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运用∑△v=∑a△t处理电磁感应中变加速运动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89052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熟练运用∑△v=∑a△t处理电磁感应中变加速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熟练运用∑△v=∑a△t处理电磁感应中变加速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熟练运用∑△v=∑a△t处理电磁感应中变加速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熟练运用∑△v=∑a△t处理电磁感应中变加速运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E N L I D A O H A N G 专 题 研 讨 a At 【 摘要 】 电磁 感应 中经常遇到 求 变加 速运动 的位 移、 速 度 、时间等物理量 这 时只要 抓住一 个基本公 式A v = a At 熟 练 应 用 即可 解 决 此 类 问题 。 【 关键 词】 微元 法; 变加速运动 ; 受力分析 ; 安 培力 ; 牛顿 第二 定律 : A v =a A t 在高 中物理 电磁感应 的学习 中,经 常会 遇到处理有关 变加 速运动 的问题 此时 匀变速 运动规 律无法 使用 , 大 多 数学生 只能束手无策 , 而对此类 问题 的求解 , 一定要用 到微 元法思想来处理。即

2、便是有 的同学想 到了微元法 , 也是 无从 下手 , 总认 为深奥难懂。 首先 , 要明确什 么是微元法? 微 元法 是分析 、 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 也是从部 分到整体 的思 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 以使一 些复杂 的物理过 程用我们熟悉 的物理规律迅速地 加以解决 , 使所求 的问题 简单化 。在使用 微元 法处理 问题 时 , 需 将研究对 象( 物体或 物理 过程 ) 进行 无限细分 分解 为众 多微 小的“ 元 过程” 而且每个 “ 元过程 ” 所 遵 循 的 规 律 是 相 同的 。微 元 可 以 是 一 小 段 线 段 、 圆弧 , 一 小块 面积 一个小体积 、 小 质量

3、 , 一小 段时 间但应 具有 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这样 , 只需分析这些 “ 元过 程” , 然后 将“ 元过程 ” 进行 必要的数学 方法或 物理思想 处理 , 问题便 可解决。电磁感应 中经常遇到求变加 速运动的位移 、 速度 、 时间等物理量 , 这时 只要抓住 一个 基本公式 A v =a A t , 熟 练 应 用 即 可解 决 此 类 问 题 下 面 列 举 几 道 例 题 加 以 说 明 。 1 求 变 加 速 运 动 的位 移 例一如右图所示 间距为 L的两条 足够 长的平行金属 导轨 MN、 P Q与水平 面夹角 为 导轨的电阻不计 导轨 的 N P 端连接一阻值 为 R

4、的 电阻 导轨置 于磁 感应强度大小为 B 、 方向与导轨平 面垂直 的匀 强磁场 中 将一根 质量 为 m、电阻不计 的导体 棒 a h 垂直放在导轨上 。导体棒 a b 恰 能保持静止 , 现给导 体棒一个 大小 为 v 方 向 沿 导 轨 平 面 向 下 的 初 速 度 、 然后任其运动 、 导体棒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 直并 接触 良好 设 导体 棒所受 滑 动 摩 擦 力 与 最 大 静 摩 擦 力 大 小 相 等 , 求 : 导 体 棒 在 导 轨 上 移动的最大距离 x ? 解 : 对 导 体 棒 受 力分 析 可 知 : 摩擦 力 与 重 力 的分 力 相 平 凡2,2 1

5、, 衡, 可认为只受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安培力, 即F = B I L =二詈 可 见 安培 力 是 变 力 , 设 在一 段 很 短 的 时 间 t 内 速 度 变 化 很 小 , 可 以认 为没 有 化 , 所 以安 培 力可 以看成 是恒力 , 根 据 牛顿第二定律 , 加速度为 a : 一 f _=_ a m尺 2 L2 V 很短 的时 问 t 内 速度的变化为 A v : a A t : 一生圭! t , 而 v t : x , 那么时间 t 内 , 可对上式两边求和 : XA v : a t 一 B 2 L z V A t , o =一 B2 1 5 v at = B2 E x 删 x

