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6974892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公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市西十一条路跨江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资源勘查1002 XX 201000XXXX,1 勘察工作概况,1.1 拟建工程概况 拟新建大桥桥位位于牡丹江市西十一条路南端跨江处,北接海浪路,南接兴隆街。大桥为连接老城与江南新城而设置,目的是沟通牡丹江南、北两岸陆地交通。本工程南起牡丹江南岸兴隆街(K0+100.585),北至牡丹江北岸海浪路(K1+839.893),全长1739.308m。其中桩号K0+414.939K1+312.939及K1+377.439K1+457.439的范围内为桥梁工程范围,桥梁总长978m。道路工程范围为:南岸K0+100.585K0+414.939段引道,北岸K

2、1+457.439K1+839.893段引道,K1+312.939K1+377.439堤岸道路。工程规模属特大桥,拟采用桩基础。 按设计提供资料,本桥主桥桩基拟采用D1500mm钻孔灌注桩, 引桥拟采用D1200mm或D1000mm钻孔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16000 kN、9000 kN、5500 kN。,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1.2.1 勘察目的: 为桥梁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同时做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和建议。 1.2.2 任务要求: 1、查明河床及两岸、墩台构筑物地段内及其临近地段的地

3、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层岩性特征、风化程度、断层及破碎带情况,并对岸坡稳定性,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评价。 当有软弱夹层时,应了解其赋存及分布情况和对墩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并提出设计参数,治理措施以及隐伏空洞对墩台的影响。并对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价。 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为降水施工方案提供相应参数。 4、查明河床的冲刷情况。 5、判定环境水对基础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7、当存在具有水头压力差的粉细砂、粉土地层时,应评价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8、判定地基土及地

4、下水在桥涵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9、对于桩基着重查明可选择的持力层及下卧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变化规律,提出桩尖持力层最佳方案的建议,为设计部门提供设计所需的参数。,1.2.3 依据的技术标准 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规范,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TJJ D62-91; -1-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5、E40-2007;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等等。,1.3 勘察方案、方法及完成工作情况,1.3.1 勘察方案、勘探点的布设 按照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及相关规范,确定该桥属于特大型桥,场地复杂程度属类、中等复杂场地。 布设原则:依据规范及设计部门提供的“勘察特别说明”中的要求布设勘探点,即:勘察点距为40-60m,每个墩台布设3个勘探点,主桥的两个墩台各布设8个勘探点。并按设计部门先前给出的“北岸主桥及南岸标识有墩基础的桥梁”结合设计部门最新给出的“西十一大桥新方案”范围内进行布孔,共布设 79个勘探点,勘察单位认为符合

6、规范要求,同意按此方案施工。勘探点深度:根据牡丹江地质区域资料,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按设计部门提出主桥勘探点深5060m的要求进行布设。引桥控制性勘探点深50m,一般性勘探点深1020m。,1.3.2 勘察工作方法,勘察工作根据已掌握的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结合拟建工程的特征和场地的具体条件,为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便于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恰当的评价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1、钻探方法 钻探采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DPP-100型车载工程钻机及JB-200和MB-600型座机,另外还有无锡探矿机械厂生产的G2-50、G1-30钻机配合钻探。套管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开孔直径1

7、46mm、终孔直径为75110mm。每回次钻进第四系地层控制在0.5m,基岩部分控制在1.0m。岩芯采取率第四纪地层大于80,基岩强风化带应大于80,中等风化带大于85。,2、原位测试,工程勘察按规范要求选择18个进行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除对粘性土进行标贯、对碎石土(圆砾)进行重型(N63.5)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对卵石进行超重型(N12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外,还对基岩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判断其风化程度。操作严格执行规范,对所取得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微机处理。进行的其它测试如下: 、工程物探及剪切波速试验 为查明地层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及规模性质及工程地质特性,

8、在构造发育地段进行了工程物探,采用电阻率测深法,判断深部构造。 为判定建筑抗震场地类别等,还选取4个勘探点进行剪切波速试验,试验在工程钻孔内进行,采用单孔法,钻孔采用泥浆护壁,用叩板法做震源,木板中心距钻孔中心1.0m,采用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孔内测距1.030.0m,从底向上返测,锤击木板两侧按正反方向反复进行,以确认其正确 -2- 波形为止,采集的波形由中科院武汉力学研究所开发的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抽水试验 为施工降水需要,查明场地主要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等水文参数,进行了抽水试验。成井工艺采用潜水完整井,孔深13m,孔径240mm,护壁管孔隙率达25,降深2m,稳定时

9、间8小时, 并对恢复后水位进行观测。 、孔口定位及高程测量 为使勘探点位置及孔口高程数据准确,测量工作由牡丹江市测绘研究院协助完成。引测点为牡丹江(通江路)江桥南端西侧高程点,该高程为240.284m,误差精度均满足要求。,3、取样及室内土工试验,勘察单位按规范要求选择24个孔按层位采取了试样,对所取得的试样由本公司土工试验室完成,土样除进行常规试验外,还对粘性土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砂土进行了坡角试验;对所取得的数据,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岩石试样除进行天然状态的单轴抗压试验外,为避免岩石裸露风化,保持岩芯的天然状态,准确给出天然状态岩石的抗压强度,还采取了点荷载试验,试验随外业钻探进度及

