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环境保护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643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八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专题十八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专题十八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专题十八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专题十八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八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八环境保护(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八 环境保护,高考复习专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考点透视】,课标导航,1环境与环境问题 l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l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l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l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l 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l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l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治理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l 举例

2、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l 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l 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 区域的影响。 l 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l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l 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l 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l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l 举例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l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

3、的高考命题,多以区域图为基础,以某种重要的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或污染问题为背景材料,侧重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布的特点、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措施。今后命题者也会紧紧围绕这一线索命题。 1.可能会继续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 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2.要多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如2010年山东文综32题:污水来源、危害。 3.资源和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也是命题所关注的方向之一。如2010年江苏地理30D: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问题。,环境 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自然

4、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中国的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环境管理的内容与手段,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突破】,一.人类与环境,1人类离不开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必须占有含有媒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2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5、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当代环境问题的 产生及其特点,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18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

6、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它 是决定_时代经 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 经济增长主导要素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 发展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 激化的阶段是_ _ 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 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 的基本特征是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土地,农业文明,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

7、境污染与破坏严重。,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右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单位是 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_;图中 三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是城市的是_, 为什么?,煤,地形较平坦,SO2浓度较高。,重点难点突破】,【,(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_,两个地点中,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请说明理由。 处SO2浓度较高,且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3)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发展水电;西

8、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解析:(1)该地大气中SO2含量较高,说明消费的能源主要是煤;图中 三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是城市的是,因为处地形较平坦,且SO2浓 度较高(生产、生活燃煤)。(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酸雨;两个地点中,这种环境问题较严重的是,其原因可从处 SO2浓度、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3)从减少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 燃料,改善能源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酸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

9、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点拨迷津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 生态环境之一,为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2009年“世界湿地 日”的主题定为: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呼吁人们关注 河流流域,共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材料二 山东湿地类型多,分布广,总面积约16万km2,可划分为海 岸、河口湾、河流、湖泊、沼泽5大类型。水是湿地生态系统最重

10、要 的生态因子,但是山东湿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湿地水资源相对不 足。,重点难点突破二】,材料三 湿地效益示意图,(2)分析山东省湿地水资源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 答案: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雨季水量随地表径流迅速排 出;旱季水源稀少;工农业生产、灌溉、生活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湿 地水源得不到有效补给,水位变化大,经常出现大面积湿地干涸现象。 解析:第(1)题,结合“湿地效益示意图”及所学知识知湿地在维护生态 平衡、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显著。第(2)题,山东省湿地水 资源相对不足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1)解释湿地的生态功能。 答案: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

11、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控制土壤侵蚀等。,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治,2.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另一、两 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 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 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 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点拨迷津 】,重点难点突破三】,3读“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有关资料统计表”,分析并解答相应问题。,(1)该地区1980199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

12、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_%,同时_、_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植被覆盖率由18%降为10%,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多。 (3)这十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及人均产粮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案:该地区粮食单产量和人均产粮量都下降(见下表)。,草地,10,森林,(4)你认为要改善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应急需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 环境;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和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的道路。 解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

13、个因素的改 变会导致相关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根据表 中数据可知,本区粮食单产下降主要是过度开垦导致生态恶化所致,人 均产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改善环境,要先分析环境恶化 的原因,然后再因地制宜,对症下药。,1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和资源的利用保护,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不清,【典例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 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 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高考联结

14、,材料三 塑料袋的制作过程一般为:从石油烯烃中制造塑料颗粒,进入 加料斗并通过螺杆挤塑机的狭长缝隙挤出,为了防止变形应立刻进入冷 却液(一般是水)中冷却成形,制成“塑料纸”。2008年6月1日开始,我国禁 止超市免费为顾客提供购物塑料袋。 (1)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主要是 ( ) A人口众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显著 D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 ) 过度抽取地下水 草场不断超载 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 B C D,B,B,(3)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减少“白色

15、污染”,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费量等。 易错剖析:该题主要失误表现为对我国生态问题认识不足。第(1)题, 不能结合我国地形特点说明我国耕地国情。第(2)题,往往错在审题不 清,不能找出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即一是人口增加,二是耕地减 少。第(3)题,常错在不能结合材料及实际分析,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 料袋的原因主要是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费量和减少白色污染。,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 表现特征、分布等。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纠错感悟:,(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