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6972363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南通大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的护理计划,六病区:季慧瑜 顾 喻 方艺橙,一般资料,姓名:刘珏辰 入院时间:2015.08.16 10:41 性别:女 记录时间:2015.08.16 11:38 年龄:7Y8M 供史者:患者母亲 民族:汉族 出生地: 义乌 学校:无 家长姓名:。 现住址:义乌义亭镇王阡三村 电话:。,现病史,患儿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下肢瘀点瘀斑,两天前逐渐出现双上肢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压之不退色。呈青紫色及暗红色不等,不伴瘙痒感,无发热,有少许咳嗽,无呕血黑便。无关节肿痛,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两天前至安徽省太湖人民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2、28.5%,淋巴细胞比例62%,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22109L,未予处理,遂至我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6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27.2%,淋巴细胞比例64.8%,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计数22109L。遂拟血小板减少症收住入院。病来患儿神经精神可,胃纳尚可,大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增减。,过去史:曾有食用蜂王浆过敏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否认传染病史 个人史:出生史出生地 浙江义乌 长期居住地 浙江义乌 胎产次:G1P1足月顺产 出生体重4.05 kg 难产史 否认产后窒息抢救史 喂养史:母乳 出生后母乳养至十月,适龄添加辅食,现普食。 偏食有 偏素食 生长发育

3、史:正常 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 月经史: 未初潮 预防接种史: 卡介苗已接种 家庭史:家中类似疾病 无,家族遗传病 无,直系亲属死亡 无,近亲结婚 否,父母亲 健康,结核史 无,出血史 无,兄弟姐妹 无,其他 否认两系三代家族遗传病史,肿瘤病史及相似病史。,入院查体:T36.7,BP84/71mmHg,HR66bpm,RR18bpm,神清,反应可,颈软呼吸平,咽不出血,扁桃体无肿大,口腔黏膜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双侧呼吸音对称,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及明显心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肿大,四肢可见散在瘀点及瘀斑,大约22cm,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检查 :2015.8.1

4、4安徽太湖人民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7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28.5%,淋巴细胞比例62%,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22109L,未予处理,遂至我院就诊。 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6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27.2%,淋巴细胞比例64.8%,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计数22109L。 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临床上以自发性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生存时间缩短和抗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形成,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等为特征。,病因

5、,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增多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 感染 免疫因素 肝脾与骨髓因素 其他因素,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1)皮肤黏膜出血,可见针尖样出血点或淤点,瘀斑。以四肢多见,散在或较密集分布,压之不退色,不高出平面。(2)鼻出血或牙龈出血(3)胃肠道出血较少见,可表现为黑便。(4)颅内出血:10%的患儿会出现颅内出血,是ITP致死的主要表现。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抽搐,意识障碍,小儿前囟饱满等。(5)球结膜出血(6)少数患儿可能有脾大。,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急性

6、期可低于20X109/L,出血严重者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骨髓检查:巨噬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产血小板型的巨噬细胞减少,幼稚巨核细胞或成熟未释放巨核细胞比例增多,另见裸核巨核细胞。,免疫球蛋白测定:ITP患儿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增高,如持续增高,提示效果不佳。,治疗要点,1、预防创伤性出血 急性期出血明显者卧床休息,忌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常用泼尼松 1.52mg/kg/d,分三次口服,严重出血者可用地塞米松1.5-2mg/Kg/d或甲强龙20-40mg/Kg/d静脉滴注,连用3天,症状缓解后改

7、泼尼松口服,2-3周后逐渐减量停药,一般不超过四周。,个体化,治疗要点,3、大量丙球蛋白 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阻断抗体信赖性细胞毒性作用的细胞效应,增加IgG的分级代谢率。剂量1-2g/kg/d,静脉滴注1-2天,可于肾上腺激素合用。 4、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 严重出血,未及生命时可输注血小板。但尽量少输,因为ITP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的PAIgG,可使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反复输注还可以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个体化,预后,儿童ITP属良性疾病,少数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死亡率不到1%。成人ITP自发缓解者很少,约1/3的患者对激素及脾切除无效,这些患者常常迁延不

8、愈,约5%的患者可死于颅内出血。,护理诊断,1.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与血小板减少致皮肤黏膜出血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 与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应用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内脏出血 4.恐惧 与疾病症状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出血 应注意观察病人出血的发生、发展及消退情况,特别是出血部位、范围和出血量。注意病人自觉症状、情绪反应、生命体征、神志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等,及时发现新发出血或内脏出血,一旦发现血小板计数10x109/L、严重而广泛出血、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要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救治。,护理目标,1.患儿不出现新的出血点,原有的出血点有所好转。 2.患儿不发生感染,体温

9、正常。 3.患儿不出现其他的出血情况。 4.家长能了解该病基本护理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住院期间焦虑减轻,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 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物粗硬、油炸、有刺激。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皮肤瘀点的变化,监测血小板数量变化,对于血小板极低者严密观察有无其他出血情况(失血性休克、颅内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二)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 测血压时袖带充气不能过度,时间不宜过长。 做好口鼻黏膜的护理。 避免损伤。 皮肤的护理。,

10、(三)预防感染,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保持出血部位清洁。 注意个人卫生。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四)心理护理,皮肤出现瘀点及护理操作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闹等。故应关心、安慰患儿,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取得合作。加强与家长有效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以此来协助患儿配合治疗。,(五)潜在并发症:内脏出血,避免诱发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防治呼吸道疾病等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外伤。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色、出血量。若面色苍白加重,脉搏增快,出血,血压下降提示可能失血性休克;若患儿嗜睡,烦躁,头痛,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提示可能颅内出血;若消化道出血常伴腹痛、

11、便血;肾出血伴血尿、腰痛。,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成因、主要表现及治疗方法,以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情绪稳定和大便通畅。为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应饭后服药,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定期复查血象,以了解血小板数目的变化。一旦发现皮肤黏膜出血加重或内脏出血点的表现,应及时就医。,出院指导,(1)做好自我保护,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去公共产所时戴口罩,衣着适度,尽量避免感冒。以防加重病情或复发。 (2)出院后注意营养,尽量给以温凉,柔软饮食,不要食用带皮壳的干果类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适当食用补血类食品,如红枣,花生等。,(3)不使用硬质牙刷,不挖鼻孔,用液状石蜡涂鼻粘膜防干燥出血,多饮水。 (4)出院后应按医嘱正确服药,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减量或停药,并定期门诊复查,慢性ITP脾切除患儿易患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应酌情应用抗生素。 (5)指导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如瘀点瘀斑,发现面色苍白,虚弱不安,感觉异常,应高度怀疑内出血倾向,出现的头痛,呕吐不安,定向障碍,嗜睡等现象,应高度怀疑颅内出血,需及早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