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7497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轻型井点设备工作原理:,(2)轻型井点布置和计算:,B应掌握的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含水层厚度、 承压或非承压及地下水变化情况、 土质、土的渗透系数、 不透水层位置。,、工程性质:基坑(槽)形状、大小及深度。,、设备条件:井管长度、泵的抽吸能力。,C轻型井点布置内容:,、平面布置:确定井点布置的形式、总管长度、 井点管数量、水泵数量及位置。,D布置和计算步骤,确定平面布置,高程布置,计算井点管数量等,调整,、高程布置:确定井点管的埋置深度。,E轻型井点设计计算方法:,确定平面布置:,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且降水深 度 不超过5的情况,井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 上游一侧,两

2、端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 宽度。,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或土质不良的情况。,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 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平面布置的构造要求:,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不宜小于0.71.0m; 井点管间距依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而定,一般取值0.81.6m,个别的也不超出2m;,井点管在靠近河流、总管四角部位,要适当加密; 一套抽水设备能够带动的总管长度为100120m; 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要求各套井点总管之间设置阀门隔开,当其中一套发生故障时,开启相邻的阀门,借助临近泵组抽水。,高程布置:确定井点管埋深,即滤管上口至总管埋设面的距离。,单排布

3、置,双排、U型、环型布置,h h1hi L,高程计算公式:,式中: h井点管埋深(; h1总管埋设面至基底的距离(); h基底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 水力坡度; L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离,当井点管为单排布置时,L为井点管至对边坡脚的水平距离()。,计算结果尚应满足下式:,h hpmax,一般轻型井点67。 h井点管埋深(;,式中 :hpmax抽水设备的最大抽吸高度,,() 实际工程中,井点管均为定型的,有一定标准长度。通常根据给定井点管长度验算h,如h0.51,则可满足。,计算公式如下: h. 式中:h井点管长度 0.2井点管露出地面的长度 h基底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

4、 h1总管埋设面至基底的距离();,有关数据的取值:,() i的取值:当单排布置时i1/41/5; 当双排布置时i1/7; 当环形布置时i1/10。,()为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离。,()井点管布置应离坑边有一定距离(0.71),以 防止边坡塌土而引起局部漏气。,() h一般取0.51,根据工程性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确定。,高程布置的构造要求: 如果计算出的井点管埋置深度HA6m,则需要降低总管平台面的标高,以适应降水深度的要求; 在考虑井点管的HA时,要顾及到井点管标准长度的取值57m; 井点管露出地面的长度为0.20.3m; 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置在含水层中; 当一级井点达不到降水深度要

5、求,应先采用其他降水方法(如集水坑降水),然后再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 二级井点降水,即挖去第一层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再在底部装设第二层轻型井点。,总管及井点管数量的计算:,()水井的分类:,分类依据: 根据井底是否达到不透水层,水井可分为:完整井、非完整井; 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水井又可分为:无压力井、承压井。 水井分类: 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 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裘布依理论,抽水影响半径内,从含水层的顶面到底部任意点的水力坡度是一个恒值,并等于该点水面处的斜率; 抽水前地下水是静止的,即天然水力坡度为零; 对于承压水,顶、底板是隔水的; 对于潜水

6、适用于井边水力坡度不大于l4,底板是隔水的,含水层是均质水平的; 地下水为稳定流(不随时间变化)。,基本假定:,当均匀地在井内抽水时,井内水位开始下降。经过一定时间的抽水,井周围的水面就由水平的变成降低后的弯曲水面,最后该曲线渐趋稳定,成为向井边倾斜的水位降落漏斗。 右图为无压完整井抽水时水位的变位情况。在纵剖面上流线是一系列曲线,在横剖面上水流的过水断面与流线垂直。,(1)无压完整井单井的涌水量Q计算:,H:含水层厚度,m; h:井内水深,m; R:抽水影响半径,m; r:水井半径,m; k:土的渗透系数,m/d。,(C) 涌水量计算,(2)承压完整井单井的涌水量Q计算:,H:承压水头高度,

7、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s:井中水位降低深度,m。,3、井点系统(群井)涌水量计算,群井的组成: 有许多单井组成。 群井涌水量的特点: 各井点同时抽水时,各个单井之间的距离抽水影响半径R; 各单井的水位降落漏斗彼此干扰,其涌水量比单独抽水时小; 群井的总涌水量各单井涌水量之和。,但在井点系统中,各井点管是布置在基坑周围,许多井点同时抽水,即群井共同工作,其涌水量不能用各井点管内涌水量简单相加求得。,群井涌水量的计算,可把由各井点管组成的群井系统,视为一口大的单井,设该井为圆形的,可得出群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单井计算图:,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群井降水影响半径(),基坑中心的

8、水位降低值(),无压完整井群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环状井点假象半径(),环状井点系统包围的面积(2),含水层厚度(),无压非完整井的井点系统涌水量公式:,式中:H0有效含水深度(或抽水影响深度)。 当计算出的 H0 大于实际含水层厚度 H 时,取 H0H,(3)承压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 M:承压含水层厚度,m;k、R、x0、s:同前。,(4)承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 r :井点管的半径,m; l1 :井点管进入含水层的深度,m。,应用上述公式时先要确定x0,R,K,第一步:确定x0,由于基坑大多不是圆形,因而不能直接得到x0。当矩形基坑长宽比不大于5时,环形布置的井点可近似作为圆

