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特殊细菌感染的治疗,1.MRSA 糖肽类:万古霉素30mg/kg/d,分2-3次,静滴。 壁霉素(teichoplanin)转糖酶和转肽酶双重抑制阻止肽聚糖形成,T1/2 70-100H, 组织分布好, 95%肾排, 对肾毒性小(0.1%),耳毒性万古,严重感染万古无效者,第1天 400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