6、 := 嘉 思考 :本题 中如何求导体棒在移动 的过程 中流过 R的 最 大 电量 q ? 提示: q : I 仁 f P2ZA q = XI A t= y : B L V 一 仁 百B L X v l , = 警 盖 2 求 变 加 速 运 动 的 末 速 度 例二如右图所示 ,两 _平行 光滑 的金属导轨 A D、 C E相 距 L = h n, 导轨平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 c = 3 0 。 , 下端用 导线 连接 R = 0 4 Q 的电阻 , 导轨 电阻不计 , P Q G H范 同内存在方 向垂 直 导轨平面的磁场 , 磁场的宽度 d = 0 4 0 m, 边界 P Q, HG均 与

7、导 轨 垂 直 。质量 m= 0 1 0 k g、 电 阻 r =- 0 1 0 Q 的金 属 棒 MN 垂 A放 在导轨上 ,且两端始终与 导轨接触 良好 ,从与磁场上边 界 G H距 离也为 d的位 置静止 释放 , 取 g = 1 0 m s 若 P Q G H 范 同 内存 在 着 磁感 应 强 度 B = 0 5 0 T的匀 强磁场 金属 棒在磁场 中运动过程 中受到 F = ( 0 7 5 V一 0 5 ) N沿导轨 向下 的力作用 求金属 棒离 开磁 场 时 的速 度 ? R C 解 : 对 金属 棒 受 力 分 析 由牛 顿 第 二定 律 司得 : a : 其中 f - B Z

8、 L Z V , m R m n + F f 由微元法 可得 :A v = Xa A t = 一A t = ( 一 B 2 L Z v t 0 7 5 一 一 ) ( 1 - 、 ” +一, 一 一 , v 。 一 。 一 一 m s 所以: v v 。 = 1 又V O = 4 2 g s in c rd= 2 m s 最终可 求 得 : v = 3 m s 3 求 变 加 速 运 动 的 时 间 例三如 图所 示 一个 质量 为 m 边 长为 L的 正方 形线 圈 ,处在一垂直向里的匀强磁场 的上方 h高处 静 释放 文 理 导 航2 0 1 0 9 专 题 研 讨 W E N L I D

9、 A O H A N b 后 , 线圈进人磁场后 L 2时刚好匀速 R 运动, 已知磁场的强度为 B , 线圈的 I I 电阻为 R, 其 它阻力 不计 求线 圈进 一 入磁场 L 2过程 中的运动时间? “ 厂 解析 :由前 面例题分析可知 , 本L_ _ J I -2 题 中线 圈在进人 磁场 的过程 中开始 。 阶段做的是变加速运动 对此段过程 时间的求解只能使用微元法 , 一 对线圈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a =二 二 二 垒 , 其中 f - B 2 L 2 V , 月 由微元法可得 : A v = a t : mgf t :g t 一 t mR 其中 v A t = A

10、x = L 2即 v v o = g t 一 B I L : 下 B E L E V : 筹(2 ) 一 D D L 。 、 线圈从 开始下落到 刚进 入磁场 时 ,由动 能定理可得 : 】 , m g h = V 0 。 ( 3 ) 有 ( 1 ) ( 2 ) ( 3 ) 可得 : 线圈进入磁场 L I 2过程 中的运 动时 筹 一 宰一 可见 , 在处理变加速 运动时 , 主要抓 住 A v = a A t , 进 行正确 的受力分析即可解决。在高中物理 中还有很多例子 比如讲过 的瞬 时速度 , 瞬时加速度 、 感应 电动势 、 引力势 能 等都用到 了微元法思想 , 所有这些例子都有它

