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689645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病害部分~fd58b(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病害发生与防治,技术部 吴志超,一、病害基本知识介绍,一 病害分类 1、侵染性病害 2、非侵染性病害 二、病害的症状,1、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特征:病原生物侵染造成,可以进行再侵染,造成病 害的传播。 病原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类菌体、线虫、寄生 植物(如菟丝子)。,(一)病害的类别,2、 非侵染性病害 特征:无病原生物侵染,植物自身原因或环境条件恶化所引起,植株间不会传染 致病因子: 1)遗传因子及先天性缺陷:遗传性病害 2)物理因素恶化:灼伤、冻、旱、涝、雷、雹害、栽植密度过大等导致发黄和矮化。 3)化学因素恶化:缺素、土壤污染毒害、药害。 。,(二)病害的症状,概念:园林植

2、物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作用:是人们识别病害、描述病害和命名病害的主要依据,在病害诊断中十分有用。,症状的类型,二、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防治,侵染性病害 1、叶部病害 2、枝干病害 3、土传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旱害、涝害、冻害、缺素症,叶部病害,特点: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造成提前落叶并削弱树势,穿孔病,病原物:真菌(樱桃穿孔小球壳菌)、细菌(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 病原寄主:樱桃、梅、桃、李、杏、桃 真菌性穿孔病症状: 1)发病部位:叶片、新梢,多从树冠下部开始,渐向上扩展。 2)发病初期:叶正面散生针尖状的紫褐色小斑点,后扩

3、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5毫米的病斑,褐斑边缘紫褐色。 3)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灰褐色霉点。斑缘产生分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细菌性穿孔病症状 1)枝干:枝梢上逐渐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褐色至紫褐色圆形稍凹隐陷病斑。感病严重植株的12年生枝梢在冬季至萌芽前枯死。 2)叶片: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3)果实:果面出现暗紫色圆形中央微凹陷病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有黄白色粘质,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穿孔病(真菌性),樱花褐斑穿孔病,碧桃褐斑穿孔病,穿孔病(细菌性),桃叶部症状,桃果实症状表现,桃枝条症状表现,枝条

4、表皮症状,枝条剥皮后特征,穿孔病(细菌性),发病规律: 真菌性穿孔病:病菌在病叶或梢部越冬,翌年产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每年6月始发,8-9月病重。大风雨多的年份病重,夏季干旱、树势弱易发病。 细菌性穿孔病:细菌在枝条溃疡内及病芽内越冬,翌年气温回升,细菌借助风雨、昆虫传播,从气孔或皮孔侵入,每年4月下旬开始,6-7月病重。,穿孔病防治方法,药剂防治: 一、真菌性穿孔病: 1)展叶前后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1:1:100- 20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等。 2) 发病期喷洒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

5、5%代森锌600倍液或 50%多菌灵1000倍液,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细菌性穿孔病 1)发芽前喷波美50度石硫合剂/11100倍式波尔多液铲除越冬菌源。 2)发芽后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3)幼果期喷代森锌600倍液、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 0.5kg、消石灰2kg、水120kg)。6月末-7月初喷第1遍,15-20天喷1次喷23次 加强栽培管理,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不要将寄主植物栽在风口区 ,干旱时及时浇水。 清洁圃地,秋季清除病落叶并烧毁,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减少来年浸染源。,病原:真菌(白蜡尾孢菌属丛梗孢

6、目、尾孢霉属) 寄主:白蜡 症状:病菌着生于叶片正面,散生多角形或近圆形褐斑,斑中央灰褐,直径1-2mm,大病斑达5-8mm。斑正面布满褐色霉点,即病菌的子实体。引起早期落叶,影响树木当年生长量。 发病规律: 菌体在冬季潜伏,6-7月易爆发。,白蜡褐斑病,白蜡褐斑病,病原物:真菌(苹果盘二孢) 寄主:苹果、沙果、海棠、山定子等 症状:病斑分三种类型 (1)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四周黄色,中心暗褐色,有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有绿色晕。(2)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病斑小而多。(3)混合型。病斑很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中心为灰白色,其上亦

7、有小黑点,但无明显的同心轮纹。有时果实亦能受害。病部果肉褐色,呈海绵状干腐。 发病规律:病菌在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和浇水传播。病菌从侵入到引起落叶约1355天,田间56月始发,78月进入盛发期,10月停止扩展。,海棠褐斑病,海棠褐斑病,海棠叶片症状,苹果叶片症状,海棠褐斑病,不同病斑类型,病原:真菌(松针座盘孢菌 ) 寄主:松树 症状:侵染松针,最初产生草黄色或淡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大变褐;病叶上端变褐色枯死,中间褐色病斑与健康组织相间。当年感病针叶,翌年5-6月开始枯死脱落。新生嫩叶感病常不出现典型病斑,针叶尖端迅速变褐枯死。病害自树冠基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扩展。病重的

8、松树,全株枯死。,松针褐斑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子实体在病针叶或病落叶上越冬。在第二年3月下旬当气温高于12时,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植株,侵入后潜育期7-12天表现症状,病菌一年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当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80%,连续多天降雨,病害迅猛发展而流行。,松针褐斑病,松针褐斑病,松针褐斑病从植株基部开始发病,松针褐斑病防治方法,1、严格进行种苗检疫,防止从疫区引进种子、苗木 2、避免大面积连片集中,砍除重病树,剪除重病枝,防止病害蔓延发展。 3、春季温度回升时,喷洒甲托、石硫合剂防治病害侵染。发病后使用1:1:100的波尔多液、70%多菌灵800-1000倍液、70%百

