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553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资料(高考真题与史料)(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

2、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1990年11月,联合

3、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 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 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 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4、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 A: B: C: D: ,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一次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

5、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

6、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A: 反对美苏争霸 B: 开展全方位外交 C: 倡导求同存异 D: 重组大国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 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 另起炉灶”方针

7、 B.放弃“ 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8、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从社会背景、哲学背景、思想文化背景三个层面粗线条地勾勒“心学”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朱元璋开国之初,在政治上强化君主独裁,大兴党狱,杀戮功臣,至成祖永乐和宣宗宣德年间,又建立内阁制度,削夺诸王权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央集

9、权制度。明代中期,政治极度黑暗,宦官专权,党派倾轧,以至“公道沦亡,人心败坏,凶气参会,群邪翕谋”。1狭隘的政治空间,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明代士人书家对纲常名教产生了质疑,以天下为己任,维护大一统政权,不再是明代士人的基本人生理想和最终追求,他们的心态开始内转,,开始走向自我和追求生命本真。王阳明在不背离儒家传统和理学精神的前提下,对儒学和理学进行了自我式的发挥,提出“心即理”、“致良知”之说。王阳明“心学”的本意,是要把伦理纲常灌输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使之成为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像程朱理学那样,把伦理纲常说成是外在于人们心灵的道德约束,像绳索一样束缚着人们。这一理论标志着士大夫的追求由

10、外部世界进一步地转向内心世界,成为催生明中期以后学术文化思想的媒介。明人焦竑曾说:“王学一出,闻者豁然如披云雾而睹青天也。”2,(二)哲学背景 明代统治阶层利用儒、释、道宗教道德伦理各自所具有的宗教规范及各自的社会功能,来做为其统治服务的工具。由于佛道两教的发展由前代至此时期处于冷落期,两股宗教力量为了自身发展而积极向儒学理论靠拢,学习儒学的伦理价值观,并与其忠孝道德伦理观念相融合,向世俗化人群容易接受的层面发展。儒学完成了由程朱理学理气论向王氏心学心性论的转变,宋元时期的儒学程朱理气论渐渐褪色。儒、释、道思想学说的世俗化倾向是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他们的思想学说以通俗化的方式在社会广泛传播,并

11、影响渗透到平民百姓的文化思想的各个层面。,(三)思想文化背景 明代大力实行八股取士制度,采取极为严厉的高压政策。把程朱理学作为明王朝的政治思想,明确地提倡尊经,奉程朱理学为正宗。从此以后,程朱理学成为文化领域的无上权威,时时禁锢着人们的言行和思想。成化、弘治年间,天下有识之士抛却了程朱理学对文人的桎梏,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整个思想文化界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化。明代“心学”与禅宗相结合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促使士人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革,开始用批判的精神去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创造了一种气氛,启发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公元前340年,雅典

12、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A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辩护人的说法打动了陪审团,获得了多数陪审员的支持,而后陪审团投票、陪审法庭最后宣判无罪,这个司法审判过程是民主的,可以反映出雅典“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故A项正确。 B项,该项主要涉及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

13、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于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的。故B项错误。 C项,任何法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对于彼时的雅典而言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工具,是注重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故C项错误。 D项,由材料可以知道雅典的司法审判严格遵循民主程序(辩护人辩护陪审团投票陪审法庭宣判)。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

14、映出雅典 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雅典民主政治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反映出在审判苏格拉底过程中因为民主派企图严厉惩罚他以及苏格拉底个人的挑衅性、羞辱性言语激怒民众和陪审人员,故在第二轮投票中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说明雅典司法审判表决中具有很多人为因素,不是理性客观的判决,故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选A项。,我国有大量海外移民,他们向国内亲属汇回职业所得,成为数目惊人的侨汇。在侨乡大省福建,旅居海外者约1100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和东南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每年他们汇回国内的外汇数目巨大。在

15、举行的“改善金融生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研讨会”上,曾有与会人士透露,每年福建省的侨汇至少有200亿元。,汤显祖的“情至说”,是晚明思想解放的代表学说之一,深受李贽“童心说”和罗汝芳“生生之仁”学说的影响。汤显祖认为,“情”是宇宙间极为重要的一种力量,可以达到教化世人目的。“情”之所以具备如此强大的社会功能,是汤显祖认为“情”是一种“生生之仁”。因此,不需要人为地节制“情”,相反,可以发挥至善之“情”的强大力量,最终实现上下和谐、人人相亲的“有情之世界”。,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后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

16、赈”, 这一变化 A、维护了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B、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压力 C、忽略了州政府及救济者的责任 D、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从近代东南沿海居民异乡创业起,侨汇便开始输入国内。当时侨乡经济发展水平低,侨汇主要用于侨眷养家糊口。以往关于侨汇的认识主要也是“旅居海外的华侨从事各种职业所得,主要用于赡养国内眷属的生活用款”。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侨乡地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以往“雪中送炭”的侨汇更多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角色。,侨汇的用途也逐渐扩展为投资实业和捐建慈善公益事业。在侨眷集中地区,侨汇对于繁荣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公益事业更发挥了突出作用。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正是由于大量侨汇回流,输出移民的发展中国家有效改善了居民教育卫生设施。他还认为,侨汇带来稳定的外汇流入,可以改善一个国家借外债的资信度。,范文澜先生把中国的士阶层分了四种。第一种是学士,他们著书立说,创造文化。第二种是策士,就是政治家、说客,如苏秦、张仪以三寸不烂之舌谋生。第三种是术士,是指拥有各种专门技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