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2807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 苏 省 海 门 中 等 专 业 学 校综 合 部 2013 2014学 年 第 一 学 期 第 一 次教 学 质 量 检 测 试 卷班 专 业 科 目( 命 题 人 徐 卫 琴 审 核 人 吴 开 宇 )本试卷分第卷(客观题)和第卷(主观题)两部分。两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共 50 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2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A孱头

2、流水潺潺 莅临不寒而栗 侍奉伺机而动B顺遂半身不遂 船舷故弄玄虚 和煦殒身不恤C卷宗胜券在握 篆书如椽巨笔 血晕血口喷人D市侩脍炙人口 扁平一叶扁舟 桀骜佶屈聱牙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理昭彰(明显) 偃旗息鼓(倒下) 南辕北辙( 车轮压出的痕迹)B永垂不朽(磨灭) 百舸争流(大船) 趋之若鹜(鸭子)C残羹冷炙(烤肉) 面面相觑(看) 弥天大罪(满)D放浪形骸 (身体) 厥功甚伟(他们的) 完璧归赵(完整)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B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

3、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C薛宝钗巧妙而自然地利用了她豁达的行为、端方的品格,与林黛玉虚与委蛇,从而赢得了她的尊敬。D在国际会议上,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 应该改变,精神 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前进, 得到大多数人赞同才行。A.要是 那就 只有 只有 B. 不仅 而且 只要 只要C.如果 那么 只有 只有 D. 因为 就 只有 只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 )A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2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C诚然,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教育上也负有重大责任。 D兄弟学校明天有 30 人代表来我校指导工作,届时请各班班长和团支书出一人接待。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人们不能这样地过活! ”他嚎啕着, “这决不能存在!这决不能存在!”B冬天日出较晚,它们叫得也晚,夏天日出早,它们叫得也早。 C我曾经很喜欢一篇文章,一个英国人

5、写的,文章的题目叫做作家是用笔思想的 。D这是他心魂中两种最高的力量的肉搏:真理与爱。7下列各句中修辞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A孩子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 (比喻)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借代)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人)D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顶针)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兴致辞在语体上可多用短句,适当穿插口语、俗语、谚语等,也可在关键处添加一些体态语,使得致辞更有一定的通俗性。 B现场报道是一个流线型报道,在结构上应该简洁明了,开门见山,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般用顺叙,不用倒叙和插叙等手法。C在答辩时如遇到评委提出的意见与

6、你向左这种情况 ,请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或成果去随声附和。D新闻也叫消息,是报道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时常用的一种文体,它有三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和社会性。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刘亮程,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作品有一个人的村庄 库车等。B克莱尔萨夫安,美国记者,著有经典新闻作品 别了, “不列颠尼亚” ,他将文学作品写作方式成功运用于新闻写作。C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写的 贝多芬传 、 米开朗琪罗传 、 托尔斯泰传合称为巨人传 。D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

7、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等。10.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不是单纯地歌咏康桥迷人的自然风光,而是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B.语言的演变作者首先强调了语言是不断变化的,然后以语音为重点,运用分类、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中心论点。3C 大地上的事情一文呈现了一种久已被我们熟视无睹甚至因审美知觉麻木钝化而遗忘了的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中一切生灵的情感。 D.落日一文是一篇新闻侧记,通过对 “日本投降签字”这个历史性事件中重要场景的真实描述,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没落,寄托了作者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二、阅

8、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大题,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一)所谓“一字诗”就是说改了一个字,即把“数”字改为“一”字。一字之改,为什么使作者钦佩得 呢?看来,其中是有妙趣的。诗题为早梅 ,写的是梅,而立意则应在早字:一场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诗中所写的是 的早梅,它并不因风雪摧残而萎缩凋零,反而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里绽开蓓蕾。如果是开了数枝。说明已开放了几天了,如果是一树梅花,那就更是花开已久了。 “一枝开”既表现其早,还使人感到无数蓓蕾将迎着严酷的风雪,不断怒放。惟其“一枝” ,才表现出 的品格和生命力,这样,诗的意境

9、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由此可见, “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意境中,却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写早梅就只有这种写法,也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例如张谓早梅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但这写的是另一种意境,和齐己的是 的。11选文中所填的词语依次是( ) A. 五体投地 含苞欲放 坚强峭拔 迥然不同B. 甘拜下风 盛开怒放 坚韧刚强 迥然不同C. 甘拜下风 含苞欲放 坚强峭拔 截然相反D. 五体投地 盛开怒放 坚韧刚强 截然相反12. 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选文部分是本论的概说,以 “一字师”的故事,

10、说明选用“一枝“,才可表现早梅的坚强品格和生命力。B. 齐己把郑谷写的早梅中的“数”字改为“一”字。一字之改,能使诗的意境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C. 选文典型举例“一字师”的故事,总说“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意境中,却起了巨大的作用。D. 通过对“一字师”故事的分析谈启示,可以自然而然提出观点,引出对“一”字妙用的展开分析。13.张谓早梅 “写的是另一种意境” ,这“另一种意境”指的是( ) A.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B. 全诗立意在“早”字:一场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

11、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C. 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D. 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41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较为严整,采用了引论 本论结论的结构,选文是文章的本论部分,也是分析问题部分。B. 本文把古代文论与古典诗词鉴赏相结合,谈理论不流于空泛,谈作品而不就事论事,不仅使人获得古代文论的知识,还能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C本文以典型的、生动鲜明的诗词意象阐释作者的理性思考,

12、通过典型诗句,对诗的意象、意境、意趣等做细致的分析。D本文脉络清晰,层次清楚。选文中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说服力强。(二)大约和写这两篇小赋同时,苏东坡又写了一篇短短的月下游记。一天夜里他不能入睡,起来在承天寺月下漫步,承天寺离临皋亭很近。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这篇游记现在已然成了散文名作,因其即兴偶感之美,颇为人所喜爱。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这篇小品极

13、短,但确是瞬息间快乐动人的描述,我们若认识苏东坡主张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只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我们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的心境。他究竟怎样陶冶出此种恬适的心境呢?且听下回分解。15.下列有关选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篇小赋”指月夜泛舟的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两文中夜游的起兴及游程基本相同。B “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 ,内容指诗人宁静欣悦的心境,形式是指宁静欣悦的作品风格。C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

14、是全文的点睛之笔。D “他究竟怎样陶冶出此种恬淡的心境呢 ”,承上启下,激发读者兴趣。16对苏东坡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7选文引用了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其作用不正确的是( )A引用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增强传记的真实性,使传主苏东坡形象真实可感,具体生动。B引用了苏东坡的

15、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真切地展示了苏东坡月下漫步宁静欣悦的心境。C引用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强化全文的观点“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5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 。D苏东坡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的引用,使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增强文学韵味。18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林语堂掌握了许多有关苏东坡的珍本古籍,所以选材时披沙拣金,准确地剖析了苏东坡真实的心路历程。B课文通篇以描写为主,杂有大量的记叙,间有许多抒情、议论的句子。C作者用了很多细节突出东坡被贬黄州时的生活状态和旷达的性格。D作者善于从传主的诗文渲染开去,寻找诗文中表现的生活场景,间接描写与直接引用相结合。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