10、时进行。 为了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按规范要求在现场采取了两组水样,样品的分析由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实验室完成,1.3.3 完成工作量,拟建大桥南北岸主桥区均为河床、农田、耕地、鱼池等,因场地动迁工作滞后,受鱼池、江水的影响及设计变更,为赶工期进行设计,部分勘探点偏离设计孔位。野外钻探工作分两期进行,于2009年8月25日开始,2010年4月29日结束,完成的工作量如下,勘察工作量一览表,2 桥位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2.1.1 地质构造 牡丹江市区位于吉黑陆块的东南部,佳木斯台隆的南部、小兴安岭与张广才岭准地槽褶皱带相间部位,基底为上元古界变质岩系

11、,其上分布着古生代以陆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地层的沉积盖层,并伴随在酸碱性的岩浆岩侵入,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内陆拗陷,沉积了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其后一直处剥蚀状态,新生代接受第三系、第四系山间盆地沉积,并伴随有轻微的火山岩侵入喷发。,2.1.2 地形地貌,牡丹江市区地属新华夏体系张广才岭老爷岭第二隆起带,处于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相间部位,牡丹江断裂(南北向)与海浪河断裂(东西向)的交汇处,为中新生代形成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高南低的山间盆地,反映在地貌上的特点是四面环山、中间较为低下的自然盆地,牡丹江水由市区南西向北东流过。 桥址区属于构造剥蚀河谷地貌,河床较宽阔平缓。南岸江水紧临堤坝。轴线处堤坝顶面高程为

12、234.53m。北岸岸边坡上为老河床、低漫滩。老河床地表多为新近开垦的农田和人为采砂后回填松散的级配不良粗砾(卵石)。低漫滩区地表微向河床倾斜,比较平坦。多为旱地农田(高程约为234m左右)及鱼池(水面高程约为231m左右)。漫滩地层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为低液限粉土,下部为河床相级配不良中砾(圆砾)、级配不良粗砾(卵石)。现河床第四系地层由圆砾、卵石组成,基岩为白垩系猴石沟(k1h)组砂岩,由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及含砾砂岩组成。南岸、北岸两江堤坝之间桥轴线上地面高程在230.45 m237.89 m之间,相对高差7.44 m。,2.2 桥位工程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本次勘察所揭露地层

13、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白垩系沉积砂岩,除表层杂填土(耕土)外,上部第四系覆盖层由低液限粉土、级配不良中砾(圆砾)、级配良好砾砂、级配不良细砂、级配不良粗砾(卵石)组成,属第四系全新统Q4al。 桥址区内第四系覆盖层最大厚度12.60m,最小厚度4.00 m。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1)猴石沟组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等,局部夹中、粗砂岩和含砾砂岩。其上部风化程度为强风化,随深度增加向下风化程度减弱至中风化、微风化。 现将各层岩土的埋藏条件及岩土特征,由上至下,从新到老分别叙述如下,2.2.1 第四系地层Q4al,第层 杂填土(耕土) 为场区表层覆盖土,厚度在0.004.60m之间,由于受人为影响,其变化无

14、规律,主要由耕土、碎石、砂土、建筑垃圾等物组成,尤其南岸江水中的填土,是最近为勘察而回填土,结构松散。 第层 低液限粉土 见与牡丹江南北岸低漫滩区的上部层,厚0.804.80m,呈楔型向南尖灭。顶层面埋深0.304.00m,标高为231.09236.89m。低液限粉土呈黄褐色,以粉粒为主,含少量绢云母碎片,无光泽,具弱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很湿,稍密,属中压缩性土。,第层 级配不良中砾(圆砾) 见于粉土层之下,部分钻孔地表直接裸露,厚1.705.60m,顶层面埋深0.007.80m,标高为231.15235.88m。圆砾呈深褐黄褐色,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安山岩为主,磨圆度好,呈圆形

15、亚圆形,质硬,砾径在0.26.0cm之间,砾石含量5070,局部砾径较大,向下渐变卵石。充填物为粗、中、细砂,含少量粘粒,饱和,中密。 -1层 级配不良细砂 仅见于钻孔的中上部,厚0.902.40m,顶层面埋深1.003.20m,标高为232.26233.49m。细砂呈黄褐色,以细粒长石、石英砂为主,混多量中粒,颗粒较均匀,级配不良,湿饱和,稍密。 -2层 级配良好砾砂 见于场地西区的北部部分钻孔,呈层状或楔状,厚1.803.30m,顶层面埋深3.204.60m,标高229.10230.90m。砾砂呈黄褐色,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及安山岩,以长石、石英砂为主,磨圆度较好,亚圆状,质硬,砾径一般在

16、220mm,可见少量20mm的卵石,充填物以粗、中、细砂为主,含少量粘粒,级配良好,很湿饱和,密实度不均匀,稍密中密,第层 级配不良粗砾(卵石) 见于老河床区的顶部、低漫滩区上部及南、北两岸下部,厚度变化较大,0.506.90m,埋深0.007.00m,标高为226.06m233.68m。卵石颜色呈杂色,以黄褐色、灰黄色为主,特征同上,唯有砾径增大20200mm,尤其38号孔处砾径可达280mm,卵石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质硬,充填物以粗粒为主,含少量粗、中砂,级配不良,饱和,中密密实。,2.2.2 白垩系地层k1h,第-1层 强风化含砾泥岩 见于南岸4858号孔,厚5.106.00m,顶层面埋深为4.505.90m,标高为225.25226.66m。呈灰黑色,以泥岩为主,含多量砾石,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干钻可钻进,岩石强风化。 第层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各孔均有揭露,分布广泛,延伸稳定,该层厚2.507.70m,顶层面埋深为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