9、形井来处理,并用面积相等原则确定,此时将近似圆的半径作为矩形水井的假想半径:,F 环形井点所包围的面积(),x0环形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第二步:确定R,抽水影响半径,与土的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水位降低值及抽水时间等因素有关。,在抽水25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稳定,此时抽水影响半径可近似地按下式计算:,第三步:确定K,渗透系数 K 值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K值的确定可用现场抽水试验或实验室测定。对重大工程,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以获得较准确的值。,(c)单根井管的最大出水量:,(根),式中:L总管长度(),井点管最少根数,(d)井点管最少数量:,(e)井点管最大间距:,n = 1.1Q/q,注意:

10、 实际采用的井点管间距D应当与总管上接头尺寸相适应。即尽可能采用0.8,1.2,1.6或2.0m且Dn,一般n应当超过1.1n,以防井点管堵塞等影响抽水效果。 井距取值必须大于5d(d为滤管周长),以防止各个井点之间的干扰较大,出水量显著减少; 对于渗透系数小的土质,井距应当布置得小些; 靠近河流处,井点管宜适当加密; 井距应与总管上的接头间距相匹配。,(四)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实例,案例:某工业厂房施工基坑的底面宽度为8m,长度为15m,基坑的深度为4.5m,挖土边坡1:0.5,该基坑的平、剖面示意如下图所示。 勘探数据:天然地面以下为1m厚亚粘土,其下为8m厚中砂(渗透系数k=12m/d);

11、再往下为不透水粘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 采用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试进行井点系统的设计: (1)轻型井点的系统布置; (2)涌水量计算; (3)井点管数量与间距计算,选择抽水设备。,底宽8m,底长15m,(自然地坪),(1m亚粘土),(8m砂土),(不透水粘土层),1、井点系统布置,(1)环状井点系统:(基坑的长宽比5),为使总管接近地下水位、不影响地面交通,将其埋设在地面以下0.5m处; 由于基坑上口的平面尺寸为12m19m,井点管距基坑边缘为1m,所以井点管所围的面积为:(12+12)m (19+12)m = 14 m21 m 。,底宽8m,底长15m,(2)基坑中心的降水深度

12、s: s=4.5-1.5+h1=4.5-1.5+0.5=3.5m;(注: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 式中,h1为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取0.5m1.0m。 (3)采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A 不包括滤管,HA= H1+h1+iL=(4.5-0.5)+0.5+0.1x(142)=5.2m,i:水力坡度,环形井点取0.1;s:井点管内的水位降低深度。,(4)采用长6m、直径50mm的井点管,滤管长度 l = 1m。 由于井点管露出地面0.2m,以便与总管连接,则井点管埋入土中的长度=6-0.2=5.8m(不包括滤管),大于HA =5.2m,故高程布置符合要求。,(5)

13、水井类型的确定:,井点管与滤管的总长度 =6+1 = 7m; 滤管底部离不透水层的距离= H-(s+l)=(9-1.5)-(s +iL+l)= 7.5 - 3.5+0.1x(14/2)+1 =7.5-( 4.2+1 )=2.3m; 因此,可以按无压非完整井环形井点系统设计。,2、基坑涌水量的计算:,(1)基坑中心的水位降低值:s = 3.5m; (2)井点管内的水位降低值:s=s+iL=3.5+0.1x(14/2)=4.2m; (3)含水层厚度H =9-1.5=7.5m,则需确定: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0 s/(s+l)=4.2/(4.2+1)=0.8; 查表可得:H0=1.85x( s+l )=

14、1.85x( 4.2+1 )= 9.62m; 由于H0H,这样取 H0= H= 7.5m。,(5)抽水影响半径R,(6)基坑假想半径x0 条件:基坑长宽比小于5。,(7)总涌水量Q,3、井点管数量及井距计算,(1)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q(滤管直径d取50mm):,(2)井点管数量n n=1.1Q/q=1.1x799.38/23.37=37.63,取n=38根。 (3)井距D D=L/n=(14+21)2/38=1.84m D=1.84m5d=0.785m,D=1.84m符合要求。 此处取实际井距为1.6m,实际总根数44根。 (4)基坑施工时,井点系统的平面、高程布置示意如图1、2所示。,(1)

15、选择真空泵,4、抽水设备的选择,干式(或往复式)真空泵:常用型号有W5、W6 ,采用W5型真空泵时,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m;采用W6型真空泵时,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20m。 抽水设备所带动的总管长度为70m,选用W5型干式真空泵,所需要的最低真空度hk=10(h+h)=10(6+1.0)=70(kPa) h为水头损失,可近似取1.01.5;h为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6m。,(2)选择水泵,水泵所需流量:Q1=1.1Q=1.1799.38=879.32m/d=36.64m/h; 水泵吸水扬程Hs6.0+1.0=7.0m; 根据Q1及Hs,查常用离心泵性能表,选用3B33型离心泵。,(四)轻型井点

16、施工,1、工艺流程:,定位放线; 铺设总管; 冲孔成点; 安装井点管; 填砂砾滤料、上部用粘土密封; 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 安装抽水设备后,开动试抽水; 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的变化。,4、轻型井点的施工:,施工过程:,(1)准备工作:井点设备、动力、水源及必要材料的准 备,排水沟开挖,附近建筑物的标高观 测以及防止附近建筑物沉降措施的实施。 (2)井点系统的埋设: 埋设井点的程序: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管,用 弯联管将井点与总管接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 井点管的埋设方法:水冲法(分冲孔与埋管两过程),井点管埋设:,水冲法:借助高压力水来冲刷土体,用冲管扰动土体助冲,将土层冲成圆孔后,再埋设井点管;,冲孔直径300mm,保证井管四周的砂滤层厚度;,冲孔深度要比滤管的底部深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