9、菌清8001000倍液喷洒,每半月一次,连续23次,效果明显。,病原菌:真菌(松针散斑盘菌 ) 寄主:松树 症状: 初期产生黄色斑点或段斑,后病斑颜色加深呈淡褐色,至晚秋全叶黄褐脱落。第二年春季在凋落的针叶上先出现纤细的黑色横线,将针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两横线间产生椭圆形黑色子实体,以后再形成带光泽漆黑或灰黑色米粒状小点,中央纵裂成一道窄缝。,松树落针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子囊盘和菌丝在感病落叶上越冬。34月林间湿度大,子囊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在土地瘠薄,林地干旱,卫生状况差,林木生长衰弱,针叶的细胞膨压降低时最易感病。混交林比纯林感病轻。,松落针病,1,2,图1、图2凋落松针第二年春季症

10、状(典型症状),3,图3松针病当年发病症状,松落针病,松落针病整株发病情况,白粉病,病原:属真菌,造成该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子囊菌亚门核菌纲、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类的菌。 寄主:大部分园林植物均可发生此病害,尤其双子叶植物发生更普遍。 症状:发病初,叶片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此霉层变为灰色。花穗畸形表面被覆白粉层,植株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识别: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花穗畸形表面被覆白粉层,

11、植株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大叶黄杨白粉病,五角枫白粉病,月季白粉病,发病规律: 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6月份趋于严重,7-8月份会因为天气燥热而趋缓或停止,但9-10月份又可能再度重发。在雨季或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偏施氮肥、植株栽植过密或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发病。,白粉病防治方法:,1、清除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落叶、病梢,并烧毁。 2、及时修剪除糵,保持苗圃枝干通风透光。 3、药剂防治:冬季休眠期发芽前喷洒2-3遍石硫合剂;发病后可喷洒15%粉锈宁(三唑酮)1000-1500倍液、70%甲托1000倍液、25%阿米西达30

12、00倍喷雾、56%嘧菌酯百菌清1500倍。,锈病,锈病是园林植物病害中的一种常见重要病害,据统计,花木上有80余种锈病,有些为害相当严重。主要发生于海棠、国槐、毛白杨;油松、云杉、樟子松等松柏类。,病原物:梨胶锈菌 、山田胶锈菌 夏寄主:梨、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西府海棠、白海棠、红海棠、垂丝海棠、白花垂丝海棠、三叶海棠、贴梗海棠、苹果 冬寄主:桧柏、新疆圆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等,海棠锈病,症状: 叶片染病,初生桔黄色小圆斑,直径1-2毫米,后扩大至4-10毫米;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一个月叶背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破裂

13、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严重的干枯脱落。叶柄染病,初病部膨大,呈橙黄色,生毛状物,后变黑干枯,叶片早落。,锈病在冬寄主上症状表现,桧柏症状,冬孢子角,桧柏,锈病在夏寄主上症状表现,叶片正面症状,叶片背面症状,锈病发生严重表现,海棠感染锈病症状,锈孢子器,锈病在枝干上症状表现,柏,海棠,发病规律: 以多年生菌丝在桧柏针叶、小枝及主干上部组织中越冬。翌春遇充足的雨水,冬孢子角胶化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为害,潜育期6-13天,该病的发生与5月份降雨早晚及降雨量正相关。展叶20天以内的幼叶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多不再受侵染。,锈病防治方法,1、避免将海棠、松柏等转主植物种在一起

14、。园林风景区内,注意海棠种植区周围,5km内不要种植转主植物,减少发病。如景观需要配植桧柏等转主植物时,则以药剂防治为主来控制该病发生。 2、化学防治: 1)春季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时,降雨量为410 mm时,应立即往桧柏针叶树上喷洒药剂:1:2:100的波尔多液;波美0.50.8度的石硫合剂。 2)降雨量为10 mm以上时,向海棠等阔叶树上喷洒1%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3)秋季89月份锈孢子成熟时往海棠上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粉锈宁。,煤污病,病原菌:引起煤污病的病原菌主要分布于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半知菌亚门核菌纲。 寄主:可侵染多

15、种园林植物,多在蚜虫、介壳虫、粉虱、木虱危害后发病。 症状: 在叶上生成黑色疏松状小斑,连片后形成坚硬的墨黑色霉层,严重全株覆盖满黑色的烟煤状物。妨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煤污病,朴树 华山松,女贞煤污病,介壳虫引发的煤污病,苏铁煤污病,发病规律:,病菌以蚜虫、蚧虫和粉虱等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这些害虫的存在是该病发生的先决条件,并随这些害虫的活动程度而消长。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蔓延危害,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也可随昆虫传播。在栽培管理粗放和荫蔽、潮湿的园林中常造成严重危害。,煤污病防治方法:,1、 整枝修剪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可减少病害发生。 2、药剂防治: 防治该病的根本措

16、施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减少其排泄物或蜜露从而达到防病的目。可于发病期喷施40%氧乐果1000倍液、1:1:150波尔多液或其他防治蚜虫、介壳虫的药剂。,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有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菌目炭疽菌属真菌引起。 寄主:该病以叶片厚水分多的植物多发,常绿树阔叶苗木较落叶苗木多发,如广玉兰、米兰、仙人掌、芦荟、海棠等。,症状: 主要为害嫩叶和老叶,病害多从叶缘、叶尖开始发生。病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色黄褐至黑褐,病部稍隆起,边缘有黄晕。后期病斑正面有很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蔓延至叶片1/4以上。,炭疽病,茶花 玉兰,炭疽病,苏铁,玉簪,紫荆,山茶,发病规律:,病菌以在地面上的病叶残体或植株上的病叶内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该病3-10月均可发生。植株缺肥少水,生长衰弱,或种植时伤根,均易于感病。高温高湿利于病害扩展和蔓延。,炭疽病防治方法:,1、 清除侵染来源 2、 加强栽植管理,多施磷、钾肥,适当修剪等 2、 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