11、的共性。作为 大学 知识在高 中的应用 , 丰富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手段 , 拓展 了我们的思维。我们在教学的时候 , 要 向学生渗透这种研究 问题 的思想方法 , 只有这 样 , 在学生紧张 的学 习 中, 才能做 到事半功倍。 又当线圈在磁场 中匀速运动时 , 由二力平衡得 : ( 作 者单位 :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 中学) ( 上接 第 5 0页) 必然就会让 学生积极的 思考 师生之 间的配合与互动油 然 而生 那 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 比如 在 欣 赏徐 悲 鸿 的 八 骏 图 时 , 引 导 学 生理 解 画 家 用 国 画水 墨 画技 法 , 通 过 线 条 的 干 湿 、

12、浓 淡 、 粗 细 、 轻 重 的 变 化 寥寥几 笔 , 就把 马 的奔腾 气势淋 漓尽 致地表现 了出来 , 从而使 学生认识到线条的神奇。再比如 , 讲述一些艺术家的 趣闻 既 可以加深 学生对作 品的理解 ,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 习兴趣 。还可以, 鼓励 学生文字形式描述来完成对美术作品 的理解 鼓励 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上 网收集课程相 关资料 , 加 深对 美术作品的理解。 另外 , 还可以组织学 生到 美术馆 、 博 物馆和相关 自然资源进行参观、 调查等 多种学习形式。 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 在 整个课 堂教学的过程 中, 要充分 体 现 学 生 的主 体 性 。 学 生阶 段

13、 是 思 维 和认 识 活 动 最 活 跃 的 时期 。 他 们善于接 受和吸收新生事物 , 热情 大胆 , 敢作敢 为。 在他们 身上 , 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 态, 萌芽状态。需要 不断挖掘 , 促 进生长 促进发展 。少数 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较 明显 比 较 突 出 。 就 需要 教 师 及 时 的 大 力扶 植 , 促 其 开花 , 促 其结果。如 同一命题 的作 业 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 出几十张 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 中有些特点, 很有可能就是显 露 学 生创 造 意 识 和 艺术 才智 的“ 闪 光 点 ” , 出佳 作 的好 苗 头 。 教 师要及 时发现这 些特 点,

14、因势利导 ,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 创造 力和想象力 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 素养 。 在 美术鉴 赏活动 中, 鼓励学生 交流 , 其 实就是在培养 学 生独 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正是 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 的。因 此 我们教师在 美术鉴 赏活动 中应改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 受式 的教 学方 法, 寻找 一些教 学策略 , 让学生主 动学 习, 主 动地参与。 第 四 、 注 重 想 象 能 力 的培 养 爱 因斯坦认为 : 想象力比知识 更重要 , 因为知识是有 限 的 而 想象力概 括世界 上的一切 , 推动 着进步 , 并且是 知识 进 化 的 源泉 。 亚里 斯 多德 说 过 :

15、 想 象力 是 发 明 、 发 现 及 其 他 创造 活动 的源泉 人类 的创新 能力与思维的想 象力有很 大 圈 文 理 导 航 20109 关系。一般 来说 , 在人的一生 中, 想 象力呈逐渐衰减的趋势。 孩童是 最具想象力的时期 ,随着年龄 的增 长,各种行 为规 范、 既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式的灌输 影响 了意识本 源中原 始的想象力, 约定俗成的思维逐 渐增 多。 打破 常规 的思维逐 渐衰减直至消失, 而想象力也丧失殆尽。有研究表明 : 创 意 力强的人 , 其维持想象力的时期就相对长。 因此 , 青 少年 时 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期 也是最富有活力的创新时期 。 想 象力的培养 、开拓和应用是 美术教育最主要和最基 本的 内容之一 。在 美术教学 中。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 识 进行探 究性综合性 的美术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和挖掘 学 生的想 象力 , 能够取得 良好 的教 学效果 。1 设置教 学情景激 发 想 象 。 比如 用音 乐形 象激 发 想 象音 乐和 美术 是 被 称 为 姊 妹 艺术, 同出一源 , 都是表达人类心灵 的产物 。通过音 乐和 美术 的有机结合 , 使 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